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精品导视
19699300000066

第66章 毕加索的秘密

影片档案

出品:法国1956年

片长:80分钟

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Henri-Georges Clouzot)

摄影:劳德·雷诺阿

导演简介

亨利-乔治·克鲁佐,1907年生于法国尼斯,年轻时代曾经打算效力于法国海军,但是糟糕的视力和慢性病使他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大学毕业后,他为参加外交部的工作而学习政治学并成为政治左派的一员。1920年代末,他开始从事写作活动并做过记者,1930年代初开始从事电影和戏剧编剧工作。他最初的电影活动因健康状况不佳而中断了一段时间,直到1938年才恢复电影创作。

克鲁佐的电影风格与希区柯克相似,被誉为“法国的希区柯克”,希区柯克也称他是“天才的竞争对手”。克鲁佐在1942年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杀人犯住在21号》就显现出成熟的惊悚电影技巧,代表作品还有《乌鸦》(1943)、《恐惧的代价》(1953)等。克鲁佐的大部分影片都是自己编剧或与人联合编剧,因此他能够创造性地控制电影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使作品尽善尽美。他参与编剧的剧本共32部且影响深远。1996年,美国影片《惊世第六感》就是根据克鲁佐1955年创作的剧本《恶魔》改编的。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称他为“法国电影的悬念专家”。

内容简介

在影片《毕加索的秘密》中,毕加索共创作了二十余幅作品。这些作品在银幕上如魔方一样展现,分秒之间发生变化,带给观众无限的悬念和惊喜。女人和鸽子是毕加索绘画永恒的主题,影片也是从描绘鸽子开始,展示了他非凡的绘画才能。导演还安排了毕加索的两组绘画进行对比,前一组是女人体,后一组是斗牛与牛头。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充分体现了毕加索任意游走于写实与抽象、古典与现代的绘画功底和大师风范。

影片中表现的最后一幅巨幅画作,既体现了毕加索非凡的控制画面的才能,也是对毕加索的名言“我不模仿,不创造,我要发现”的最好注解。本片的主人公毕加索只在影片中出现三次,在其余的时间里,他的绘画才是影片的主宰。影片拍摄完成后,毕加索将拍片过程中所画的20余幅画全部毁弃,使这部纪录本片变得更加珍贵,法国政府甚至在1984年宣布本片为“法兰西民族瑰宝”。

影片分析

一、绘画纪录片

1945年到1960年,绘画纪录片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这种电影致力于传播文化。从1940年开始,意大利艺术家吕奇亚诺·艾玛利用绘画元素创造了真正的叙事电影,在这些影片中,绘画作品不再是摄影机扫描的呆滞表象,而是成为电影艺术家创造新的艺术作品的素材。绘画纪录片有三个宗旨:制作画家的传记或讲述画家的故事,拍摄富有诗意的影片和更新绘画批评方法。在所有的绘画纪录片中,《毕加索的秘密》也许是最辉煌最成功的,让观众身临其境地看到了毕加索的某些作品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从1960年开始,人们对绘画纪录片的兴趣趋于减弱,绘画纪录片本身也变得庸俗起来。随着电视的普及,用电视手段制作的此类节目逐渐取代了这种形式的电影,出现的绘画纪录片也比较零散。

二、悬念的制造

《毕加索的秘密》在众多以绘画或画家为题材的纪录片里独树一帜。导演克鲁佐以制作悬念丛生的电影闻名,在这部纪录片中,他也充分利用了“悬念”的力量,制造出了“惊人”的效果。如影片的开头,毕加索生动的线条在画纸上迅速游走和变形,一朵花先是变成一条鱼,接着变成一个美人,然后变成一只公鸡,最后变成了牧神。在整部影片中,毕加索用他的画笔牵引着我们的思维。导演使绘画过程本身成为制造悬念的叙事元素,观众不知道一根线条在哪里起始,无法预料一块颜色最终会是何种形状,甚至画面的主题都在随兴更改。一切都是偶然的和出乎意料的,观众只能有意无意地竭力猜测和耐心等待,心随笔尖划过面板而跳动。克鲁佐在导演阐述中说,他也被画家的创作折腾得筋疲力尽。此外,本片的作曲乔治·澳利克是毕加索的老朋友,他为本片创作了完美的音乐,配合着毕加索的表演和绘画的展示,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和悬念性。然而,巴赞却认为本片的音乐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他说这是克鲁佐摒弃了驾轻就熟的心理描写之后,对趣味性和渲染形式作出的让步。

三、影片色彩

在关于绘画的纪录片中,如何区分画面空间与真实空间是一个重要问题,导演运用胶片颜色的差异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被理论家巴赞称为“天才的创见”。影片用色彩区分画面空间和真实空间,这个过程是在观众几乎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完成的。每一位观众都会毫无疑问地认为这是一部彩色片,因为毕加索神奇的驾驭色彩的能力使人倾倒并叹为观止,每一块简单的颜色在对比的画面中都显得如此迷人并不可或缺。当画面占满整个银幕时导演将之拍成彩色片,当画外空间出现时观众看到的是黑白片,这是克鲁佐的一大发明,《毕加索的秘密》是用彩色胶卷冲洗的一部黑白片,导演用这种方法区分了画面空间和真实空间。

四、蒙太奇的运用

在本片中,导演利用蒙太奇手段“加速”了毕加索绘画的某些段落,有评论质疑这破坏了影片的纪录性。其实不然,摄影机一直以每秒24格的速度拍摄,只不过是按导演的意图删去了凝滞的时间段落或较长的时间进程。这里有两个必须严格区分的概念,即蒙太奇时间与镜头时间。前者是抽象的、理念的、想象的、观赏性的,而后者是具象的。影片中每一局部都恪守每秒24个画格的真实时间结构,只不过是为了保证影片的观赏性,对具体的时间作了必要的处理。

(王万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