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意南广
19703000000027

第27章 做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者(1)

许嘉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编者按:2007年12月30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江苏省人大副主任王湛先生、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女士的陪同下视察我院。视察期间,许嘉璐副委员长与我院师生五十多人举行了座谈会。

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闭幕,我下午开了一个协调会,晚上赶过来,有点紧。今天是元旦假期,明天就是除夕,要赶回去,我的节日在火车上度过。

赶过来干吗给南广的刘继南院长、老师、同学拜个年。第一次见到南广的面貌,的确让人惊叹、让人醒目。刚才三位老师、一位同学都谈到来到南广以后最初的感受——一下子就喜欢上它,我能理解。

虽然我之前没来过南广,但南广的大概情况我是知道的。大家让我讲几句话,我就说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我为什么要来南广固然,拜年是个目的,这不是主要目的,我不来呢我到别处去拜年呢说实话,第一,我是要通过对南广的了解,帮助我思考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制度改革;第二,南广是按照独立学院模式来办的,在校本部的大力支持下来办的,这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我通过南广可进一步了解独立学院的现状,它的困惑与未来;第三,来看望看望刘校长,她是我的老朋友,老交情。

为什么我要思考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我认为,这是当今中国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在十七大报告里在文化那一章节),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我在几个场合,我说我作为一个在高校教书48年未曾中断的教师,我已经感觉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浪潮,又一波的改革浪潮已经出现了高峰。我希望大学的领导和老师都做好思想准备,都要有改革的意识,应该有改革的见地和为改革所作出的奉献。

高等教育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我想起码有下面这几个问题——当然不只这几个问题。

第一,大学怎么能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这种创造要在今天进行,因此老师和同学们必须具备创新的精神。要想老师同学具有创新的精神,大家就必须具备创新的资本,就是广而深的知识储备,再加上独立思考的冲动、习惯和方法。全国高校集中在,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江苏、第四陕西、第五湖北。高校到2005年(2006年我们的统计数据我没有),所占有的专利和用到实践当中的技术——有的并不注册专利——只占全国专利的3%,这是理工科的问题。刚才有老师提到现在的大学生有点浮躁,我想扩大来说,我很同意你的说法,不要怪学生,是我们整个社会浮躁,整个教育界浮躁,整个学术界浮躁,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孩子怎么能不浮躁北京这几天空气质量五级,严重污染。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能要求我们的孩子吸进去的空气和吐出来的空气完全都是清新的环境所致。社会如何潜沉下来,国家怎么前进高校是应该带头的,高校集中了大批知识精英,高校在培养未来的知识精英、国家栋梁。只有沉静下来才能独立思考,灵感突然迸发;也只有沉静下来积累了丰厚的知识底蕴,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个时候一撞击才出火花;只有沉静下来才能创新。

第二,高校如何提高我们的效率以首善之区北京为例,这些年来对教育的投入,按照GDP计算,投入达到全国的最高,占4.5%。但是50%的钱是投到高校。如果就总量来说,拿到国际上去比并不多;就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就一个市来看,这比例够大。但效益如何,不敢确定。

第三,我们的大学首先培养的应是中国的大学生,中国的人才。只有成为真正的中国的人才,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人才。

我觉得就我所访问的全国的高校来看,普遍存在这三个基本欠缺。

怎么改革首先是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当然,从体制机制层层下来,一直到教材教法,这当中就是各种条规与管理。学生如何管理,教师怎么管理,学籍怎么管理。我都说一头一尾,这一头一尾,体制机制,一直到方式方法。当然改革不是搞运动,轰轰烈烈,而是逐步的,积极而稳妥的。现在的问题是,改革的风气在整个高等教育里是不浓的。那么,这是我来南广的目的之一。

这次到南广来的目的之二是,南广不是百年老店,是开张三年的新店。不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办的,是独立学院的形式,因此它机动灵活,没有包袱。很多年轻同学、老师不知道,如果有一个措施要拿到传媒大学总部去,那个难度远远高于拿到南广。因此,你们扮演的就是高校改革的探索者角色,要大胆地实验。但是学校的改革,常常是我们的一项改革就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所以应该慎重,但是必须是大胆的。我从三位老师和一位同学的发言中已经听到和感觉到你们在教学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积极的探索。我想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面积也可以进行探索。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为探索而探索,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刚才我所说的三个问题,还有其他。

我自己也在做着实验。我有这样几个实验田,一个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办了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俗称分校,叫珠海校区,也是独立学院。我是名誉董事长,但是要参加董事会。第二个实验,就在师大的珠海分校里,因为它有3000多亩地,拿出200亩地来,由我牵线搭桥,北师大校本部与香港浸会大学办了个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就是参照浸会大学的办学模式,结合国内的情况,来探索一种新模式,一种对于咱们内地来说全新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内地的法规范围之内。创办时间比南广晚一年,现在只有三年。它明年按一本招生,去年已经办了研究所。我是这个学院的董事长,他们叫董事会主席。这个学校的情况要介绍,我可以给大家讲半天。我为什么办这个,为什么给我的母校搭桥我希望在母校难以改革的东西,先在这里改革。它不成功损失小,就这么几千人,一旦成功了我移植,拿回去受益面就几万人,而且在首都还可以扩散。遗憾的是校本部没有学习。最近北京市教工委书记朱善璐同志要陪我去看看。第三个实验是北京的一个纯民办的培训性的学校叫蒙代尔。本来它是个企业家学院,后来欧元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了解他们的情况后,很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聘请,做名誉校长,改名为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到今年(2007年)为止,培养了国内的企业家一万人次。大家可能知道,特别是北京来的老师可能知道,每年举行一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就是蒙代尔大学搞起的。不久前,他们在大会上举办了中国的企业家企业精神论坛。

我现在还在北师大教书,我的母校的本体我是比较了解的。我的三个试点分属三个类型。一个试点就是独立学院,它到底怎么了现在珠海校区还欠人家银行5个多亿(还是7个多亿),发展比较困难。南广学院相对来说比较好,刘校长是传媒大学的老校长,新任的党委书记、新任的校长还是支持南广的。珠海分校的命运是另外一回事。我不是当你们的面恭维你们啊。一个独立学院,我就看准了“名校办民校”和它不仅仅是我们优质的资源怎么让它换个地方,让它放大,让我们的老师的知识和才能发挥出来,培养更多的人,这是一个目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便于在教育艰难的路上探索。第二个试点,香港回归了,但香港浸会大学完全是按照英国模式办的。

回归后,近年来也在探索和国内接轨,它也有变化。刚才刘校长报告说,南广和10所国外大学有联系,这种联系我也知道常常是来访问过,或者是来讲过课。香港的大学和国外大学的紧密联系,那个紧密不是互认学分的问题。像浸会大学,1/3的老师是在国际上招聘的,是外国人,很多院长不会说汉语。我把这种办学模式和北师大百年老店结合起来,办一个新的,中外联系的。再一个试点,就是纯民营的蒙代尔大学,不办正规大学就给企业家解渴的东西,试试怎么办,怎么谋生存。但是这还不够,我必须多看看这三种类型的学校,所以我来南广。听了刘继南院长的介绍,听了三位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我看我没白来。确实你们做了很多,也许这种探索是被逼的,于是就变了。变了,你们都没意识到这是改革。但是我作为外来人,发现这里面有很多是改革的因素。这是我第一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