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意南广
19703000000004

第4章 南广的昨天、今天与明天(2)

我们国家的建设,是每五年制定一个规划,如“九五”、“十五”、“十一五”。南广也制订五年计划,今年是南广的第一个五年,我们提出:总结五年,规划五年,展望十年,把南广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型、综合性、国际化的高等传媒院校,成为中国应用型本科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传媒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学院派传媒内容创研制作基地。2007年的一天,我和几个客人一起吃饭,其间和与南广有关的两位老总聊天,一位说,像我们这样的年龄(他们都五十岁)不能一年只干一年的事,应该一年干五年的事,我很赞赏这种进取的精神状态。我想,像我这年近七十岁的人,应该一年干十年的事情。所以我说,南广五年要达到北广五十年的办学规模,建成万人大学。

对于南广建设的前12年,我是这样构想的:三年为一个阶段,2004~2006年为开创起步阶段;2007~2009年为规范管理阶段;2010~2012年为合格达标阶段;2013~2015年为优化发展阶段。

(一)2004~2006年是开创起步阶段

首先是要千方百计把学办起来,这个阶段有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稳定教学秩序,制订好教学计划,安排好任课教师,开好课。课程是教学的台柱子,必修课、选修课、讲座课(南广大讲堂就是这时创办的)都要开好。第一学期的课程设置、任课教师安排,是我直接参与确定的,我还深入课堂听课,有时一天听10节课,接触10位任课教师。

此外,我还帮助在南广主持工作的许学峰同志建立每周院长碰头会和机关、系干部工作例会制,逐步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及有关工作制度。

二是要迅速达到合适的办学规模,有规模才有效益。中外办学经验证明,一所大学只有达到5000人以上的规模,才能具备自我生存、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我千方百计争取招生计划,2006年主管部门只给南广2100名招生指标,但由于艺术类专业生源质量非常好,我们又努力争取增加了招生名额,这年我校在校生规模达到了6000人以上。大学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大学要有特色,有特色就有优势、就有发展。南广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应该具有万人以上规模。这不仅有利于学科专业间的相互支撑、渗透、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办学的效益,使我校屹立于全国大学之林。

三是提出“大楼、大师、大树、大器”的办学理念。这个提法与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的“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有点巧合,但我的讲话背景,所强调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南广校舍建设实际上是在2005年初才破土动工,之前是一片荒野地。没有梧桐树,怎能引来金凤凰。故此,办南广,首先要盖大楼。在南广建设的第一阶段,盖起来教学大楼、食堂、师生公寓等近20万平方米。之后,图书馆、行政楼、学生活动中心及实验楼共约10万多平方米也相继完工,基本能满足1万多学生、教职工的教学、行政及生活用房需要。学校大二期规划的实训大楼、影视基地和传媒文化及教育国际交流中心等11万多平方米的建设也在做动工前的准备。

大师,这是办学的关键。南广是一所新兴的学院,大师少,年轻教师多。鉴于现状,董事会决定,一方面积极提供造就大师的条件,立足在校教师培训、进修和在职攻读学位,不断改善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使之迅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不断从国内外学界、业界引进名师、名家来南广讲学任教,使南广成为海纳百川、名师荟萃、学术繁荣、成果丰硕的大学堂。

所谓大树,可能和我是女性有关系。我很喜欢种花种树。环境育人,是育人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花木不仅美化校园,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大树是历史文化的象征,一进校门,绿树成荫,大树参天,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北广的白杨树很有名气,一首《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的校歌,从上世纪唱到本世纪,届届学生传唱,唱成了传统,唱正了校风,唱美了心灵,唱响了人生。北广的核桃林,给北广人留下的印象很深,不论是上世纪70年代地震棚里砸食核桃,还是21世纪青年人传递信息的“核桃林”网站,核桃林已成为北广的一个符号。北广南广一脉相承,南广要传承北广文化,我们也在校园绿化中种植了核桃林和一排排白杨树,还建设了15个主题园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8月,“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和“亚洲传媒论坛”的34个国家的女校长和传媒领袖在南广种植的“世界大学校长林”、“国际传媒友谊林”。现在南广校园种树200余种,大小树木数万株。一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文明和谐的生态型校园正在形成。

有了大楼、大师、大树这样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置身其中的学子们如沐春风,既有大师的谆谆教导、传道授业,又有优美环境的耳濡目染、陶冶锻造,南广一定会成就一批批善于“妙手著文章”和敢于“铁肩担道义”的大器。

(二)2007~2009年是规范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第一件大事是按照现代大学的架构开始规范南广的管理。2008年1月15日,我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讲到:“2007、2008和2009三年是我院发展史上承前启后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时期。2007年是学院的教学质量年,学风、校风建设年,建章立制管理年,校园绿化美化年,特别是拥有四个教学年级的第一年。2008年6月,学院将有首届824名学生毕业和就业。他们的毕业率和就业率,是检验我院教学教育质量乃至一切工作的试金石。2008年9月,在校生人数将要达到万人规模。2009年9月16日,是南广5周年庆典,我们将第一次隆重热烈地过五岁生日。这可以说是南广发展建设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7年春季开学,3月5日举行了南广第一次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建立健全党政工团组织,逐步配备党的工作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按照教育部周济部长的指示,围绕“把南广建设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所大学”的问题,来制订南广总体战略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研究制定南广学院章程。按照现代大学的科学规范管理规则,依法治校,从严治教。遵照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精神,重新修订南广学院董事会章程。根据联合办学合同和学院发展实际,明确办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责任与利益;明确董事会作为学院决策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明确院长履行学院教学、科研和日常行政事务职责;正确处理学院与董事会的关系,南广与校本部的关系。

这个阶段的第二件大事,就是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明确学院发展定位,包括——

所有制属性定位:南广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目标定位:南广学院以培育传媒人才、研究传媒学术、服务传媒文化为己任,建设教学型、综合性、国际化传媒专业院校,成为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传媒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学院派传媒内容创研制作基地。

办学类型定位:南广学院是一所以信息传播为特点的教学型院校。明确强调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教学服务。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南广学院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传媒人才。

学科结构定位:南广学院传承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优势,突出传媒教育和应用语言教育特色,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基础学科,促进学科群建设。

服务面向定位:南广学院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辐射全中国,为传媒业和文化产业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据此,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南广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质: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结构,具备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强,有发展潜质。它有别于职业性院校培养的技能型职高人才,也不同于研究型院校培养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

由此,我们确定南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实践能力”加“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南广学院围绕应用型本科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讨总结,修订新的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平台,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高级传媒人才。

在这一阶段里,学院传媒教育和应用语言教育特色初显,师生创意丰富,成果较多,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一百多项。如纪录片《空宅》获国际纪录片选片大会DV类一等奖,并入选法国、德国电视节;二年级学生刘洋设计的广告作品被纽约人寿采用,并获第28届特利(Telly)国际广告节最佳创意奖(该奖项被誉为广告界的奥斯卡奖),刘洋同学是国内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08年首届毕业生824人,就业率达到98%。

在本阶段,我们要做的第三件大事是筹划、编制和建设第二期工程(大二期)。2007年初开始酝酿,7月初展开调研、论证、设计,至2008年暑假,历时一年,经多次反复论证、修正,董事会通过方案,择吉日于2008年8月28日上午9点16分6秒举行了动工仪式。二期工程建设面积约11万平方米,包括6.5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2.5万平方米的影视基地和2.2万平方米的传媒文化与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实训大楼和影视基地是南广培养应用型传媒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教学实验工程。同时也是文化创意人才、传媒人才教学实践培训基地,是为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证的工程。影视基地还可以与方山风景区开发融为一体,建设以方山影视基地为核心的传媒生态体验园区。开发由传媒影视衍生而来的“创意旅游”、“影视旅游”,使这个能产生聚散效应的多功能学院派风格的园区成为全国旅游亮点。传媒文化与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可以吸引国内外传媒创意精英汇集南广,推出原创影视作品;引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私立大学生态环境与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国际传媒领袖论坛”落户南广,使南广成为影视文化创意和传媒高等教育思想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