书城社会科学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19697300000021

第21章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互动(1)

知识导航:

·记者会前准备:把握新闻发布会采访特点,充分了解新闻发言人,作好现场应急准备;

·新闻发言人与记者沟通:克服支配媒体的倾向,区分与了解各种媒体及记者,多角度设想记者的提问,同记者建立联系与友谊,调查了解媒体受众;

·新闻发言人与记者互换:西方角色互换情况,我国角色互换情况;

·新闻发言人的媒体素养:媒体素养,媒体语言,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跨文化交流。

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与媒体都需要对己对彼有较多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推动双方关系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从而较好地达到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意图,即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记者角度说,“知己”意指记者需认识本媒体受众的特点,精心考虑和设计代表媒体立场的问题,做到充分准备、有备而问。

.师生互动

你认为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的媒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知彼”是指记者需掌握新闻发言人的职务、级别、分管工作、个人风格和答问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贴切、合宜的问题,方能获取新闻价值较大的信息。从新闻发言人角度说,“知己”意指充分了解自己的知识定位、形象定位与风格定位,对自己言辞风格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实际答问过程中扬长避短;而“知彼”则指新闻发言人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对记者的职业特征和新闻需求有较多认识,明白记者的新闻兴趣之所在,最有可能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及自己怎样在权限之内、用最佳方式满足记者对核心新闻素材的需要。

第一节记者做好充分会前准备

美国新闻学者吉尔兰德提出一个关于采访提问的GOSS公式,设计如下:(1)目标(Goal)——你们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呢?你们这一组织的目的是什么?(2)障碍(Obstacle)——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碍是哪些?(3)解决(Solve)——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你们有什么解决矛盾的方法和计划?(4)开始(Start)——这一设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一设想是谁的意见?记者需在提问的目标、提问的障碍、解决可能产生的障碍等的知识准备、临场应急的素养准备和心理准备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充分的考虑。

一、把握新闻发布会采访特点

新闻发布会采访具有以下特点:

(1)新闻发布会经过了组织精心的议程设置,记者需要提前了解该新闻发布会的重要议题,充分考虑如何把组织议程与媒体议程相结合。

(2)新闻发布会定时定点,正式隆重,主办方对新闻发布会现场进行了精心准备;参会记者除了凭记者证外,还需持举办方发出的请柬,进场后容易产生心理的紧张情绪,所以,记者需要调动自己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

(3)新闻发布会参与采访的记者人数众多,每个记者最多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补充提问的机会,因此,一旦获得被点名提问的机会,记者尽可能在问题设置和提出方式上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4)新闻发布会是以一对众的特殊会议,这种情况形成了记者之间的竞争。新闻发布会现场新闻发布会上的提问代表记者本人的业务水准和所在媒体的受众特点,提问本身也往往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依据,因此,记者对所提问题莫不殚精竭虑,力求从同行意想不到的角度提问,又不致使答问者感到难以回答,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被同行抢先提问的可能性。

新闻发布会的采访提问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采访提问。对记者而言,新闻发布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特殊场所,而要想在这里表现自己提问的价值,就需要更为坚实的知识积累。在一般性的采访中,记者提问的气氛相对轻松融洽,可以随时补充提问和连续追问,一旦出错也容易补救。然而,在新闻发布会上,众多记者相互竞争、共同等待提问机会,一旦被叫到则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而问题如果没有提好就很难再有下一次机会。所以,记者的事先准备相当重要,这不仅要求记者要了解该次新闻发布会的集中议题,还需随时关注国家的内政外交走向和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

二、充分了解新闻发言人

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会场形势的控制通常掌握在主持人与发言人的手中,而单个记者很难通过集体采访的表层向下深挖新闻内容,同时,到场记者越多,每个记者提问的机会越少。为获取独家新闻,记者要努力从提问对象身上寻求独特之处,保证所获取答案的事实、观点和细节的唯一性,最好能够提出新闻发言人能够作答并能够提供具体、有效信息的问题。爱泼斯坦说过,要问只有他本人才能告诉你的问题,或者他能够陈述他的观点的问题,这样才能获得独家新闻。2005年3月,在温家宝的中外新闻发布会上,中外记者就政府的宏观调控、《反分裂国家法》、香港特首、人民币汇率、中俄经贸关系及能源问题、中日关系、三农问题、中印关系、死刑废存和股市走向等重大问题,向温家宝提出各种精心设计的为广大媒体和受众所关注的问题。此次新闻发布会历时近两个小时,有700多位记者参加,获得提问资格的中外记者仅有13位。根据对温家宝应答的内容及其时间长度的分析,他精彩而翔实的应答多集中于中外记者提出的宏观调控、改革具体举措、三农问题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充分展示了他“平和、务实”的形象。

记者需要有意识、有选择地针对主要议题和应答对手,为提出精彩问题做最充分的准备。新闻发布会通常公开举行,邀请中外多家媒体参加、采访并予以现场直播报道。记者需要提前了解新闻发布会的重要议题,关注国家的内政外交走向以及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充分考虑如何把政府议程与媒体议程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问前应对提问对象的特殊性作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充分了解他们的职权范围、工作经历及个人特点等。新闻发布会的主体是政府,因此,记者的提问对象是政府首脑、政府部门重要负责人,以及专门的政府新闻发言人,这些对象都是以官方身份、官员面目出现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外记者向政府官员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注目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对记者来说,可借此走近政府首脑,获取有效而重要的新闻信息,提升个人和所属媒体的地位。同时,对政府而言,也需借此机会向社会传达一些必要的信息,以争取民众的信赖和支持,达到宣传和沟通的作用。

三、作好现场应急准备

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遭到发言人反问的现象并不鲜见。所以,提问前要有随时可能被反问的准备,做到应对这种突发情况时有心理准备和知识技巧储备。在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台湾年代电视台记者问:“在刚刚结束的人大会议上,我知道以非常高的票数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因为是刚刚出台的,内容引起人们相当大的关注。不过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这里面有相当重要的篇章是强调未来两岸持续交流的部分。不知道国务院各机关在这部法律的架构之下,将要如何提出具体的措施,来进一步促进两岸的持续交流?”这时,温家宝没有立即作答,而是出人意料地反问了一句:“我想先问你一句,你看到这部法律没有?”当时,台湾记者的回答还算巧妙,她说:“看过相关的法条。”

1996年3月13日,“两会”新闻中心邀请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记者霍燕原先准备的题目,意外地被新华社记者抢先问了。她想起中央电视台1995年报道的“小秦岭金矿乱采滥挖严重”一事,便在提问时结合这一事件,请地矿部领导谈谈中央及主管部门将采取什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以及如何对“九五”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这一提问获得成功,第二天出版的《经济日报》在头版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提问见功夫》的文章,专门进行了介绍。这一事例说明,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出色的临场发挥,实际上是平时了解相关知识并注意积累的结果,也是留心观察和分析各类新闻事件的业务素养的表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记者没有长时间的自我积累,就不可能在新闻发布会上有精彩的提问表现。

在新闻发布会上获得提问机会并不容易,但是,只要有一分的可能,也要做十分的准备。记者在提问前对设计出的问题首先要问一问自己,能不能接受、回答,是否不着边际、不到位或不得体,并要对题干中所涉及的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个初步了解。记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所需要的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材料,就需要在会前有针对性地多准备几个问题和同一问题的几个侧面。如果第一个问题被别的记者抢提了,还有第二、第三个问题或此问题的另一方面和另一角度作后备,并能在遭遇反问的紧急情况下从容应答。正如约翰·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一书中所说:“记者确切地知道他该从采访中得到什么。他就像个棋手,他不会无目的无计划地下一着棋——提一个问题。”相反,如果记者自身理论水平较低,平时涉猎的知识领域狭窄,对新闻发言人的基本情况和背景材料掌握太少,对要抓的问题以及其相关联的情况心中无数,就会在众多同行和直播镜头前遭遇尴尬。

第二节新闻发言人与记者沟通

按照职业素质的要求,当直接面对重要的甚至权威的新闻来源时,记者有责任提出问题,并且可以对发言人的回答进行质疑。一般情况下,好的记者在采访前都会收集很多背景素材,做好充分准备,因而能提出一些专业、深刻,甚至尖锐和敏感的问题。对此,新闻发言人应当理解和习惯,并且乐于接受挑战。从这个角度讲,发言人必须善于同记者沟通。

一、克服支配媒体的倾向

新闻发言人从大量信息中整理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予以发布,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需要以新闻的眼光来处理信息,更好地实现与媒体的沟通。新闻发言人要善于与媒体沟通,实质上是通过媒体实现与广大受众的沟通。而在答记者问时应按照双向对等的原则与记者进行交流,并与之形成互动的主客体关系。

新闻发言人有责任引导新闻舆论,以政策议程影响媒体议程,从而影响公共议程。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克服支配媒体的倾向,顺应新闻规律,运用传播技巧,通过全面、有效与得体的应答,以坦率、主动的说话方式把组织的政策、立场隐蔽地传递给媒体记者,调动媒体的兴奋点,促使媒体自觉自愿地围绕组织所设置的政策议程进行追踪与报道,从而谦恭、有效地引导媒体和记者,体现组织的媒介关怀。为了新闻传播的需要,媒体在采访和报道方面已经形成了很多固定的模式。组织要使自己的议程成为媒体议程,必须对信息进行符合媒体传播规律的处理,而不能仅仅只考虑组织自身的宣传需要。

当然,新闻发言人也不能放弃主动权而完全为媒体所支配。正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浦·里克所说:“要随时和新闻媒体交流,要让媒体信任你,但是绝对不能让记者们决定你的进程安排,因为你必须是整个发布会的掌控者。你必须记着当你发布消息的时候,这个发布会就是你的。你决定会议什么时候开始,记者们只是决定提问题和问什么。他们可以问任何他们想问的问题,但是我可以只回答我觉得适合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