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消费力经济学
19748300000016

第16章 生态消费力(2)

二、三十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发展很快,如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住房、绿色家俱、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等等,不断进入消费领域,而且发展很快。我国近年来,一些绿色产品也在发展,有的还发展较快,但问题不少。大部分企业是乡镇企业或中小企业,科技水平不高,企业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不高。因而产品结构单调,质量不高,拳头产品、名牌产品还很少。还没有建立绿色产品的开发体系和营销网络,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在国际市场上更缺乏竞争能力。

与此同时,在市场上还经常出现伪劣假冒的绿色产品。有的根本不是绿色产品,却加以包装,自称为“绿色产品”;有的甚至非法使用绿色产品标志,擅自贴上绿色标签。这就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而且紊乱了市场。有人调查得知:有的贩卖食品的商店,在菜堆里竖了一张卡,上面写着:“绿色食品,来自大自然的问候”。消费者买回去之后,发现这食品质量很差,里面还有虫子,结果变成了和虫子共同享受“大自然的问候”。像这种伪劣假冒的“绿色产品”,还是不少的。这些问题需要彻底查处和严加整治的。

三、人的生态观念和消费方式问题

我们现在还有不少人生态消费意识不强,生态消费知识也不多。如有些人还不知道环保是怎么回事?有不少人还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不少人对绿色产品还不清楚,不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不知道绿色食品是否真正可靠,对身体是否真有好处?至于什么是“绿色标志”等问题,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在很多人的消费过程中,还没有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一些人骄奢淫逸,大肆挥霍,不仅大大浪费了物质资源,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我国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大搞奢侈消费,在铺张浪费中寻求所谓“快乐”,并以此炫耀自己。如有的人说:“消费更多的物质财富就幸福”,“充分享受丰富的物质就是快乐。”这样,18万元一桌的“黄金宴”、25万元一桌的“乾隆御宴”、19.8万元一桌的“豪华年夜饭”都出来了。在食物消费方面的铺张浪费,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危害人们,那是严重的灾难,怎么能成为“幸福”,出现“快乐”呢?我们必须大力反对奢侈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决不是禁欲,而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因而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又是发展消费的资料”148。必须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方式,反对奢侈浪费,以利于发展生产力和消费力。

上面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当前还存在一些阻碍生态消费力发展的因素,我们必须排除困难,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消费力的不断发展。

§§§第三节如何提高生态消费力

生态消费力既是自然生态的范畴,也是社会经济的范畴。提高生态消费力,牵涉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加强协作,共谋发展。

首先,要在树立生态消费(绿色消费,下同)观念的基础上,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方式。

前面已经谈到,我们现在还有不少人的生态消费观念还不强,必须端正价值导向,牢固树立生态消费观念,充分认识: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的危害,自觉地、主动地保护、治理生态环境,并着力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协调。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引领下,逐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方式。党的十七大文件把过去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改为“经济发展方式”,“增长”与“发展”两字之差,就在于不是粗放型的增长,而是有利于生态平衡的增长。正如刘湘溶教授提出的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就是以可持续的方式去实现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倡导资源节约,注重环境友好”。“没有消费方式的生态,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149。这就要在消费领域,尽量节约资源,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奢侈消费,这就要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所强调的:“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

以上是就个人消费而言,就生产消费来说,就要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程,大搞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从各个方面尽力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切实转变过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前几年,很多人一直强调要搞“三R”:即Reduce(减量化),节约资源、能源;Reuse(再利用),废弃物再制造,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使资源再利用,形成循环经济体系。近年来,有人提出“5R”现论,增加两个“R”;一是Rethink(再思考),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仅研究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还要研究自然资源循环;二是Repair(再修复),不断修复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建立修复生态系统的新发展观150。这些意见都是可取的。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除了大搞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平衡外,还要大力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大搞绿化,大搞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再造秀美山川。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其他产业体系,从源头上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要大力建设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镇,把生态文明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家庭。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也正如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51。

第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

这就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选好要开发的产业后,就要建立“清洁生产”的完整体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还要使产品的主要原料产地,符合绿色产品的生态环境标准;产品的发展,要向专业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大搞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我国1999年11月,国家环保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内贸易司、财政部、铁道部、卫生部等六部局联合提出并实施“三绿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培育以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对绿色产品的生产、流通实现全程质量控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具体落实。我们现在,虽然已开发了一些绿色产品,如前所述,问题还不少。因此,要加大绿色产品的开发力度,发展绿色科技,真正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名牌产品。对伪劣假冒的“绿色”产品,严加防治,严加惩处!

还要发展绿色市场,发展绿色营销。十年前,我在一篇短文中就提出:要“建立全国性的绿色产品开发体系和营销网络,发展绿色市场,更好地满足生态需要”152。发展了高层次的绿色市场,建立了合理的营销网络,也有利于打击伪劣假冒,扶持真正的绿色产品,创造名牌,发展名牌,保护名牌,宣传名牌。

要建立、完善绿色标志制度。在严格检测、坚持绿色标准的条件下,按照国际惯例,推行ISO1400质量责任认证。

还要把历来以追求物质财富为主的对GDP的核算方法改为绿色GDP,把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损失纳入GDP中,以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正如有些同志所说的:“我们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事实上,我国近年来,有些省、市在大搞绿化、美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搞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品,卓有成效。如海南省近年来提出“生态立省”,从根本上保护好生态环境,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先后投入120多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启动全省海防林建设工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天然森林。“十五”期间,人工造林423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56.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海南连续多年大气和水质量排名全国第一。还在文昌市白鹭湖生态文明区搞了千亩热带水果基地,年产值1500多万元,村民们踏上了“绿色小康”之路。2007年海南省工业总产值达417.4亿元,实现了“产业富省”。2008年又提出新的目标: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地区153。这些情况是很可取的。我们在其他地区,也可推广这些经验,共促生态环境的优化,不断提高生态生产力和生态消费力。

第三,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除运用财政政策外,还可采取税收手段。在西方国家早就开征环境税,如:美国早在1972年开征二氧化硫税,1991年瑞典也开征二氧化硫税和二氧化碳税。德国、荷兰,先后开征水污染税,美、德、日、荷兰等国,先后开征噪音税……。我国近年来采取收环境费的办法,只对污染排放收费,对污染环境的资源和产品未能征税,应该早日进行费改税。前几年,我在一篇短文中早就提出:生态环境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水资源等)的行为进行课税;(二)对污染空气、水质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开征污染税;(三)对污染环境的产品开征“污染产品税”。要通盘考虑,确定税种,逐步开征。要合理确定税率,按不同污染程度,区别对待,还可搞累进税率154。这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并促其实现。

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当然是很重要的。我们早已有了《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水土保护法》、《固体废弃物防治法》等,现在需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适当的修改。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产品和外资企业不断涌入,需要有相关的法规或对已有法规进行补充。问题在于:要严格执法,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