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19702100000005

第5章 导言(4)

遗憾的是,由于非洲远隔中国万里之遥,中非之间不存在历史和邻近的纠纷,非洲形象与中国不存在切身利益关系的错误认知,非洲的国际形象如何、由谁塑造等问题,就笔者所能接触到的国内资料来看,还没有进入国内学者研究的视野,我国关于非洲的形象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检索国内关于非洲研究的权威性刊物《西亚非洲》(1990~2006),竟没有一篇有关非洲形象研究的论文,“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这个命题的学理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其间只有两篇文章在内文简单提及非洲糟糕的形象以及非洲改善形象的努力。西方国家出于历史、文化、安全等原因一直在关注非洲形象,而非洲国家为了发展复兴也在致力于研究如何重构非洲新形象,中国作为非洲的新型战略伙伴,自然不能置非洲形象不闻不问。

近几年,中国媒体,主要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开始关注非洲国家为改变非洲负面形象而做出的努力,有关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杂志。尤其在2005年和2006年国际新闻学会年会期间,中国媒体主要报道非洲国家领导人批评西方媒体扭曲非洲形象、片面报道非洲的言论,非洲国家如何联合自强、探讨向国际社会发出非洲声音的举措。中国媒体也开始主动为塑造非洲形象而展开行动。2006年9月,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暨部长会议召开前夕,新华社派出8名记者奔赴12个非洲国家进行采访报道,从新闻视角观察和审视有关国家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向全球受众展示一个真实的非洲。这些文章主要是一些叙述性、介绍性和描写性的文章,还谈不上是学术研究,但为非洲形象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素材和依据。

随着中非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非洲的国际形象如何理应成为中国学者研究的课题,因为非洲形象如何已成为影响中非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国际形象如何的一个侧面。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对非洲不附加条件的援助等被西方媒体诬蔑为“新殖民主义”就是一例。因此,认识西方媒体如何建构非洲形象,对中国媒体如何真实呈现非洲,以及化解西方国家对中国“新殖民主义”的攻击,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关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研究的必要性也就成为选题的创新所在。

从目前国内关于非洲研究的归类来看,关于非洲形象的研究在中国或许应该归入非洲学研究范畴,但又不仅仅限于非洲学。何谓非洲学?目前没有发现一个明确的界定,大凡关于非洲的学术研究和学理、学术建构都可以归入非洲学的范畴。当然,要研究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还需要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民族学等学科理论来支撑,因而本书选题也是一个跨学科的选题。

四、重构非洲形象需要转变传播范式

应该说“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的建构”选题比较宏大。西方媒体众多,西方所指国家众多,如何选择西方主流媒体,也就是对塑造非洲形象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媒体,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这些媒体对建构非洲形象的实际效果怎样难以统计调查。非洲形象必然要落实到具体的国家和地区上,但非洲国家众多,差异很大,如何正确描述非洲形象具有难度。

但作者查找相关文献发现,西方媒体对建构非洲负面形象的效果,国外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可参考借鉴;所确定的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主要是负面新闻、呈现非洲负面形象,已为多次统计调查证实,应无疑义。西方媒体众多,但在关于非洲的报道上,所持新闻价值观相同,同质性较大。尤其是英美两国,由于其传媒发达,国际影响力大,当今世界的主要新闻议程基本由英美媒体主宰,因而可以选择英美主流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作为分析对象,缩小研究范围,它们应可代表西方国家媒体中的非洲形象。因此本书中的西方媒体主要指英美两国的媒体,同时也会提及西方其他国家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非洲虽面积3029万平方公里,独立国家53个,在民族、宗教、语言、经济水平和社会结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西方国家媒体和公众基本上是把非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因而作者在分析时把非洲作为一个整体,并不涉及某一非洲国家的具体形象,即使涉及也把它放到整个非洲形象框架内,作为个案研究,当然不排除西方媒体报道非洲各国的差异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称“非洲形象”指向两个层面,一是非洲在西方国家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即非洲的公众形象;二是指非洲在西方媒体中的形象,即非洲的媒介形象。这两者之间存在相互映照、相互建构的关系。西方媒体长期关于非洲的报道形成了西方公众关于非洲的刻板印象和片面认知;媒体为适应已经培育起来的公众期待欲,追逐自己的利益,继续关注它们认为具有新闻价值的非洲新闻。由于西方国家媒体发达、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在对非洲报道上具有语言、历史等优势,且以英美媒体为首的西方媒体主导着国际传播秩序,为世界其他媒体设置议程,其关于非洲的报道为世界其他地方的媒体所转载或接受,因而西方媒体塑造的非洲形象也就具有国际性和世界性。因此,在本书中“非洲形象”同时用来指称非洲的国际公众形象和国际媒介形象,两者构成本书要论述的“非洲形象”。

确定选题后,借助新闻传播学理论、文化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民族国家建构理论、种族主义学说,以及非洲史论等学科理论,运用历史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笔者对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的建构及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的选择进行了较为有系统性、理论性的研究。

笔者较为系统地整理了国外关于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研究成果,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借鉴;比较全面地梳理了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的建构关系。在此基础上,不敢奢谈创新,但认为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点突破性的尝试:一、较全面地分析了非洲在西方媒体中以刻板负面形象呈现的原因——非洲范式,认为西方媒体建构非洲负面形象旨在维护西方在文化上的先进性、道德上的正义性和政治上的合法性,因为正是“他者”的存在,才构成西方国家主体以外的一个对立面和否定因素,其作为拯救者和施与者的权威才得以确立。这是构成“非洲范式”的本质因素,也是非洲以负面形象呈现于西方媒体的主要原因。西方媒体应超越非洲范式,实现范式的转变。二、运用民族国家建构理论驳斥西方媒体对非洲的诬蔑,认为非洲出现的战乱、冲突等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伴随现象,西方国家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战乱和冲突足以说明这一点;非洲现在的贫穷、落后,经济不发达,除殖民因素外,民族国家建构未完成,不能为经济发展、市场统一提供基本条件是主要因素之一;提出利用传播建构民族国家认同,加强民族国家建设,建构非洲认同,加强非洲统一等对策,以重构非洲国际形象。三、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间的关系是非洲与西方国家间关系的缩影,而非洲范式则是这种关系的具体而微,从这种关系中能够发现中国对非外交战略的空间。笔者根据西方媒体坚持以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留给中国的外交空间,试图提出中国非洲外交构想实施的思路与对策——实施与西方国家不同,与非洲国家匹配的对非外交构想;提出中国对非传播思路与对策——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齐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增强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