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19703500000006

第6章 党报集团十三年发展回顾(2)

四、研究学者对报业集团组建动因的分析

其实,在学术理论界,报业集团现象一出现,便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中关于报业集团组建动因的研究更是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注解:

学者杨文增在《试论我国报业集团化趋势》中认为,报业集团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纵观西方报业集团进程,多出现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高阶段,通过兼并、收购报纸,削弱竞争对手的方式来加强自己的产业,实现报业集团化。我国的报业集团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出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报业自身的发展,已经把报业推到了集团化的十字路口上。

学者桑荫在《关于报团现象的思考——市场经济与报团现象》中认为,经济越是现代化,手段越是高科技化,新闻事业的集约型、一体性越强,功能越齐全,这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共同规律。因此,我国报团同西方报团都是经济现代化的反映,区别是,西方报团是私有制的集团垄断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适应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我国报团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我国新闻事业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机关报体制,向多品种、多功能的市场经济新闻体制转变的结果。

学者陶鹤山在《中国传媒集团化中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中认为:“传媒集团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媒介体制改革的延续,是在传播全球化的新的形势和背景下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之一。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传媒集团化仅仅是美国和欧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传媒企业并购的余波,也是中国为了适应全球化以及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冲击所提出的对策。”

据学者曹鹏在《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一书中叙述,“中国的报业集团组建热潮,是行政推动与市场推动兼有。其中,行政推动对于试点的决定性作用格外突出。从整体上分析,政府及主管部门希望在报刊市场治散治滥、优化报业结构,建立对报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中介层次,减轻宏观管理的难度,缩小宏观管理的幅度,把较多的调控对象集中整合为一个报业集团;同时,一些办报条件差、水平低、经营不善、步履维艰的报纸也希望被‘招安’,以便有可能改善生存环境,而实力雄厚的大报恰好愿意在低成本扩张中迅速壮大,三力合一,报业集团很自然就热起来了。”

海外学者、南华大学张裕亮则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报业集团的组建。他在《大陆报业经营制度改革——制度变迁理论的观点》一文中谈到,单位个体是否采行某项制度变革,是在评估此项变革潜藏外在利润,或者担负某些风险情况下带头推动。作为所有者的国家,是在评估单位个体采行的制度变革对其带来的收益大于所需成本后,从而加以同意、承认甚至鼓励。单位个体采行每项制度变革,事实上都是在获得国家的同意后,从而取得重大的进展。报业集团的组建更具典型性。“省、市、自治区以及各地市级党委机关报兼办子报,为其带来丰富的广告营收,在预期制度变迁带来外在利润大于预期成本后,这些党委机关报开始积极组建报业集团。因为组建报业集团,对报业本身来说除了可以享受税收、人力资源、基本建设、高新科技产业等政策优惠,收编或兼并、创办新报刊时不必支付高额‘刊号费’,还可以跨行业经营。对官方来说,组建报业集团目的是希望借此整顿报业条块分割、缺乏规模效益、违规层出不穷等情形,以及强化统一报业宣传口径,也就是希望以财厚势大的地方党报为龙头,利用其实力收购所属地区中政治失误多和经济效益差的报刊。在报业自身与作为报业所有者的国家,两者都具备强烈的组建报业集团动机的情况下,大陆报业集团组建速度相当快速。”

党报集团从组建至今已经发展十三年,再回顾党报集团组建的动机和成因,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当前党报集团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源头寻找今天党报集团发展陷入困境的诱因。通过党报集团组建之前三个层面状况的分析和学者观点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党报集团的诞生是三方合力的结果,市场经济环境是报业集团诞生的土壤和根基,报纸的产业属性决定了报业必然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当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走集约化和集团化的道路是规模经济在报业的必然反映。由于报业经营管理从改革开放伊始就是双轨制的运行模式,因此在报业没有完全走向市场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行政的力量为党报集团的创建推波助澜,也冀望通过党报集团化改革优化报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报业的规模发展。而报社作为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面对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生存环境,做大做强自身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希望借助行政的力量组建而成的党报集团获得更优惠的政策待遇,获取更大范围的政策扶持,以期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 党报集团的发展进程

按照党报集团发展的时间和期间的标志性事件,党报集团十三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每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或者是国家对报业集团发展制定的政策文件,或者是政府主导召开的重要会议,由此可以看到党报集团从组建到形成今天的规模和实力,政府主导的色彩浓于市场主导,政府政策的调控多于市场调控。

一、党报集团的萌芽与酝酿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一批有实力的党委机关报意识到单一机关报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为报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党报的权威地位使之能非常便利地获取刊号资源,创办新报刊。1980年,《人民日报》率先创办为市场服务的《市场报》,从而拉开了母报“生”子报的序幕。在此之后,全国各地的许多综合性大报纷纷创办子报,前期集中在文摘、晚报和专业报类,如《解放日报》办的《报刊文摘》,《大众日报》办的《齐鲁晚报》,《经济日报》办的《中国花卉报》,《广州日报》办的《足球》报。后期集中在面向大都市市民的市场、消费类报纸,如《天津日报》推出的《北方市场导报》,《解放日报》推出的《申江服务导报》,《新华日报》推出的《服务导报》。“这些由党报所办的子报,都是以补党报之不足、为党报事业开拓更广阔天地、占领更大市场份额为办报原则”。

子报子刊的创办不仅丰富着报社的报纸品种,而且因为这些报纸大部分是面向市场、贴近读者的软新闻报纸,广告经营收益良好,报社经济实力增强。与此同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局联合颁发了《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解决了报社开展多种经营合法地位问题,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报社在经营报纸之外还开办公司实体,试图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至此,“母报+子报+经营实体”的报业集团雏形初步形成。

报业集团诞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制下能否组建报业集团、如何组建报业集团并无规章可循,也无法借鉴西方经验。于是,一些报纸干脆自行挂上报业集团的牌子,如《北京青年报》1994年挂出“北京青年报业集团”的牌子,《厂长经理报》和《信息快报》也在社会上宣称成立报业集团。

鉴于此,国家新闻出版署为保证报业集团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发出《关于书报刊音像出版单位成立集团问题的通知》,对报业集团组建作出四点规定:一是组建集团是改革的尝试,目前只做少量试点;二是不组建跨省区和股份制集团;三是不吸收新闻出版企业外的企业、商业参加;四是组建报业集团要写出可行性报告,进行充分论证,报新闻出版署批准。随后,又组织召开“全国首次报业集团问题研讨会”,就组建报业集团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组建报业集团的条件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会议纪要。会议认为,建立报业集团是加强正确舆论导向的需要,是壮大报业经济实力的需要,是强化报业管理的需要,也是推进报社内部体制改革的需要。会议提出了以党报为龙头组建报业集团的设想,初步拟定了组建报业集团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传媒实力:除了一张有影响力的主报之外,至少应有四个子报子刊,可组成系列报刊。

2.经济实力: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沿海地区报社年利税在5000万以上,中西部地区报社年利税在3000万以上。

3.人才实力:报社在职采编人员中,具有高级新闻职称(包括副高职称)者,占20%以上;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中,有各类专业中级职称以上者,占总数的15%以上,并要有高级职称者。

4.技术实力:拥有独立的印刷厂,拥有现代化的照排、胶印设备,具有彩色胶印能力。除保证本报社所属报刊正常印刷装订外,能承接一定数量的代印业务,每日总印刷能力在对开200万份以上。

5.发行实力:主报和子报刊期发行总量在60万份以上,或在本地区每150人以下拥有一份报纸,有畅通的发行渠道,有逐步建立自办发行网的可能。

会议还对报业集团的性质和组织结构提出了建议。认为目前大多数报社作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组织报业集团,应积极向企业化目标迈进。报业集团的性质应该为:以引导舆论和传播信息为目的,以报纸、杂志等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为经营主体的企业集团。设定“××日报报业集团管理委员会”为集团的决策领导机构,下设两大组织:一是办报管理系统,负责办报业务指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抓好新闻队伍建设;二是经营管理系统,负责抓好集团系列报刊出版的生产技术和发行、广告及其他经营管理业务。这也就是报业集团的组织结构雏形。

纵观报业集团的萌芽与酝酿阶段,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1.报业集团的萌芽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对于报业集团的现代性和规模经济特征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以致出现自行宣布为“××报业集团”的非市场化行为。

2.政府在酝酿组建报业集团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颁布具体政策明确报业集团组建需报经批准,而且为了规范报业集团的挂牌,制订了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的条件基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报业集团的建设,但也导致了报业集团从组建之始就行政色彩过浓,政府干预过多。

3.从“全国首次报业集团问题研讨会”的会议纪要中我们看到,对于报业集团最初是定性为“企业集团”,报业集团的目标也是向企业化迈进,这应该说是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二、第一家党报报业集团的试点探索

《广州日报》是在前《联合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报,1952年12月1日创刊,为对开四版综合性日报。1972年,该报创办了《广州青少年报》,1980年与广州市体委合办《足球》报,1984年与市委宣传部创办《广州文摘报》,1985年与广州市计委等单位合办《信息时报》。

在经济实力方面,该报自1988年以来,每年实现广告收入翻一番,1988年为500万,1989年1000万,1990年2000万,1991年5000万,1992年8000万,1993年达至2亿。到报业集团成立的1996年,《广州日报》每天出对开20版,发行量61万份,广告收入为5.3亿元,拥有六报一刊,总收入达12.1亿元,利润3.6亿元。

在人才实力方面,到20世纪90年代,《广州日报》已经拥有一支由300多人组成的高素质采编队伍,正、副高职称83人,占总数的25%多,中级职称107人,占总数的3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