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意南广
19703000000072

第72章 汗洒方山脚下 情系秦淮河畔

——惊人南广速度,感人南广精神

韩骏伟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南广学院媒介管理系主任

2009年9月16日,南广喜逢5周年校庆,《创意南广》主编约我写篇回忆文章。

说起南广,还得从2006年那个9月6日说起。我很少记得一些日期和数字,有时往家里打电话还要翻号码本。但2006年9月6日这一天我却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军队干部,2004年北广博士毕业后又到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有了视学术如生命那么一点儿念头。期间,在2005年5月,时任南广学院招生办主任和北广文化贸易研究所所长的李怀亮老师,需要一些科研人员,于是我就向八一厂打了转业报告,到文化贸易研究所参与文化部、商务部、北京市等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李怀亮主任是南广第一批创业者,是南广第一任招生办主任。到2006年,李主任已在南广辛勤工作两年,由于工作需要,要从南广调回本部。9月开学,李主任来南广和接任的李高强主任交接工作。9月5日一早,我手机收到李怀亮主任短信:“小韩,感冒好点儿没有”我回了条短信:“好些了。”到了中午11点半,李怀亮主任来电话说:“小韩,你过来吧。”我以为李主任从南广交接工作结束回北京了,就说:“你回北京了到办公室呀”“不是,到南京来吧。”“什么!到南京到南京干什么呀”“到南广来做系领导工作。”“北京这边走不开,一个是八一厂转业得特批,总政领导不准我转业;一个是北师大博士后要出站,要写出站报告,还要答辩。而且,去做一个系的领导工作我心里也没谱,您再问问别的老师,有更合适的人选我就不去了。”“那好吧。”过了不到十分钟,李主任又打来电话:“小韩,还是你过来吧。”“好。什么时候过去”“今天下午买机票吧,收拾收拾,明天上午坐飞机过来。”“好。”就这样,2006年9月6日上午,我带着一个行李箱坐飞机从北京来到南广。

南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江南的秀美环境和欧式的漂亮建筑。此前听来过南广工作过或上过课的老师说,2004年南广校舍是租用江宁高级中学的,2005年才搬到位于方山脚下的南广校区,建筑、通讯、交通等硬件设施都不是太完善。但当我来到校园,学校已是初具规模,真是青山悠悠,绿草盈盈,一幢幢小洋楼错落有致,电话、网络、公交车、超市等配套设施都很齐备。在校园漫步,望着远处的方山和眼前的这一片红色建筑,惊叹于南广的神奇发展速度,惊叹刘继南院长领导南广创业者创造出的一个奇迹。

2006年11月,在期中教学检查的学生座谈会上,当有新生问起“我校为什么没有一棵树时”,我给学生们讲述了南广的创业史和两年的发展史,并对同学们说:“2005年10月,开学的前一天,学生宿舍的床还没有完全架设好,满地还是建筑垃圾,副院长丁海宴教授带着大家趴着擦地板、站着架床板。刘院长晚上冒雨视察时,校门口的路还是泥泞的,急得一宿睡不着觉,而第二天一早,校门口已是砖铺路面整整齐齐,拱门竖起,彩旗飘飘。请同学们相信,我们国家在短短几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崛起速度举世震惊。南广是中国速度的缩影,有这样的创业者和创业精神,不久的将来就会绿树成荫。”同学满脸疑惑地说:“那我们上学这四年还能赶上吗”我说:“没问题!你们肯定会在上学期间看到南广的大树!”转过年来,2007年3月12日,南广召开“双月绿化大行动”动员大会,刘继南院长种下第一棵桂花树,拉开了植树南广的大幕。两个月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数万棵树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在南广的又一记忆是许多大师级的专家学者来到南广讲学,使我们在这个相对偏僻的地方能有最前沿的学术信息和最鲜活的学术空气。敬一丹、罗京、李瑞英等业界大腕,潘知常、王克勤、谢飞、郑洞天、刘洪潮、王蒙、易中天等学界大师,都先后在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南广学院留下了漫步的足迹和讲课的身影。尤其是每年新生入学典礼和毕业生毕业典礼,北广的校领导和二级学院领导齐聚南广,场面蔚为壮观。我系陆续请来张腾岳、阿丘、西冰、鲁岐、徐浩然、周华斌、周鸿铎、周月亮、李向民和王俊本等数十位业界和学界专家为师生做讲座。尤其是2008年4月,我系承办了南广建院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2008中国传媒产业论坛”,来参会的学者专家中不少是旧日的老师、朋友或同学,在南广这个特定的空间环境能坐在一起谈谈学问,聊聊往事,实在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叹,吃饭时我总要说一句:“为相聚在南广而干杯”。

2006年9月来到南广,在系里先做了两年的学生工作,和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南广的学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活动能力很强,个性很强,但部分同学缺乏坐下来读书的耐心和恒心。教育的责任也就在于通过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掘学生的优秀潜质,使同学们自觉地取长补短。南广的学生管理是严格的也是细心的,每个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一视同仁,凡事公开、公正、公平。我们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是“抓两头,带中间”,优点突出的重点培养,问题较多的重点关注,形成比学赶帮的正气,带动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在实际工作和教学中,学生也教育了我。为形成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2007年5月,我带着学生会举办了第一届“媒管文化周”。文化周的活动有很多,如文化产业前沿报告会、电视直播汉服活动、爱心媒管慈善募捐、南广日记图片展等,可以说每个活动都是大型活动,时间紧、任务重。但同学们在活动中从不叫苦叫累,一个活动策划帮他们修改好,就不用操心了,他们会把所有环节和细节做得井井有条,甚至活动经费也是他们自己跑赞助拉来的。他们是很能干的,是很可爱的。尤其是杨綮露、李晓新、蒋奋翼、俞江波、曲妍、孟令卓等同学的工作热情和活动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感人的是学生毕业的时候,离别之情格外感人。在2008年第一届毕业生中,刘小扬同学考上公安部的公务员,任子喻、李雪同学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一批学有所成的学生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毕业典礼和毕业聚餐留下学生离开母校的一幕幕感人记忆,在同学们依依惜别的泪光以及声声保重和感谢中,一种教书育人的幸福感和为社会培养大器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从2006年9月来到南广至今,在做学生工作和担任系主任的过程中,我洒下了辛劳的汗水,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无数个日日夜夜,我和几位青年骨干教师为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而废寝忘食。到凌晨两三点离开办公室回宿舍,叫开宿舍楼大门上楼的时候,才在充实之余感觉到劳累和疲惫。南广的环境是悠闲的,但南广人的生活是快节奏的。偶尔停下来,看看静穆的方山和清淡的月牙湖,真是一种享受!

2009年是国庆60周年大庆之年,也是南广五年院庆之年,祝愿南广和我们的祖国一道欣欣向荣,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