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耕耘南广
19703100000034

第34章 目睹南广“多”与“少”——谨以此文献给南广学院建校五周年

国际传播系赵汤寿

正当全国人民共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分享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迎接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建校五周年。2004年6月,南广学院依托中国传媒大学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借助六朝古都南京浓厚的人文底蕴,在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的方山脚下,拔地而起,发展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声誉,学生人数达万人的独立学院,这是全院教职工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拼搏奉献、团结奋斗的结果。

作为退休人员,有幸来南广教书,可以说是发挥余热。来到南广以后,我深深被这一份荫及子孙的事业所吸引,深深被南广拼搏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更为南广大批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和青年学子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并为之所折服。

五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在这五年中,我看到莘莘学子满怀求知的渴望来到南广。五年中我看到诸多细小的,但却反映实质的变化。我看到,迎着朝阳按时去上课的人多了,吃东西、发短信、交头接耳乱说话的人少了;晚上自习和去图书馆的人多了,留在宿舍里侃大山、玩游戏、网上聊天的人少了;周末双休日去教室图书馆自习的多了,进城闲逛或不知该做什么而睡懒觉的人少了;不论平时还是周末去运动场开展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人多了,精神不振、懒散嬉戏的人少了;校园内浮躁喧闹的场面少了,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多了;周末喝醉酒摔酒瓶、放鞭炮示爱求爱的人少了,谈理想、谋划未来人生并付诸行动的人多了……这些“多”与“少”的变化,不经意间在我身边发生。它不禁让我回忆起06年初到南广时的情景。面对为数不少的学生上课迟到,有些干脆逃课不念书不学习的情景,我陷入了沉思,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学习知识,我曾经连续三个周末上午十点钟去教学楼和图书馆查看,结果发现作为自习室开放的教室里空空荡荡,竟无一人。我曾暗想,这哪里像个学校,一点读书学习的气氛都没有。

时过境迁,五年后的今天,南广的学风校风改变之快、改变之普遍出乎我的预料。我为这种学风校风的改变,为这几“多”几“少”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欢欣鼓舞。透过这种“多”与“少”的变化,我看到了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各级领导所付出的艰辛,我看到了南广学院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看到了刘继南院长虽然不再年轻,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仍坚持工作,无私奉献;看到了冯克庄书记团结党委一班人和各职能部门尽职尽责,为学院的发展和各项建设所付出的辛劳;看到了丁海宴院长不分节假日,在寒暑假为招生工作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的身影,看到了他为教学秩序、为学科建设,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都让我感动。我深知,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但能为南广的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已感到莫大的欣慰;能在南广这个集体和环境中工作,已感到对自己的心灵是一种升华。

我们有理由坚信,在未来的五年里,南广学院一定会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结出更多更丰硕的果实。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灿烂辉煌!让我们伸开双臂,迎接美好的明天并为它的到来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