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意南广
19703000000006

第6章 创办南广,开创传媒教育新天地

苏志武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

2004年9月16日

尊敬的王湛副省长、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江南九月,丹桂飘香。在这个充满丰收喜悦的季节里,在首都北京,我们刚刚隆重举行北京广播学院建校50周年暨更名中国传媒大学庆典;今天,在古都南京,我们又迎来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挂牌成立暨2004级新生开学典礼。这标志着中国传媒大学的大家庭里又增添了一位重要成员,注入鲜活的力量。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老师和同学正一道见证着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校领导和北京的全体师生,对南广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800多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贺你们荣幸成为南广学院首批学子!借此机会,对一直关心、支持我们筹建南广学院的教育部领导、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省教育厅领导、江宁区委区政府领导及江宁开发区领导以及所有尽心尽力帮助我们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她坐落于北京东郊古运河畔,是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始建于1954年,50年来,在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已发展成为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成为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知名高等学府。今年9月7日,北京广播学院在50周年校庆之际,正式获准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更改校名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展望未来,中国传媒大学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能够积极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国际知名的信息传播大学,成为传媒界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信息交流中心、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与发散中心。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与传播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全球范围内对信息传播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赋予了中国传媒大学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一直成为全国高中生所向往的热点大学,年年考生竞争激烈,成为媒介关注的焦点。我校原有办学规模和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考生就读中国传媒大学的愿望,使大量很有潜质的优秀考生被挡在了学校的大门之外;同时,社会对信息传播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我校毕业生多年供不应求,尤其难以满足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节目制作机构的人才需要。

因此,扩大办学空间,筹建一个独立学院是我们多年的愿望。1994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北京周边地区和南方许多城市寻找适合办学的校址,最终,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南京市委市政府、江宁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下,我们选定南京江宁大学城与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开办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从自然环境看,即将开工的南广学院校区坐落在方山脚下,这里山峦环抱、平湖叠出、林木幽静、空气清新,是读书治学的绝佳胜地。

从人文环境看,南广学院选址在南京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江苏是全国经济强省,教育需求和就学能力十分强劲。第二,江苏文化昌明,人杰地灵。省内学校总数位居全国各省区之冠,便于组织教学资源,优化完善教学体系。第三,江苏省广播电视业十分发达,各级广播电视单位效益喜人,有利于安排南广学院师生考察、调研和实习、就业。第四,江苏省位于我国东南,南方各省的生源出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求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愿意到南广学院求学,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信息传播高等教育布局,形成“南北呼应、品牌拓展、生源共享、规模优势”的多赢局面。

兴建中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规划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集教学、科研与影视节目制作于一体,首期1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即将启动。中国传媒大学与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目标一致,真诚友好的合作,为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携手创业,今天已实现了良好的开局,也呈现出乐观的发展态势。

毋庸置疑,未来的南广学院将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品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采取全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为全国广播影视信息传播领域培养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各位新同学,我相信未来四年的时间终将证明,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历经十年寒窗,努力拼搏,同学们终于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习,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机会来之不易。但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还需要你们自己把握。在大学生活开始之际,我特别向同学们提四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与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你们责无旁贷地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证明,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跋涉者。这就要求同学们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注重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强化新闻传播工作者的党性意识和喉舌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第二,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时光,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立足之本,能力是最大的财富。因此,特别提醒同学们——大学不是人生旅程的驿站,而是你们前进道路上的加油站,千万不能有松口气的思想,要充分利用学校为你们创造的条件,发愤学习,增长才干。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学不同,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生活的独立性,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你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从现在开始,就要制订目标和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不仅要学好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拓宽求知空间,不断开阔视野,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不仅要通过考试取得学分,而且要探索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三,希望同学们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积极迎接时代的挑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要敢于争先、勤于思考、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出类拔萃的英才,必然是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人才。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实现人生的新跨越。

第四,希望同学们注意提高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更宽视野、更高素质、更强能力的人才。优秀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科技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贵在勤奋,要勤奋好问,刻苦钻研,积极实践;学会做事,贵在认真,要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学会做人,贵在诚信,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守信。陶冶情操、锤炼品德,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注重在一点一滴中积累,一言一行中培养,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打牢自身道德修养的根基。未来社会人才的竞争,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完善的个性、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情绪、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机敏的应变能力,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要素。

同学们来自祖国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个性爱好各异。在新的集体中,要注意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关爱、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维护集体荣誉,做文明守法的“四有”新人。希望同学们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为实现学校的宏伟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学校及每一位教职员工将尽心竭力,为你们大学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服务。

没有一所大学能够保证学生进了校门就绝对成才。但学校给每个学生提供的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毕业时你将以怎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面向社会,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同学们,你们天资聪颖、风华正茂,又恰逢祖国盛世。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信息科技和传媒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你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你们志存高远、胸怀祖国,不断鞭策激励自己为理想而奋斗,我们坚信:若干年后,你们必将以自己卓越的才智服务国家,造福社会,一定会成为父母的光荣,母校的骄傲!

各位同学,“罗马城并非一日筑就”,同样的,新生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也需要时间来充实、完善。学校将尽力加快新校园的建设,全力改善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也希望同学们继承和发扬北广50年来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暂时借用校舍的困难,上下一心,携手度过这段磨炼南广人意志的难忘时光。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充实美好、健康快乐、积极向上。愿我们年轻的学子与充满活力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共同成长!

谢谢大家!

(本文系苏志武书记在南广学院2004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