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19699700000020

第20章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影视艺术教育(1)

李兴国

由于全球化的经济交往和信息传播的发展,世界成为一个互动的网络,环环相扣、息息相关。世界在向中国召唤,中国也在奔向世界。国际化意味的不仅是一种背景,而且也是一种动力,交互作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影视艺术都是产业性很强的文化形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美国娱乐业的出口额超过了航天技术,日韩电视剧也在东南亚有很好的市场,而且这些作品——哪怕是盗版的——也是这些国家的形象宣传品,无形中起着重要的广告作用。因此,尽管中国本土市场也很大,但要想在影视艺术这种文化产业形态中形成中国的竞争力,也必须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已经满五年了,根据相关规定,外资可以更多地进入中国,参与影视艺术节目的制作过程。也就是说,中国影视艺术面临的压力更大了。

全球化的背景是压力也是动力。影视艺术的创作与制作无非牵涉到硬件(例如资金、技术)和软件(例如人才、观念)两个部分。在社会所允可的范围内,观念的转变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更好地传播文化、文明,对整个国家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影视艺术教育应该为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中国面向世界的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影视艺术教育,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在现代世界背景下去认识自身的问题,通过科学地引入他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与理论,促进人们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以新的眼光观察自己和世界,扬长避短,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精神,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全球化时期影视艺术教育也应该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除了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成功模式以外,还要大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互动与融合。要想全面赶上他人,甚至超越他人,首先要全面了解他人,并把自己在有关方面提高到与他人同样水平的竞争位置。

对于当前中国的影视艺术教育来说,让学生全面了解他人是一个需要加强的方面。

一、从教材来说,在使用本土教材的基础上,引进国际流行的影视艺术教材作为参考书/教材

对比:中国香港和近邻日韩(特别是韩国)的电影电视都有着良好的发展。西方的影视艺术以美国为代表,作为影视生产大国,其电影电视的制作能力、范围及水平在全球都不容忽视;同时影视教育经过多年发展也较为成熟。

1.中国香港情况:我们选派过部分本科生去香港的大学培训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电影电视学系全部使用的是英文资料,除了电影电视史学方面会有固定的英文专著(一两本书或者某本书上的章节)以外,制作课程都是随堂发阅读资料。大部分的老师都是英文授课,所用的教材也都是国际流行的。

2.韩国影视艺术专业教育,在本科阶段使用的教材80%为英文教材;在研究生阶段课程理论科的学习教材中80%为英语原文读物,亦有部分外国经典译著,但以新书为主,20世纪90年代美国各大学出版读物所占较多。亦有部分法国译著。由于现在韩语里面英语等外来语直接使用的情况较多,因此韩国人的英语词汇量较大。

3.针对中国学生英文水平的现状,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已经组织翻译出版了“美国大学影视专业教材系列丛书”,共包括《图像·声音·运动——实用媒体美学》、《电视制作手册》、《电视现场制作与编辑》、《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摄像基础》、《电子媒体经营与管理》、《生活中的媒介》、《技术的艺术: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作为学生的参考书。这套教材的出版在国内业界、院校和出版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众多专家、同行的肯定,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下面就此展开说明。

归纳性地讲,中美影视教材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理论与注重实务

中国的影视教材过于强调理论性,尽管系统学习会使基础扎实,但会导致学生具有一定的概念化思维倾向,不利于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影视教材则通常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出概念或理论再深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思想很有益处。

(2)注重综合与注重分析

中国影视教材常常侧重于对影视构成元素的独立解析,显得综合性不足,与影视相关的边缘性学科建设、跨学科研究比较缺乏;美国影视教材很多是综合了电影、电视、计算机甚至是平面图像等多种与视听相关的媒介的共同特点,这是符合现在“大影视”、“媒介融合”的宏观趋势的。

(3)注重流派性与注重社会性

中国的影视教育常常注重沿袭传统研究,对历史、对流派都有严格细致的界定,从影视法规的制定到产业经营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美国影视教育有一个宏大的参照体系,除了研究影视制作的本体,还研究影视作品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这种社会学研究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还对实际操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重视学术性与注重实用性

美国的影视教育机构除了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还强调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电影电视都是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中国的影视教育应当密切与业界联系,加强对业界的了解,增强与业界的互动。

(5)重静态接受与重动态创新

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静态接受仍然是当前教育的普遍现象;美国的教育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视听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在不断丰富着影视教学的手段,在影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美国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

(6)重国家与重个体

把个人的学习同国家兴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过于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因而对个体个性发展缺乏足够重视;美国的大学教育很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给予学生的独立空间非常大。对个性的维护,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在影视这样一门艺术性学科中显得尤为珍贵。

二、从师资来说,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教师们位于影视艺术教育的最前沿,他们的基本素质、知识的更新与创新意识、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提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问题。要利用西方文化的渗透对教师的有利影响,调整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压力为动力。在国外一些先进的影视大学,本科生与教师的比例大概为3∶1或4∶1;而在我国,即使在作为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与教师的比例都两倍于这个数字,甚至更多。师资队伍的培训与交流不外以下两种:

1.请进来:引进海外留学人才

在香港的影视大学,教师多数都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这样就能够及时把国外的一些先进知识、学术想法传达给学生们;香港的大学对老师的专业要求很高,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取得了在香港或国外的博士学位。深厚的学术背景保证了他们的教学质量,而且老师们会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在韩国,知名影视大学或著名大学的影视院系,教师中的多数人都具有欧美留学背景,且多为博士。例如韩国著名的中央大学,制作科教授须硕士以上学历,理论科教授则多为博士毕业,海外(美、法、俄)留学背景居多;韩国国立艺术大学(韩国艺术综合大学)在任教授大多数(约80%)为从海外归来的中青年教授,主要的留学国家是美国、欧洲和日本。而且基本上所有的韩国国立艺术大学的教授们都可以对留学生进行英语授课。我国虽然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聘请了一些国外留学过的优秀教师任教,但要与国外先进大学相比,还需进一步加快步伐。

2.送出去:选送教师出国进修

这条路径由于学校自身的经济条件受到一定限制。从这也可以看出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些不足,即教育缺乏与业界的良好互动。美国很多高校的影视学院都与影视制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当今的最新动态,可以取得这些机构的设备和资金支持以完成自己的作品;机构和企业也可以吸收到优秀的人才。在韩国,许多大学的研究项目都是由一些大企业或财团赞助支持的。我校与韩国也有这样的合作,即韩国的财团出资邀请我校的优秀教师作为交流学者去韩国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与韩国的大学进行各种学术项目的合作。这样,韩国的大学就能及时吸纳国外的先进思想与学术观念,和自己的研究成果相融合,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今后我们也应该强调大学的服务性功能,加强大学与社会,特别是与影视制作企业的关系,使大学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作用日益突出。

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国的教育往往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其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特别是学生的创造力受抑,创新能力差。显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迫在眉睫的教育任务。影视艺术创作与制作的实践性很强,因此,与那些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不同,需要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艺术创作所必需的,但仅仅依靠理论授课不能解决问题。要在实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创作,唤醒创新思维。熟能生巧,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强,创新意识也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