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意南广
19703000000026

第26章 我经历的南广建设历程

张新宇 南广学院原基建处负责人

我于2004年10月份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至今,在基建办工作已有5个年头了,有幸参加了南广学院一期基本建设的全过程,我自己亲眼目睹了南广学院从无到有,从2004年招生的800多学生到2008年的万余名学生,从租赁别人的校舍到自己拥有建筑面积33万多平方米,集教学、科研、食堂、宿舍为一体的美丽校园,在这短短的5年多的时间里,南广的创造者和建设者们付出了巨大的艰辛,我为自己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无比的光荣。

记得刚到南广报到的时候,南广学院在从江宁高级中学租赁的场地上办学,教师们住在书香名门,上班上课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办学条件很艰苦。2005年的2月,根据董事会的要求和施工的实际进度,我们基建办搬到了施工现场,到现场一看,大家都吃了一惊,原先政府答应学院基本建设的八通一平和各种前期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到,我们看到的是河塘遍布,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连当地的居民都没有完全迁走。

当地的居民没有跟政府谈好拆迁条件,于是经常阻挠施工。由于南广学院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当时南广学院入住江宁区大学城时政府承诺的许多条件无法落实,使得学院工程的前期规划等相关手续无法正常办理,造成了施工前开工手续不全的局面。在施工过程中多次被政府相关部门下令停工整改,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怕别人的冷脸,在董事会领导的协调下采取主动出击,上门拜访,及时沟通。与当地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南广学院的长远发展规划,取得他们对南广的工程建设的支持和帮助。基建办一方面全力协调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一方面为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不影响学校新生的按时报到,全部吃住在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白天跑工地,督促检查当天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现场协调在施工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问题;下班吃了饭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消化图纸,开会整理解决白天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与施工单位领导一起安排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解决问题。整天从早到晚泡在工地上,真是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在当地有这么一句俗话,叫“三个蚊子一盘菜,两只老鼠一麻袋”,当时我们还不理解,等到了施工现场才真正感受到了其中的含义。老鼠个个大得像只小猫,而且不怕人,满工地乱窜,还好基建办的人员都是爷们,不怕!那蚊子才叫厉害呢!特别是夏天,南京的夏天又闷又热又湿,又住在活动板房,夏天的室内温度比室外还高,大家都恨不得是短袖短裤,穿的越少越好,但在施工现场,只要你有露出肉的地方,那蚊子就像“神风敢死队”一样不要命地往你身上扑,个个大的跟小蜻蜓似的,打死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根本不给你歇息的机会,不管在哪里,手脚要不停地动。我们当时开玩笑,上厕所不仅要带草纸,还要带上报纸和扇子,而且要不停地扇动,只要你有偶尔的歇息,身上肯定要多几两肉,当时在工地成为大家的笑谈。蚊子不仅又大又多,毒性更是我见过最大的,只要被咬上一口,又痛又痒,能肿个鸡蛋大的红包,最少要肿一个星期,而且什么药都不管用。我们基建办有的同志从北方来,刚来的时候不太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赵越,脚脖子上被咬了一口,肿得像馒头一样,发炎,流水,整整半个多月都没好。现在学院流行的“南广腿”就是这种蚊子的杰作。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时间的工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很多同志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张俊同志在工作中胆结石开刀,但为了不影响到工作,休息了三天就来上班了。这样的事情在南广学院建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

但就这样,基建办的同志们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大家放弃自己的事情,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到南广学院的基础工程建设中来。在董事会、院领导的领导与关怀下,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从2005年的3月5号进场至2005年的10月5号,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从场地平整到交付使用,不分白天、夜晚,顶酷暑,战蚊虫,按时完成了96000平方米的校舍、食堂、教学各单体的建设任务,保证了2005年新学期的开学,使得南广学院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校舍。

又经过了4年,虽然这4年来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遇见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但在董事会、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南广学院正在茁壮成长,经过5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传媒教育界的一朵奇葩。

现在回想起来,再站在图书馆门前宽大的广场上,看着33万平方米壮观美丽的校园,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心中万分感慨,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南广学院就像我的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