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消费力经济学
19748300000026

第26章 社会保障与消费力(2)

法国在19世纪就开始搞社会保障,1930年正式颁布了《社会保障法》,1945年颁布了《社会福利法》,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在法国正式建立。制度比较完善,覆盖面广,发展程度比较高。保障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补贴和公务员福利三个部分。全国99%的人口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在法国6000多人口中,每年有600万人享受不同程度的家庭补助金,200万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

加拿大的社会保障,主要有老人收入保障、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等,具体内容多达100多种,是世界上实行高福利国家之一。1952年开始执行老年保障金,年龄达到65岁就可享受。公务员退休后,至少可得本人年薪70%的养老金。在就业保险方面:失业后,如一年未找到工作,可取社会福利津贴每月800加元。从1958年起还开始实行免费医疗。主要特点之一是:社会保险费用由政府、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缴费由税务部门征收并纳入税收体系,具有强制性。

日本在20世纪初就大搞社会保障,公布了一些法规。社会保险资金的来源,采取个人、雇主、政府三方分担的原则。如医药费,由个人负担30%-50%,国家负担30%-50%,余下的由保险公司负担。以生活服务为中心,国家对生活贫困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特别强调社会福利:对儿童、老人、身体障碍者,提供资金及服务。社会保障制度,还强调法制建设,并建立多层次、多种类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养老保险,就不断完善多层次的制度。

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后,就开始搞中央公积金制度,(平时筹集公积金,作为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特点。主要内容有四: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家庭保障,以“个人养老帐户”为核心搞公积金,保证了社会福利,而且减轻了国家财政的压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国外得到很多人的赞赏。

还有些国家的情况,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这里要说明的是:国外的情况,我们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但不能生搬硬套,我们还有很多不同的情况。例如,我国还是个发展中的国家,底子薄,过去多年来积累的问题多,我们搞社会保障,不能要求过高、过快。现在还不能脱离国情,急于去搞高标准的、“福利型”的社会保障。特别是我们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加之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8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8.3%202。有人预计:到2025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1.86亿,占总人口的13.1%;205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2.8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20.2%;60岁以上人口将达3.73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达26.2%203。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复杂。如何根据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更好地发展社会保障,实现五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很不容易,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有些情况与其他国家不同,需要根据我们当前的情况,具体分析,认真对待。

§§§第四节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消费力

我国多年来,党中央对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很重视。如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就提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强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建康水平。”如何具体落实这些大政方针,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对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差距还相当大,(具体情况,在第三章中已谈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影响社会和谐。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多年来社会上和学术界争论很多。我认为,应该先顾公平,在公平的基础上兼顾效率。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却大大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众所周知,通过各种社会保障措施,把政府及社会上一部分资金分配给低收入阶层(特别是贫困阶层),实现公平、普惠,就大大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现在的问题,如何通过有关保障措施,扩大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首先要使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保障其生存权。政府应适当增加对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社会救助的投入。医疗保障应逐步覆盖城乡居民,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养老保障也应争取逐步扩展到全体国民,争取都实现“老有所养”等等。收入分配得到调节,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如前所述,我们现在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广,保障水平还不高。如何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应该首先解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的问题。特别是农村,有些还基本处于空白的情况。如何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当前,还要加速推进农村扶贫开发,要把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具体落实党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强调的:“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在城市,当前还有严竣的失业问题。如何解决失业问题,扩大就业渠道,也是急需解决的。这些问题解决了,社会保障覆盖面也就扩大了。就真正有利于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这里要强调的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正如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所指出的:“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基础。”这就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等。

还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加快。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数据: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64%,50—59岁的人口也占到13.94%。还有人预测: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20年将达16%,2040年将达20%。人口老龄化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除了广开财源、增加社会保障资金外,还可扩大社会消费服务,更好地满足有关人员的消费需要。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就可针对老年人的爱好,发展老龄产业。有人调查:75%的老年人,喜欢养花,这就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发展花卉业。这也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质量。其他还有不少关于社会服务方面的产业,大可开拓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这里有必要谈谈社会救助的问题。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一块基石,它主要在于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消费问题,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的权益。它的发展目标,是从单项救助向综合型救助、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从维持温饱型救助向追求一定的生活质量型救助发展。如何根据当前一些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加强社会救助,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还要考虑如何加强社会福利的问题。例如,对收入水平低的老年人、残废人、孤儿等,如何提供生活供养、疾病康复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福利,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总之,我们要尽量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五有”目标,这是我们要着力追求的。

第三,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这就要从多方面扩大资金来源,疏通多种筹资渠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捐赠,如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各界热心参与捐献等。还要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设法筹集资金。如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情况,还可发展个人补充保险,减轻人口老龄化来临对财政的压力。发达国家,甚至福利国家早已这样作了。

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还应增加政府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我国2007年,国家财政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为49781.35亿元,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为5447.16亿元,仅占9.1%204,2009年3月,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增加439亿元,增长17.6%。这是非常正确的,及时的。今后争取继续增加投入,能否到2020年增加到国家财政支出的15%?这些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第四,完善社会保障的立法,使保障制度规范化。

我们现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还很落后,《社会保险法》还没有正式出台。《社会救助法》、《兹善事业法》等重要法规,也应早日出台。已经执行的一些法规,有的也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早日加以修订,社会保障的法规完善了,在具体问题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也大大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消费和谐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了,就大大有利于提高消费力。消费力提高了,就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我们的理想社会。关于这问题,我们在前面已提到古代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思想。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我国近代也有不少这方面的思想。

例如,我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提出了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同社会”,写了《大同书》一书,20余万字。他吸收了中国《礼记·礼运》大同和儒家的有关思想,吸收了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精心构建了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大同社会。他控诉了自古以来的封建社会的不平等:“不平至此,耗矣哀哉”205。提出:要废除私有财产:“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206。这样,就消灭阶级,人人平等:“大同无邦国,……无私产……无仰事、俯畜之累,无病苦、身后之忧,无田宅、什器之需,……孑然独立之身,少有二十年学校之教,长有专门生计之学,老疾皆有所养”207。在这理想社会里,一切社会福利事业都由公共机构来承担,包括“公养”、“公教”、“公恤”等,这就达到了《礼记·礼运》中提出的大同社会的理想:“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的大同社会。康有为这些设想,虽然带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对发展社会保障问题,仍有其启迪作用。

我国近年来,也有些同志提出一些关于构建理想社会的设想。如有的提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远景目标甚至中国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即是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社会保障……是公平、正义、平等、自由、博爱等人类普适价值的具体体现,以健全、完备、发达的社会保障为核心标志的福利社会本身,更是被视为社会发展的目的”208。这些意见,都是可取的。

文化是发展的摇篮,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恩格斯早就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209。我认为:应该从文化、特别是和谐文化的高度来看社会保障问题。这就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体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提高社会消费力;在不断提高消费力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实现生产力与消费力之间的良性循环,在这良性循环过程中,就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质量,促进消费和谐,平安幸福,真正解决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弘扬和谐文化。这里使我想起了我国宋儒张载的一些名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在《西铭》中还提出:“乾称父,坤称母,……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里讲的“为万民立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都体现要关心广大群众的生活消费,同呼吸,共命运,同心同德,和谐共处。这样就能“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应该有这种伟大的胸怀,利人博爱,促进全民安居乐业,美满幸福。这样就大大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和谐文化。这是否也可以说是我们研究社会保障与消费力问题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