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19701500000008

第8章 我国传媒(广播电视)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2)

(二)制度建设

对未来形势的认识和现实竞争态势的逼迫使传媒行业对人才的争夺程度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上,各个广电机构纷纷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不同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起切合实际的、各有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加强人才建设,全方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实施了考核办法和首席专业干部选拔聘用管理办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引进复合式人才,下力气培养专业型人才,聘任了9名岗位首席,大力推进“四六七七人才培养工程”;中央电视台初步形成了应届毕业生选拔、播音员主持人和驻外记者等特殊人才选拔、人员招聘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的人才系统选拔模式。

1.基于岗位设置的培训制度

对机构所有岗位设置、薪酬和绩效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制定岗位体系、绩效和薪酬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把高质量的培训作为激励手段推出。如上海文广集团借助社会专业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力量,组成联合工作小组,集中攻关,制定出了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个性化培训方案,对于一些年轻人员志愿到国内外相关高等院校研修深造的,积极鼓励,并为他们保留岗位,制定待遇、管理等有关政策吸引他们学成归来。

还有些传媒机构实行继续教育登记考核制度,即将员工的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在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继续教育证书连续记载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业务考核的主要内容和聘任、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如北京电视台近几年来每年都在单位内部实行岗位培训,并对每位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考核制度,把其作为员工年度考核中的固定内容和职务聘任、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基于人才战略的培训制度

实施人才战略,基于此制定人才培养机制并通过创新人才管理激励机制,搭建促进各类人才充分发展的人力资源平台。如中央电视台基于自身“人才立台、人才兴台、人才强台”的人才战略,提出了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的构想,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通过更新、充实职工教育体系,将中央电视台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大台、人力资本大台和人才资本大台;而其创新人才管理的激励机制,更有利于发掘人才潜力,激发人才活力,中央台正是有了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李咏、王小丫等一大批既有创造性又有知识修养的人才,才使各栏目星光灿烂,才使《艺术人生》、《焦点访谈》、《开心辞典》等节目家喻户晓,人人喜爱。

3.基于新人培养的培训制度

对新入职员工,广电机构通常采取以老带新的传统培养模式,以帮助年轻员工尽快了解本行业、本岗位的工作特点和业务知识。随着各广电机构对于人才培养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强化,有关新人培养的制度也开始出现并逐渐明确化和完善起来。

广州电视台在新人的培养和使用上,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制和试用制,既重视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又给他们在岗位上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如名牌栏目《新闻日日睇》主力记者群“G4”,就是由2004年入台的大学生担纲的,他们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使栏目收视率得到迅速提升,G4记者的敬业精神更受到观众的好评。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非常注重对新入职的毕业生的培养。集团人力资源部专门制定了一套流程,包括介绍集团企业文化、各部门职能、企业规范行政制度、组织军训、上岗前专业培训以及礼仪培训等,并分别请集团总裁、各部门负责人来做相应的讲解。此外,人力资源部还组织前一年来集团的年轻记者通过“我在集团成长”主题活动,给刚入职的毕业生介绍自己在集团成长一年的心得感受,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感染毕业生对集团的忠诚与热爱。为了能为每年招聘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不少单位都采取了吸收学生进行实习的方式,在招聘前就率先完成对学生的培训工作,并从中挑选招聘的人才。

(三)基地建设

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方面,国家广电总局培训中心(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了渠道作用,机关司局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业务指导作用。根据《广电总局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五年内将行业内具备培训资质和已开展培训业务的机构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并采取建立培训基地的方式,接纳系统外具有相关教育培训能力的高等院校加入广电干部教育培训;并加强同国际传媒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辟境外合作培训渠道,最终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广电教育平台。

从全国广电行业范围来看,各省广电局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设置可分为三类:一是有“培训中心”牌子的专门培训基地,这类基地有专门的部门设置和管理人员,如北京、上海、湖南、江苏、重庆等14个省、直辖市;二是将培训基地设置在省广电局所属广播电视学校内,两块牌子同一套人马,如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等12个省;三是挂牌但并不发挥培训基地功能的“培训中心”,如黑龙江、吉林、青海、四川和海南等5个省。

(四)师资建设

在师资选择上,无论是广电机构自身所组织的各种“请进来”的培训班,还是培训市场上各传媒类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项目,聘请的教师主要来自各大普通高校的传媒类专业的名师,以及业内专家。

高校名师通常具有理论性强,观念创新,但实践不足的特点,许多接受过高校教师授课的学员均表示,这些培训内容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而传媒行业内具有较高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由于其自身表达能力的限制,又存在有知识讲不出来,有经验无法分享的遗憾。因此那些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且具有演讲魅力和指导能力的大家名师,往往会成为广电机构和培训机构的争请对象。

此外,广电机构自身的各级领导干部、优秀员工等也是其内部培训的重要师资来源之一。以河南省广电局为例,其《广播电视“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中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到培训班授课”。

一般来说,广电机构并不储备专业的师资队伍,除了上面提到的将培训基地设置在省广电局所属广播电视学校内的广电机构,其师资队伍建设也主要采取专职兼职相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

(五)继续教育类型

根据广电行业各机构事业发展的要求以及从业人员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继续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领导班子建设培训

此类培训主要是为了适应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要求,以广电总局机关处以上、直属单位司局级干部和省、市、县三级广电局长为主要对象,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以开阔视野、理清思路、研讨问题为重点,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推进广播影视科学发展的能力。根据《广电总局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广电总局计划在五年内将总局机关处以上、直属单位司局级干部和全国省级广电局长轮训一遍;广电总局举办市、县级广电局长示范培训班,各省局五年内将本行政辖区的市、县级广电局长培训一遍。分级分类对各级机关公务员进行管理业务全员培训,重点提高贯彻落实党和国际政策法规的能力,提高理解和执行总局重大决策部署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2.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培训

此类培训是在适应广播影视发展繁荣的要求基础之上,以广播影视政策法规和广播影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内容的一类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名记者、名编辑、名播音员主持人、名导演等富有创新能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培训内容侧重国际媒体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前沿知识和广播影视业务等。

3.各类专业技术骨干培训

此类培训以专业技术为内容进行划分,主要以广播电视编导记者、播音员主持人为重点对象,侧重提高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能力,具有适应形势要求和宣传任务的特点,侧重在提高培训人员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水准,增强综合的业务素质,最终确保正确舆论导向和完成各项宣传任务的培训目标上;以广播影视技术保障和传输岗位工作人员为重点对象,以掌握安全播出的新技术、新要求为内容,侧重提高培训人员的安全播出能力;广播影视数字化基础知识类培训,适应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的要求,主要通过举办示范培训和个人自学,侧重在提高适应和推动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的能力。

4.各类技能人才岗位培训

此类培训以广播影视特有技能岗位的人员为对象,以岗位基本技能和技术更新为主要内容,以适应广播影视新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重点侧重在各类高技能人才、急需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特别是“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工程中的紧缺技能人才培训。

5.经营管理人员培训

此类培训以广播电视行业内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对象,适应广播影视产业化、市场化、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要求,强化导向意识和价值观引导,重点侧重战略规划、运营管理、资本运作、风险控制、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以培养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六)继续教育形式

在继续教育开展的形式上,除在职学历教育主要以脱产学习或网络教育以外,非学历教育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概括起来包括:

1.以老带新

对于绝大多数广电机构,无论层次高低,规模大小,机构内部的师傅带徒弟,由业务骨干和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担任主讲教师,对年轻的新进员工传授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工作经验的培训,仍然居于主要地位并经久不衰。

2.广电机构内部的评奖和评选活动

在电台电视台内部、部门甚至节目组内部,通过广泛开展优秀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技术员工的评选和奖励工作,在鼓励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是很好的专业学习和讨论的机会。优秀获奖者往往会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经验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介绍和讲座。

3.各类进修班、培训班和研修班

此类培训是传媒行业继续教育中最为常见,也是形式最为灵活的一类培训。培训主体多以高等院校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为主,结合当下时兴、急需的专业技术等进行面向以传媒行业为主,覆盖全社会的培训。低端、中端、高端,全层次;管理、业务、技术,全内容;短期、中期、长期,全时间;实现了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兼容并包。

此外,广电机构组织的“请进来”方式也多采用此类培训班,通常是以某个专业部门为主,面向全单位的员工进行集中式的短期培训,由于时间较短,此种形式往往很难获得系统的专业化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切实提高。

4.国内外传媒行业会议、论坛和专业讲座

此类培训更适合传媒行业前沿知识的交流和讨论,通常以专业化较强的学术会议、讲座以及高端论坛的形式进行,往往是国内外传媒领域的专家、学术界的专业名师共同探讨有关传媒行业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传媒行业的管理者、企业领导更愿意参加此类培训,能够及时、充分地把握传媒行业的学术动态、热点前沿,为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提供思路、创见和创意源泉。通常培训后,受训者还会把新鲜的前沿知识带回到各自的单位,根据单位要求,对其他员工进行二次培训。

5.出国进修、考察、培训

近几年,出国进修、考察和培训成为一些主流广电机构的重点选择。一方面,出国培训可以丰富受训人员的眼界和知识,增强国际意识,提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受训人员获得最直接的国际传媒先进经验和策略,为制作本土化的节目提供创作源泉、开拓思路。

但出国培训还存在着费用高,良莠不齐,内容不精等问题。此类培训多为以旅行社为主体组织的出国考察项目,虽然都会与境外高校或知名机构合作,并且名气很大,但最终往往流于形式,变成了“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出国游玩,并无实质性的培训内容,更不会有培训效果。当然这并不表示把出国培训一票否决,其中不乏获益良多的培训项目,比如湖南广电集团、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以及浙江广电集团所组织的多期出国培训,均取得了明显、直接的培训效果。

6.通过公众传播媒体和互联网的远程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远程教育也成为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传媒行业自身广播电视网络化的特点,更加有利于推广网络教育(培训),从而提高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地方广电机构来说,由于人员紧张,经费不足,很难在短时间内派出大量员工外出参加培训,因此,远程继续教育的覆盖广、传输快、不受人数限制的特点更加适合地方广电机构人员培训的需要。例如国家广电总局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了对9万多名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资格培训。在贵州卫星电视台开设“空中课堂”,同时印发培训教材和教学光盘,并在中国电信开设专门的“空中课堂”网,开展互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