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耕耘南广
19703100000067

第67章 三年成长之路——访基础部教师李全星

来南广,李全星认为是一种缘分,一种发自天性的对教育的热爱与执著。2003年,原本在湖北一所中学担任教导主任的他,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2005年3月,应导师的要求,他来到当时还“借居”在江宁高中的南广学院,给上学年没有通过古代汉语考试的学生进行为时一周的辅导教学。这一次短暂的停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领导们对老师的关怀,学生展现出的灵气,特别是初创期那种渗透到每个角落里的和谐氛围,让我难忘。”李全星回忆说。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热爱教育的他将简历全部投给了各类学校。北广文学院书记将他推荐给当时的南广学院教务处韩主任,韩主任向他发出邀请,并表示他可以不用来南京试讲,在北广找几个文学院老师试讲就行。

李全星认为这样违背程序,2006年暑假,他从北京坐火车来南广进行了试讲,而当时听他试讲的正是他现在的同事和良友时煜华教授和徐丹晖教授。8月,他正式成为了南广学院教古代文学课的一名教师。这一次来南广,学校已经有了自己的校园。虽然,各种设施还显得欠缺,校园里常常听见机器的轰鸣声,但是李全星的心里却非常开心,对南广的未来和发展,他充满信心。“我在师范学院毕业后,当时曾经放出豪言,一生能过一次大学老师的瘾,夫复何求,这个理想在我担任中学老师时也一直存在,我将我能够来南广,视为一种缘分,对理想的实现。”但是,初上大学讲台的他,一切显得并不那么容易,大学学生与中学学生的差别,对知识诉求的差异,常常令他愁眉紧锁。为拥有“一桶水”,讲好每一堂课,他不断地学习和查找资料,丰富备课内容。“那时候,天天琢磨着怎么上好课,经常熬夜,原本还算光滑的眼角出现了鱼尾纹,买的书多了,宿舍里越堆越乱,单眼皮也变成了双眼皮。”李全星笑着说。

2006—2009三年的实践教学,从教什么到怎么教,从如何针对不同专业怎么教到针对内容如何提高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力,李全星不断地思索与总结,他希望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他的课堂上获得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因材施教是他三年来最深的体会,“现在,我主要按这种思路走,与语言文学接近一些的专业,讲深一些,从文学到文化,从内容上拓宽拓深;对一些艺术类专业,则多从常识着手,教给他们一种思维。”在2008年四月份基础部教学技能比赛中,他获得二等奖。奖项虽不算太高,李全星却非常珍惜,他认为这能证明两年来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自我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肯定。2007年,汉语言文学专业从语言传播系独立出来,语言文学系/基础部成立,李全星也跟着转归语言文学系。而这一年,竞聘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对他来说是最难忘的。“我一直有这么一种想法,只懂教学,就好像一个惯用右手的人,如果再懂点教学管理,将成为能使双手的聪明人。”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聪明人”,他参加了这次聘选。在答辩中,为彻底检验每一个竞聘者的实力,从专业知识到管理教学,竞选委员会进行“狂轰滥炸”,曾经的中学教导主任的经历,发挥了作用。回想当时的情形,对自己当时表现,他笑着用四个字总结:化险为夷。现在,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作为语言文学系/基础部两个教研室之一,由27名教师组成,其中三名为外聘。

虽然有在中学做教导主任的经历,初任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的他却诚惶诚恐,“中学教学是属于义务教育,传授内容是既定的,作为教师,利用一些启发式的方法将内容灌输下去,驾驭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大学里,内容却是变化的,手段可以少一些,但是,我们必须思考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广度到深度提高学生的素养。”李全星说。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从两个方面着手提高自身教研能力,课程建设方面,教研室鼓励成员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教学的难点重点,并讨论常用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07年,教研室进行了“一堂课”活动,教授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观摩教学,结束后,大家围坐一起,从内容、方法、仪态等方面相互评定,提出意见,一起讨论,互相提高。在2008年校本部教学督查中,汉语言文学教研室的课程成为少有的免检对象之一。

2009年,教研室又推出了课程实录和精品课程示范两个活动,利用对课程全程录像以及向学校申报精品课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研室内部,每一次大的决定,都经过老师们充分讨论,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努力为老师们提供一个民主和人性化的工作氛围。比如,在我们进行的课程实录活动中,很多老师在后来的集体讨论里,纷纷表示自己原来有那么多毛病,一定要改。这样能尽量保证每一个老师的积极性。”教研室的另一件大事是制定和修改学生培养计划。以高级文秘专业为例,用李全星的话来说其过程是“数易其稿”,为符合学校培养实践性人才的目标,在重视学生的文学功底和语言文学修养基础上,教研室新设置了与市场更契合的中文速录和办公自动化等课程。通过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参考学生的反应,教研室对培养方案不断地论证与修改,实现课程的优化组合,最终达到课程效益的最大化。2008年,对外汉语专业通过学校的审批,落户语言文学系。

为了建设好这个专业,教研室安排人员去上海进行调研,参考其他学校的开课办法,对原来的培养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正,逐渐形成了重视英语听说读写、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计划。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研室现积极与企业联系,争取为学生建立更多实践基地。在校内,语言文学系成立了中文速录室和文秘模拟实验室。根据语言文学系学生相对较少的客观情况,语言文学系着手准备对在校学生实行导师制,一个老师带三个学生,06级以毕业论文辅导为主,07、08级学生则主要是学习和生活指导,帮助他们过好大学生活。李全星非常重视老教授和领导的意见,“老教授经验丰富,遇事多问他们,可以少走弯路,而领导们做事有方法,有大局意识,让我获益匪浅。教研室主任,说到底是给老师和学生服务的,我应该善听和能听,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李全星目前还担任摄影系的班主任,对自己班的学生,他一直强调一个观念:摄影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在大一的时候应该要学好理论知识,学好文化,不需要太深,但是一定要懂,任何一次的拍摄都是一次定格文化的过程,否则流为高职生。大二,就应该不断强化创作的意识,抓住每一次比赛的机会,将自己的创作转化成被奖项认可的作品,用作品衡量四年的学习成果。在他自己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学生一直与他保持联系,在他们难以选择的时候,会主动向他咨询。“前几天,一个我教过的播音系的学生,他想考研究生,问我是不是应该复习专业课了。”李全星这么理解教育:教学和育人,利用课堂把知识传播下去只是一个部分,这是一个老师首先应该完成和做好的,教学应该以教育为本,而教学生怎么做人是最重要的,从小处说,应该教学生怎么去生活,怎么去学习。对于将来的发展计划,李全星说,首先肯定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内功,争取在学历上能再提高一个档次。现在他会根据自己的上课时间,尽量给自己安排一些读书的时间。“现在做教学管理的工作,对自己读书的时间无可避免会造成影响,但是以后的路是无法预计的,站在人生高度上,现在所做的事是值得的。我想,作一天教研室主任,就应该承担一天的责任,把一天的事情做好。”李全星坚定地说。

(记者黄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