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意南广
19703000000050

第50章 越是崎岖越坦平 越是辗转越从容(1)

魏 峰 南广学院学务部部长

2004年9月12日,中国传媒大学教职人员20余人,在刘继南校长、高福安副校长和校长助理吕学武等人的率领下,抵达南广学院。当晚,校领导即召集抵宁的全体教职人员开会,逐项落实新学期开学后的课程安排、教师配备、基础建设等工作,并安排了开学迎新等事宜。14日,在细雨中,我们迎来了首批报到的新生,南广学院翻开了辉煌篇章的第一页。

实际上,当年6月我就开始参与南广学院的招生工作了。南广学院的首次招生工作在2004年2月份,伴随着校本部北京广播学院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开始启动,当时主要是向考生和家长介绍南广学院的办学性质、2004年计划开设的专业和学校的筹建情况等。但是教育部给南广学院办学的批复却迟迟没有下达。此时,高考已临近,每一位南广学院的筹建人员都深切感到时间的宝贵,学校早批复一天,招生工作便多一份主动。6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南广学院建校招生,但此时全国高考已经结束,绝大部分省份填报志愿的工作业已完成。校领导首先确定了600名艺术类专业和200名普通专业的招生比例。招生办主任张根兴在四川省与该省招办商讨了一个南广学院艺术类考生录取办法,这一“四川模式”在征得教育部学生司同意后,成为南广学院在各省实施艺术类考生录取的解决方案。

南广学院首次招生工作由校本部领导亲自主持,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本部招生办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2004年7月上旬,北京广播学院在南戴河集中录取期间,学校各主要领导分别提出,校本部各二级学院对南广学院的招生工作责无旁贷,应视其为自身工作的组成部分,应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此后,在各二级学院的大力协助下,我们顺利整理出艺术类考生分省预录名单,在各省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报出。

值得一提的是,负责南广学院首次招生工作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大多数成员都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在招生录取的两个月期间,大家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连续多日通宵达旦,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硬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最终圆满完成了800名新生的招生指标。截止到2004年8月下旬,南广学院艺术类14个专业招生结束,生源遍及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另外6个普通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江苏和江西两地,生源质量较好,如国际新闻专业,在江苏省招生的最低分数为515分。

与招生同步进行的,是南京校舍、生活硬件设施的准备工作。从8月中旬接收江宁高中新校舍,到9月14日学生开始报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在南京的筹备人员完成了教学楼内部隔断、部分装修、教学设备安装调试、教室桌椅及办公家具的安置、水电路检查、完善学生宿舍和食堂各项设施、教师公寓的装修和家具电器采购等诸多项工作,其劳动量之大、时间之紧迫、任务之繁杂令人望而生畏。他们凭着一股拼搏精神,夜以继日地工作,赶在学生报到之前做好了各项准备,成为“南广速度”的一个最好注解。

南广学院成立之初,各项工作头绪繁杂,开学伊始,学校领导果断决策,把学生管理作为工作重点。2004年9月开学时,迎接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军训、调配师资、安排课程以及后勤保障等每一项工作都计划周密,有序进行,使得我校首届新生的报到入学异乎寻常地平稳顺利。但这也仅仅是学生工作的开始。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们很快发现,南广学院首届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要想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安心生活与学习,就必须针对这些特点,对工作的思路与方法作新的思考和认识。

首届学生表现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学生对学校缺乏认同感。通常情况,高考考生对自己报考的学校都是心仪已久,很早就会对学校进行多方面了解。考生以及家长在真正进入高校前就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对学校的认同感。而这一点,对刚刚建校的南广学院显然是不成立的,甚至有家长在到校报名时还在怀疑学校的真实性。

第二个问题,是新生入校时普遍自信不足,挫折感严重。南广的首批学生大多是投考传媒大学本部的落榜生,而今来到南广学院,学生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南广学院能够给他们提供求学的机会,能够接受到与本部相同的专业教育,是他们的幸运。而学校环境、师资、软硬件设施等方面与校本部的差距,又使得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进而出现消极、灰心、失望、自卑感、挫折感等不良情绪。

第三,首批学生进驻校园后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在这个独立于校本部的新校园里,他们是唯一的一届学生,没有传统的熏陶,没有学长的引导,迷茫中他们连一个学习的榜样也没有。

学生是高校教育活动的对象和主体,是学院一切工作的中心。在学院初创的第一年里如何带好第一批学生,尽快营造出健康活泼、稳定平安的生活环境,培养出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是学工队伍肩负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尽快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归属感、认同感能够帮助刚入校学生尽快减少孤独,增强自信。因此,我们的学生工作把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通过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学生提供贴心服务,营造和睦亲切的集体环境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004年9月份开学后不久,学院给每名新生发放了一件印有校名和校徽的T恤衫;南京夏秋多雨,考虑到新生初来乍到,因此又给每名学生配发了雨伞;中秋佳节,几位院领导亲自到宿舍探访学生,并送去月饼、水果,给学生们带去亲人般的关怀。开学报到时,多数学生是由家长送到学校,报到结束后家长们又是千叮咛万嘱咐,迟迟不肯离开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学院及时组织召开了新生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们答疑释惑,说明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针,表明了我们办学的信心和决心,让家长们放心放手让孩子开始独立生活。在第一学期临近结束时,学校给家长又致信一封,将第一学期学校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和学生活动向每一位家长做了总结与汇报。从第二学期开始,辅导员通过电话与每名学生的家长互通信息交换意见,开辟了一条学生、家长和学院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

透过我们的工作,家长们感受到了南广学院正规、严格、科学的办学精神,逐步消除了对这所新建学校的疑惑。家长对学校的好评口耳相传,更扩大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不少家长在接到学校的去信、去电后,都会及时跟学校取得联系,反馈更多有利于细化学生工作的意见,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把学生工作的范围扩大到家长层面,表面上看是加重了学工系统的工作负担,但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在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上是卓有成效的。

二、引导学生注重内外兼修,和谐发展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所揭示的,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良好品德修养的人才。南广学院秉承这一宗旨,从五个方面定位了学生在校期间和谐发展的目标,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和具有强劲的实践能力。而每个学生在上述五个方面发展的基础是不一样的,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也就必须从考虑学生中不同的才能、志趣,掌握每个学生独有的特性,再结合他们所学的专业,引导他们朝着培养目标在各方面协调发展。在实施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我们尝试了如下几点:

(一)理想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确立理想的关键时期。南广学院的首届学生在文化成绩、学习习惯与方法上与校本部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思想活跃,活动能力强,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更加强烈。结合我们专业教育的特色,学院把理想教育同学生的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院通过南广大讲堂,组织学生参观电台、电视台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传媒事业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密切关系,培养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会了课堂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谈心,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规划人生,进而激发他们求知上进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没有师兄师姐,首届学生在言行上比较容易延续高中的做法。比如,在南广学院,不少学生与名师在课堂之外见面,还会热情地称“老师好”,这在一般大学里都比较少见。同样,因为中学时期强调道德“他律”,在暂时地失去了外在约束,加之缺乏外在参照系的情况下,学生显得自觉性、自律性不足。为使学生转向道德“自律”,学院开展了系列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从教师做起,从教职员工做起,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遵守纪律,团结友善,杜绝各种不文明言行;实施诚信教育,严格纪律,反对学习中的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此外,学院还举行了专题讲座、漫画说文明等形式各样的活动,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注重让学生形成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自觉意识,引导其建立起高度“自律”的主体意识,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认识生活和改变生活的能力,从而培养出高尚的品德素养。

(三)培养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我院第一届学生在学习成绩上较传媒大学本部学生有所欠缺,故我院的专业培养方式也不能照搬校本部,又因为我院学生大部分是艺术类学生,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也有需要提高的地方。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及时地结合各专业开展专业介绍会,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发展规划、行业及就业前景进行了介绍;聘请相关行业的著名学者、专家将自己的学习奋斗历程与同学们一齐分享,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学生学习状态和方法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