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19700300000046

第46章 技术力量在中国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5)

二、媒介技术与当代中国媒介制度变迁

了解了媒介技术特别是基于网络的新媒介作用于媒介制度变迁的机制,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一模型来分析当代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形下技术变量对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与2006年末相比,新增网民2500万。”。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用户的增长给传统媒介及其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信息在生产、播放、展示和储存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大众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广泛,更具互动性。这种媒介技术的出现无疑将给中国的媒介制度变迁带来深刻的影响。

首先,媒介技术的进步使制度变迁的行动主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其认知能力与集体行动能力将得到增强。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由于其开放性、互动性、多媒体、超链接等特性,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和内容,从而间接地影响传统媒介的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7城市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在各种大众媒介中,目前电视和报纸仍然是首选的两大媒介,但从发展趋势看,互联网的用户在增加,而看电视和报纸的人则在减少。与2005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看电视和读报纸的被访对象的比例下降了大约10%,而网民的比例则增加了将近17%;网络的渗透率上升至66.1%,超过书籍,成了第三大媒介。书籍的使用比例上升至63.9%,但位居于网络之后;而杂志和广播的覆盖率则略有下降。

网络用户的增加,网络渠道在人们信息渠道中地位的提升,无疑将对传统的媒介格局和媒介管理制度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传统媒介时代,中国受众只能从政府媒介上获得信息,而新媒体时代,网络及依托于网络的电子邮件、聊天工具、博客、播客、MSN、论坛、BT下载以及手机等新媒体大大拓宽了人们的信息来源渠道,今天人们甚至可以抛弃传统媒体来获得信息或交流观点。调查显示,网络作为信息来源渠道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明显得到提升:一般来说,新技术的出现会使信息渠道、内容的垄断程度降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媒介技术就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以P2P、流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传输工具可以绕开“把关人”,自行选择,甚至可以将远在天边的“敌对国家”的“敌对信息”都纳入视野。宽带快速进入1亿多中国网民的家中,它正在将世界推平:不同国家的时空正变得同一化。以曾在中国掀起热潮的美国电视剧《越狱》为例,中国网民完全绕开了中国电视媒体,通过网络途径下载中文字幕版本的新片,在时间上与美国上映时间相隔不过12小时。拜技术“所赐”,中国人可以绕开电视,选择BT下载、电驴下载、FTP、校园网、局域网、美剧论坛、在线影院以及盗版DVD等观看外国影视剧。这种通过网络途径“接入”获得信息的方式使中国的传统媒介格局发生了变化,任何传统媒介不得不正视网络的挑战,改进传播效率与传播质量。《2007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安、沈阳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有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观看电视或下载电影:通过网络下载或观看电视视频意味着信息渠道与信息内容的多元化,它实质上使“一元化”的媒介体制变成“多元化”了,这无疑对传统的媒介格局和体制格局构成了冲击和挑战。互联网的意义还在于它带来了一场“人际传播”的革命。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安、沈阳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电子邮件、QQ已经成为中国网民比较普及的网络交流工具,其使用率分别为80.2%和73.0%。微软MSN作为新的交流工具,使用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使用率达到了37.4%,超过了三分之一。目前,中国城市手机普及率高于电子邮件、QQ、MSN的普及程度。持续增长的使用率说明,互联网和手机这两种新媒介已经内化为中国受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人们的交往结构、交往方式与信息结构因此将发生一定的改变。

显然,新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新的交往方式,新的交往方式将带来的新的社会网络结构,社会的结构的变化会反映到制度变迁上来。新的交际网络与交际模式的出现也使构成“制度基础的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容易发生演化。在美国,Myspace,Youtube等网站为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和交友的多媒介平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散,我国的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上也出现了网络社区,还涌现了天涯、猫扑、百度贴吧等大型虚拟社区。利用互联网的这些功能,网民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和维系各种社会关系,构建个性化的社会传播网络。此外,互联网的使用,尤其是QQ聊天室及论坛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原本很少联系或不联系的人之间的交往频率,而且极大地增加了与陌生人结交的机会,使得陌生的公民之间集结起来进行集体行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大为提高,这一切都将作用于包括媒介制度在内的制度变迁。

其次,新媒体在准入门槛、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成本上大大降低,改变了媒介制度的费用结构,也改变了媒介的功能结构和权力结构,可能导致媒介格局及制度格局的改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网民的增加,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生产者,博客和播客等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使传统的报社、广播电台对信息生产的垄断能力大大降低,受众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低廉”地获取信息,而不是仅依赖于政府管制下的传统媒介;网络传播也大大加强了受众的反馈能力,改变传统媒介时代的“传—受”关系,计划宣传式的单向传播朝双向和多向方面发展,这必定会削弱传统媒介的影响力。在费用结构方面,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大一统的传播方式,媒介的创办权、准入权在事实上更为广泛,创办“媒介”的成本不再成为障碍,除需要固定资产投入的报社和广播电台之外,个人可以在网上以极低的成本开设属于自己的“广播电台”,这增加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性,同时改变了在制度变迁中行动主体“收益—成本”的对比结构。由于新媒介的出现,行动主体中的一方进行媒介制度创新的收益可能增加,成本可能降低,而另一方则可能相反,这将改变已有的制度均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