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消费力经济学
19748300000027

第27章 以人为本,发展消费力(1)

§§§第一节发展消费力的核心——以人为本

我们在第一章已谈到,发展消费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于以人为本。这也就是说,发展消费力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众所周知的。但在这些问题上,往往也造成某些人的误解甚至歪曲。因此,在这里有必要从发展消费力的角度,去说明以人为本的真谛以及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问题。

马克思在谈到如何“去理解真正的人”时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210。这就要分析人们的“实际活动”,而且要揭示这些“实际活动” “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这就说明,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必须用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来统帅人们的思想、行动,树立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德、高雅的情操,崇高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消费质量。这样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马克思谈到资本主义社会时,只能造成人的“异化”:“在资产阶级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时期中,人的内在本质的这种充分发挥,表现为全面的异化”211。人“物化”了,全面“异化”了,这就成为“以物为本”,完全不是“以人为本”了。马克思谈到人类社会发展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未来社会时指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212。在这里,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立未来社会的“基础”,说明它的极端的重要性。他还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213。马克思在这里已说得很明确:人的全面发展,要强调人的“能力的发展”,而且要达到“全面性”,这就要求很高了。

恩格斯在谈到未来社会时指出:“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214。还谈到未来社会的美好前景:“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215。

这些都说明: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防止人的“异化”,促进人的“复归”,才能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极其丰富的,(这里就不多述了),是我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中央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一直很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其实现。八年前,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指出:“……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党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五中全会的“建议”中,谈到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时,强调:“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六中全会的“建议”中,谈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时,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更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大政方针,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以人为本、如何促进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十多年前,我在一篇短文中曾指出:“经济学的研究,决不能只局限于经济增长……而必须开拓思路……着重研究人,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才是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用高度的文化来引导经济的发展,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17。前几年,我还在一篇短文中谈到如何体现和实现以人为本的问题,提出四个“点”,即:“应该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为出发点”,“应该以不断推进消费升级、提高消费质量为支撑点”,“应该以先进文化的引导作为升华点”,“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最后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消费力提高了,消费中的文化含量提高了,才能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218。这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下面我们准备从消费力方面,分析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如何逐步实现以人为本的问题。

消费力是由消费力的主体、客体、消费环境三者组成,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影响消费力的发展,而三者又都受消费体制、分配体制的制约。要发展消费力,必须提高消费主体、客体、消费环境的质量,必须逐步解决有关方面的问题,体现以人为本。下面就这些问题分别作些论述。

§§§第二节提高消费力的主体

人是消费力的主体,只有主体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利用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我们在前面也说过,人的消费需要是不断上升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又要求满足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需要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种生产对象具有何等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219人的需要越丰富,消费需要的层次越高,越要求具有高素质的人,体现“人的本质”,体现“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这就必须不断提高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他成为马克思所说的“高度文明的人”。否则就无法享受科学、文化、艺术的丰硕成果。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化艺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高科技为支柱、以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为内涵的不断创新的经济。知识、智力决定一切。生产领域智能化,消费领域也要求智能化。人们进行智能化的消费,自己首先必须是智能化的人,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消费力。

近年来,很多人经常谈到现代化的问题,我认为,现代化的根本内涵是人的现代化。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我们在前面已谈到,以人为本,就必须重视人的才能的发挥,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就是人的现代化的问题。例如,人的才能的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极其重要方面。马克思在谈到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时就认为:“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220,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生产能力得到发展,因而使人的才能在新的方面发挥作用”221。这里谈到的“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人的才能在新的方面发挥作用”,不正是现代化所要求的吗?没有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能实现现代化吗?我们在前面引的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发展第三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这一基础上……”,并不是说要到第三阶段才开始注意人的全面发展。应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本质要求,任何时候都应尽量追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并尽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正确的,非常必要的。

从提高消费力来说,更要强调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更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在第一章谈到消费力的内涵时,就引证马克思的一段名言:“……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说明消费力与人的才能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密切的内在联系。只有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消费力,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力与与消费力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发挥人的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正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

要提高消费力主体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这牵涉很多方面的工作,但当前的重要问题是增加科技文教的投入,提高知识创新的能力。我国过去对科技文教的投入一直偏低。关于文化教育投入偏少的情况,我们在第四章里已作过一些分析。这里只说一下科技方面的投入问题。一些国家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早在2002年,美国为2.7,德国为2.5,法国为2.3,日本为3.1,英国为1.9,澳大利亚为1.5,以色列为5.1,我国仅为1.2222。差距还较大。我们必须尽可能提高科技文教的投入,加速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国力和人的素质,提高消费力,提高生产力。

§§§第三节发展消费力的客体

要发展消费力,必须发展消费力的客体,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消费品和劳务,这是物质基础。要使消费品丰富多彩,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适应消费层次不断提高的要求。

在当代,要使消费品丰富多彩,除了充分利用经济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外,还必须发挥智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要把发展高科技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紧密结合起来,着重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以利于逐步建立知识经济产业体系。我国当前还需要大力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包括电子信息、通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我们除了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外,还要发展那些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大、市场急需的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要加强市场的调查研究,了解市场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要对农村市场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我国有七亿多农民,是极广阔的市场,但我们现在有不少消费品在农村不适用(如高档的、多功能的家用电器)。通过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的特点,发展适应农村需要的商品。

要发展消费力的客体,不仅要使消费品丰富多彩,而且要扩大消费领域。劳务消费主要是享受和发展消费,是人们消费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劳务消费比重的提高,反映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但我国目前劳务消费还很不发达,还是一个需要大力开拓的领域。需要开拓新的劳务消费领域,发展新的劳务产业,开拓新的劳务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劳务消费需要。

这里牵涉到发展第三产业的问题。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是世界的普遍趋势。我们在第三章已谈及,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滞后。近几年的比重虽有所提高,但还是偏低,和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国家差距还很大。我们必须加速发展第三产业,除了发展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应该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而且劳动密集型的“劳动”内涵也应该逐步变化,应该逐步提高智力性的比重,以适应发展知识经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