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消费力经济学
19748300000004

第4章 消费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1)

§§§第一节消费力与生产力及其矛盾运动

消费力与生产力是相对应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矛盾运动中使社会经济不断运行,不断发展。恩格斯在谈到竞争规律对商品供求“永远起着调节的作用”后指出:“竞争的实质就是消费力对生产力的关系。在一个和人类本性相称的社会制度下,除此以外,就不会有另外的竞争。社会那时就应当考虑,靠它所掌握的资料能够生产些什么,并根据这种生产力和广大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应该把生产提高多少或缩减多少……”24。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生产力与消费力之间的本质联系。指出了生产如何适应消费者的需要,要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来确定“生产些什么”和生产多少。这正说明消费需求(需要)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而消费者的需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力。这里正说明了生产力和消费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消费力,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在谈到“生产生产出消费”时指出:“……生产把消费的动力、消费能力本身当作需要创造出来……”25。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消费需要,创造了消费力。

消费力也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力。也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26。消费需要不断扩大,消费力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生产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力在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过程中,促进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情况,我们在下面作些具体说明:

第一,人们的消费需要是不断发展、不断上升的。马克思谈到资本主义的情况时就指出:“……一切需要,其中包括表现为社会需要的个人需要……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交换的形式得到满足,——还有,这些需要通过交换,通过个人交换,在多大程度上不仅被消费,而且被生产出来”,这样,“资本就达到了最高发展”27。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应体现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规律。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又要求满足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又要求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不断得到满足,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消费需要不断发展、不断上升,是消费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强大动力。

第二,消费需要不断发展、不断上升,使人们的消费层次、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人的素质,提高了消费力。马克思早就指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28,“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29。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它的全部力量和才能”30。人的“素质”、“才能”,是构成消费力的基本因素。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不断上升,不断得到满足,从而“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使人们能“发展和发挥它的全部力量和才能”,从而使消费力不断提高。

第三,消费力提高了,反转来又进一步促进消费需求的上升,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消费力的提高,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消费中高层次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使人成为“文化人”,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就会文明生产,文明经商,文明消费,追求文化效益最大化,这就进一步为提高消费力、提高生产力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上面这些,都说明了消费力对生产力的作用,说明了生产力、消费力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的关系,实现了生产力与消费力之间的良性循环,也正反映了消费力与生产力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正反映了消费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但这里还需要明确的是:在消费力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中,我们力求促进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但也要防止不良循环、甚至恶性循环,这是应该牢牢把握的。

还应该看到:在消费力与生产力矛盾运动的过程中,人是生产力的主体,也是消费力的主体。这样,人成为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运动的结合点。这就说明了:消费力经济学的研究,必须以人为本,除了研究消费力本身的运动规律外,还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契机,研究消费力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展示消费力经济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消费力内部的矛盾运动

消费力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也经常出现矛盾运动,推动消费力不断发展。

例如,潜在消费力、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力、实际消费力之间经常出现矛盾。任何人不仅存在生理上的本能的消费需要,而且有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强烈愿望,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31。但有些人有潜在消费力,而没有支付能力。 这种情况,我国当前还比较多。

以城镇居民而言,都希望每家有家用电脑,甚至希望有家用汽车。但直至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脑的还只占59.3%,拥有小汽车的只有8.8%32。不少人因收入水平较低,想买电脑,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买不起,至于小汽车,更不敢问津了。以农村居民而言,都希望家里有空调、有电冰箱、有电话机,但直至2008年底,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空调的还只占9.8%,拥有电冰箱的还只占30.2%,拥有电话机的还只占67%33。不少家庭想买却买不起。这些都说明:我国当前城乡居民,有不少人潜在消费力大,而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力不足,出现潜在消费力与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力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在我国当前还是较多的。

又例如,物质消费力与生态消费力之间也容易出现矛盾。有些人收入水平提高以后,就大肆提高物质消费水平。甚至大搞奢侈消费。特别是食物消费方面,不惜铺张浪费,炫耀自己。这样,“豪华宴”、“黄金宴”等等出来了。在其他消费方面,也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情况。就以礼品的奢侈包装而言,据有记者报导:我国每年生产8亿件盒装衬衫,需要用纸24万吨,如果以直径10厘米的大树为标准计算,就相当于要砍伐168万株大树。据北京市一项统计:该市每年产生垃圾近300万吨,其中有60万吨为过度包装物,而该市每年为处理这些垃圾所投入的费用就有10亿元之巨34。有些生产企业,也经常出现浪费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的情况,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些都使物质消费力与生态消费力之间出现尖锐的矛盾。

又例如,物质消费力和精神消费力之间也存在矛盾。有个别的人,片面强调精神消费,忽视物质消费。中国古代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孔夫子就说他自己:“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还表扬他的得意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真不知“乐”在哪里?“贤”在哪里?这种情况,现在当然很少了。现在比较多的情况是:有些人收入提高后,特别是成为富豪以后,片面强调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甚至大搞奢侈消费,骄奢淫逸,挥霍浪费。上个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出现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出现“文化矛盾”、“精神危机”的情况,这里就不说了。我国近年来也有些人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陶醉于黄色消费、灰色消费、黑色消费之中,精神空虚,甚至腐化堕落,这些是很值得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