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耕耘南广
19703100000068

第68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访基础部老师熊群荣

熊群荣是2005年8月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将近四年的时间里,他看着南广学院一步步地成长,心中“充满希望”。

2005年8月份在江宁高级中学报到,南广还没有自己的校区。两个月的时间在那里备课、教学,10月份搬到新校区,虽然只有不多的几栋建筑,但毕竟是自己的地盘。“从租人家的房子到有自己的场地;从在一食堂狭小的空间工作,搬到教学区,再到行政区。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把这个运转起来,真的很不容易。”他提起往昔,感触很多。

“这应该是‘创业艰难百战多’。虽然是这样的情况,大家还是蛮高兴的,就是觉得南广刚刚建立,有很多憧憬。我们几个跟随着南广一起成长,有创业的感觉。想到自己也算是开拓者,就很激动。看着南广的大楼一点点盖起来,心里面很有感觉。条件虽艰苦,当然现在好了,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很有积极性,很投入。”没有办公场所,就随便找个地方在一起探讨,“挺温馨的”,熊老师这样回忆当初的感受。

当时政治组挂在教务部名下,06年8月份基础部正式成立。之后分学科组建教研室,政治理论教研室在06年12月份成立。“当时政治组是五个老师。成立教研组后,几个老师参与竞聘教研室主任。演说、打分,最后教研室主任定的是我。”07年2月份,新学期到来,熊群荣老师正式负责政治理论教研室的各项工作。

政治理论教研室要负责全校的政治教育工作,摊子大;要结合传媒院校的自身特点,任务重。熊老师感觉到自己的重担,“我们想进行教学改革,希望能起到效果。”07年上半年,为响应刘院长“大楼、大树、大师、大器”的办学理念,教研组的“读书活动”应运而生。“我们的主题是‘阅读文化经典,营造书香活动’,希望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能读些书。”

而熊群荣之所以当初毫不犹豫地选择南广学院,也正是因为它的年轻和充满朝气。“如果我去一所百年大学,要按资排辈,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而在南广就不一样,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参与进来做决定,有自己开拓的空间。”熊老师97年大学毕业,曾在中学任教5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南广任教。相较于中学的工作,少了繁琐,却同样任重道远。“大学老师工作自由度相对大一些,更多的是素质性教育。大学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他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觉得中学工作没有“奔头”而选择在大学执教。“这样的工作看似轻松,实则要求很高。在教学上,对于普通类和艺术类两种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而课后还要有研究,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论文,不仅是评职称的需要,更是自身水平提高的需要。”

初到南广,熊老师看到学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视。而教学督导组的教授们对他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肯定,更是对他莫大的鼓舞。他带领的政治理论教研组成功地举办学习活动,并走出去将其他院校的政治教学模式引进来,结合成自己学校的教学特色。06年9月,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为了有效地提高南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他负责的政治教研室专门组织教师于07年4月赴河海大学集体学习,交流教学经验。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前后我大约用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当我们走出河海大学校园的时候,感觉收获不小。我们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了更好的认识,大家思想也逐渐统一起来,老师们也相信此次学习对于自己的教学有帮助作用,特别是对如何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充满了信心。”

熊老师是个从不将工作带回家的人,坚决把工作在校内处理完再回家。基础教学部政治理论教研室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除了日常教学外,能在课后举办一场有水平的讲座对同学们的课后学习很有意义。“于是我们请来业界知名教授潘知常,来给我们做一场《传媒与道德》的讲座。”潘教授侃侃而谈,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入手分析道德缺乏及其原因,比较中西社会道德表现,并以新闻媒体中的道德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这场讲座吸引了不少同学参加。原来打算2小时结束的讲座,因潘教授的兴致正浓和现场互动,结果耗时3个多小时才结束,走出南广校园将近晚上10点钟。送完潘教授回家已经是十一点多了,月朗星稀,熊老师感觉到“做好工作真的需要付出很多”,更感受到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

熊老师亦不是一个对环境有要求的人,“我觉得大家都一样,不要先提条件,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首先这是态度问题,然后才是能力问题。有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怎样利用现有的空间条件做事,什么样的条件做什么样的事。我在条件上想的不是很多,现在更好的条件也是对我们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工作对青年教师的要求很高,对于南广这样以年轻教师和老年教授为主力的学校,更应该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提供中坚力量。“所以青年教师应该看到这样一个机会,同时也是责任。自己在学历和能力上要有提高,勇于迎接挑战,不满足于现状,提升自我。”

现在政治理论教研室的方向是,结合传媒特色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与团委合作举办主题活动,进行学生实践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鼓励创新。“实践应该是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比如校园环境的政治,而校外则是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采访、走访、慰问、支教、调查等形式。印象最深刻的是,07级一个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调整实践方向,自己到灾区用镜头记录现实,回来我们评了特等奖。学生能够契合社会的主题及时调整实践内容,我们是大力提倡的。”而工作的团队因为年龄和学历相似,更容易在讨论中激发出观点。

这些都是熊老师眼中的南广精神:甘于奉献,不怕吃苦,勇于创新。还记得自己初来南广时的拮据,借住在同事家,这样的帮助带来的温暖;记得从初建校的“八百标兵”到如今的万人高校,每一步跨越的艰难和激情;记得站在讲台上的激扬文字,说起专业来的滔滔不绝。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整体运转靠每一颗螺丝钉。大家各司其职,各司其位,这样才能运转下去。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为学校作贡献。”

(记者/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