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意南广
19703000000017

第17章 南广第一楼(1)

许学峰 中国传媒大学基建处处长 原南广学院常务副院长

南广学院五岁了。如今身处美丽的校园,呼吸着方山的茶香,作为南广学院的首批创业者,怎么也抹不去南广学院办学第一年的历历往事,那个记载着南广学院第一步的“微型校园”,那个集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于一身的“南广第一楼”。

南广学院筹建过程中,有若干次重要决策,得益于刘继南校长等校领导的正确把握,南广学院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其中之一,便是果断决定租赁江宁高中校园,抢在2004年秋季开学。这是一个超常规的决定,实现难度很大,为此刘校长不辞劳苦,多次拜访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领导,同时取得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市江宁区政府的支持。江宁高中也作出了最大牺牲,将刚刚建成的九层实验楼、一座食堂、两栋学生宿舍以很低的价格租给南广学院,为期一年。有了这样的保障,南广学院达到了独立学院开办的最低标准,争取到了教育部同意于2004年招生的批复。现在回想起来,如果等待南广学院新校区建成再招生,按照2004年以后的土地管理状况,南广学院新校园的建设恐怕2006年也难以完成,南广学院很可能今天只有两届学生,甚至可能在筹办中夭折。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南广学院在江宁高中的“微型校园”,对于南广学院的诞生与发展意义重大,而那座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九层实验楼,也的确有资格被称为“南广第一楼”。

2004年9月16日是南广学院首批新生开学典礼的日子,这一天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被确定下来。2004年是中国传媒大学建校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9月8日学校迎来了50年校庆纪念日。校庆活动丰富多彩,场面空前隆重,学校的主要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为校庆活动一直忙碌了几个月,只有我带领的学校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从6月中旬开始,为南广学院首批学生的招生而紧张地工作着,同时也负责筹备校庆的配套活动之一:学校董事会的换届大会。那几个月只恨人没有分身之术。南广开学的日子逐渐逼近,江宁高中那里校舍准备得怎样,一直是我们在北京放心不下的问题。那一段时间学校派韩宪柱老师长驻江宁,与办学合作方组织的团队为开学准备设备、设施的安装。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从零开始为800名学生、近100名教职员工的教学、实验、工作、生活等做好准备,其工作量之大、时间之紧迫,的确令人有所担心。这期间,学校领导曾带领教务、学生、基建、后勤等部门负责人前往南京检查准备工作,看到为校舍准备工作新增加了二三十名年轻人,感受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我内心的疑虑顿时消失。

9月10日是星期五。上午,学校领导在结束校庆后尚未得以喘息,便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南广学院的人事问题,包括南广学院副院长和院长办公室(当时称为秘书处)、教务部、学务部、团委、招生办负责人、各系主任、辅导员等。会议连续召开,中午没有休息,各位领导在会议室吃的盒饭。我因为必须到北京市招生办处理完一些遗留问题,所以没有列席下午的会议。我从市招办返回时接到组织部电话,告知主要人员已经确定,于9月12日前往南京。真是如同战争年代一样,军令一下,立即开拔。12日,北广几十位干部、教师分两批飞往南京,当晚到达。当地团队已经租好了江宁高中对面的书香名门小区的房子,并已完成了装修和家具布置,我们到后马上可以入住。为了使分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选了小区最边远的一层一套三居室,由丁海晏副院长、廖祥忠副院长和我先住了进去,其他房间分布在小区各处,我们将女教师尽量安排在楼上。当晚,赴南京的全体教师在南广第一楼的八层会议室召开了开学准备会议,就这样,在南京初秋尚不凉爽的天气中开始了南广的第一个夜晚。

9月14日和15日是新生报到日,看着川流不息的学生和家长,我的内心既充满喜悦,又不免有些紧张。如果说前面的一切筹备工作是“做题”过程的话,那么从今天起,应是我们交出答卷的时候了,这是一份必须做好、不可马虎的答卷。报到日细雨绵绵,早来的同学安顿之后迅速来到各系报到点帮助后面的同学,很好地缓解了我们人手不足的问题。原来以为家长对高中的环境会有些不满情绪,但普遍得到的反馈信息是:南广的条件比家长们来之前的想象要好得多。因为在入学通知中,我们曾明确告知南广第一年要租用江宁高中校舍办学,大概家长们出于经验认为县城的高中应该是比较寒酸的样子。家长们的反映令我们长舒了一口气。9月16日,南广第一届学生开学典礼,老天不很作美,上午雾气弥漫,能见度较低。但江宁高中操场热闹非凡,操场外也站了很多当地市民。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为开学典礼作出了很大贡献,热气球、800多个塑料小凳、会场布置用品等都是他们无偿提供的。当江苏省王湛副省长和刘继南校长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揭牌时,南广学院从此翻开了学校发展史的第一页。

万事开头难。尽快让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进入稳态,是开学后学校工作的重点。开课的第一天,刘继南校长上下午连续听课,良好的课堂效果使她感到放心。几天下来,她几乎听过了各个专业的课程,召开了若干次教学情况碰头会。对于刚刚成立的南广学院而言,刘校长首先关注的是教学质量和学校稳定这两件大事。她在一次干部会上强调说,南广学院第一年任务就是要稳定800学生,维护好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我作为主持工作的副院长,自然将学校稳定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2004年的南广学院如同初生婴儿,需要全力呵护,我们也深知学校不能出现闪失,否则一件看似平常的事件可能酿成严重后果。这样说并非耸人听闻,因为周边有类似的事例可作借鉴。平时我在处理学校的具体问题时都十分注意从学校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掌握好工作的尺度与分寸。当然,强调稳定并不等于不敢大刀阔斧地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恰恰相反,2004年我注重狠抓校风和学风,对待该处理的问题并没有手软。例如,对待考试作弊现象,按照校本部的规定,凡在考试中发现严重作弊的开除学籍,经南广学院院长办公会研究,我们坚持校本部的做法,并在学生手册作出明确规定。在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之前,我们都首先向全体学生讲解考试纪律和考试规定,但仍有个别学生我行我素,在学生中产生了极坏影响。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我们处理了几名考试作弊的学生,他们都被学校勒令退学了,这些措施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也对2004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部协调和做好外联是我工作的重要方面。刘校长为南广学院规定了每周一次的院长办公会议制度和行政例会制度,我们每周都严格执行,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我曾经专门起草了一份院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我们一般都是上午召开院长办公会,下午召开行政例会。行政例会由各系、各部门的领导参加,大家在会上介绍一周以来自己部门的工作情况,提出需要学院或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有些事情当时就可以讨论决定,提高了工作效率。行政例会召开一段时间之后,有的干部提出没有必要每次都要各部门介绍其工作情况,但我仍然坚持己见。我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有三:其一,可以让别人了解你在做什么,当你需要其他部门的帮助时,别人会很快理解你的处境;其二,可以使各部门对全院的工作有清晰的了解,便于他们站在整个学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三,可以使各部门之间相互激励,从他人的经验与做法中得到启示,改进自身的工作。一年下来,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及协调还是令人满意的。

南广学院刚在江苏省立足,取得良好的周边生存环境至关重要。这一年里,我用了很多精力积极维护和拓展与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几位院领导一起主动走出去同江苏省广电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南京市电视台、江苏省的几个市级台、省报业集团等机构和媒体单位建立联系并保持沟通,同时与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南广学院得到了学生、家长、业界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认可,在2005年初全国独立学院大检查中,经过教育部检查组住校进行的几天考察,南广学院最终获得最高等级的评价,进入全国独立学院的前列。

在江宁高中办学期间,校本部是支撑我们的强大后盾。刘校长虽然在校本部工作繁忙,仍然抽时间来南京安排并指导工作。其他几位校领导如高福安、丁俊杰、冯克庄等也都分别在南广住上一段时间,坐镇指挥,令我们感到十分踏实。校本部很多学院的领导或专程或借出差之际来到南广关心办学情况,帮助做些工作。记得当时录音学院的曾原纪院长在南广住了几天,为南广的录音专业与江苏省电视台建立起稳固的业务联系,并在南广学院率先建起了电视台实习场所。校本部各学院将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派往南广学院上课,这些教师原本在校本部安排了一个学期的课程,后被改为安排在半个学期结束,而用另外半个学期来到南京住在南广学院讲课,教师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也降低了办学成本。那一年,只有动画学院的张俊教授因两边课程安排不开,不得不每周往返北京和南京之间,他自己身体不好,但也从来没有误过课。

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也对南广学院提供了全力支持,专门委派大学城、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每周与我们召开一次碰头会,研究南广学院亟须解决的问题。有一次我们在会上提出希望在学校和书香名门之间画上斑马线并安装红绿灯,以保证我校学生和教师的出入安全。没想到几天之内,我们的要求全部满足了。有困难找管委会,成了我当时心中不慌的一个依靠。那一年南广学院的的确确得到了开发区的多方面帮助,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们办学条件的不足。2004年中秋节时,正值军训之际,开发区管委会为每位教职员工、学生和军训教官送来了一份中秋礼物:每人一袋水果和月饼。中秋之夜,我们就地取材,组织了南广学院的第一场晚会,广大师生同部队官兵、当地领导一同联欢,其乐融融,欢快的歌声久久回荡在江宁高中的上空。

军训是同学们的第一课,教官由武警驻南京某部选派的优秀官兵组成。军训开始时,教官们来了一段军事武术表演,看得同学们很是兴奋。刚刚穿上迷彩服的同学站在操场上,远远看去竖不成行、横不成排,站姿也是七扭八歪。看着一些男同学长长的头发、一些女同学身上的各种饰物,教官们不动声色,一副胸有成竹的感觉。果然,分连队的第一天,军训部队提出男同学的长发一律剪短,我们马上请来附近的理发师,由教官提出需要理发的同学,学务部战琦亲自督阵,最后我也不得不出马做工作。真是没有想到,几个同学的护发决心非常坚定,任你怎样做工作都没有用,死活不理发。还有一个同学我只好将他家长搬出来做工作,最后尽管又撞墙、又倒地的,也还是将发理了。南京的初秋还是很热的,几天下来,同学们明显晒黑了,刚报到时的那种兴奋的情绪也被炎热的天气和高强度的训练冲淡了,但是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一种斗志和不服输的性格。军训后期,全体同学组织一次长途拉练,路程近十公里,我们安排了一辆救护车全程跟行。冯克庄副校长、廖祥忠副院长和我也一起走完全程。走到后半程时,北京的一个男生脚上起泡,一瘸一拐,我们让他上救护车回去,他非要坚持走到底,我便留下来搀着他坚持一步一步走回了学校。

军训结束时,按惯例进行队列汇报表演,我站在主席台上看过去,与十几天前的那支队伍真是天壤之别,整齐的队形、肃穆的表情、昂扬的斗志、洪亮的口号使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心潮澎湃。每一个同学都全神贯注、非常认真地完成每一组动作,这种高度一致的协调性和纪律性会使你对这些学生肃然起敬!我不禁心中感叹:这些学生真是太可爱了!更令人感动的是,教官们撤离之前,全体同学早早就等候在门前,当教官们出来时,同学们集聚在心中的那种惜别之情终于控制不住,欷歔声一片。不知谁起个头,同学们唱起歌以缓解情绪,女生们哽咽着唱不下去,男生们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唱,与教官们长时间拥抱在一起。才短短的十几天,是何种力量凝聚了教官们与同学们如此深厚的情谊此情此景一直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