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消费力经济学
19748300000005

第5章 消费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2)

又例如,消费力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也经常存在矛盾。有时主体不适应客体的变化:如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且不断渗透于消费领域,信息消费、网络消费,日新月异。生产领域要求智能化,消费领域也要求智能化,但有些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一下还难以适应这些新变化,这就出现了消费主体不适应消费客体变化的要求,不适应消费现代化的要求。如我国农村还有文盲。一个文盲,看到电脑,也无法享受这些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的乐趣。还有些人,虽不是文盲,但科学、文化、艺术素质较低,也难以欣赏高层次的文化、艺术精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35。“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36。我们现在有些人的文化程度还不高,享受能力还不高,这些都会造成消费力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

消费力内部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矛盾,这里不一一列举了。这里有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80年代曾出现“合理组织消费力”的议论,这当然牵涉到消费力内部各组成部分如何“合理组织”的问题。问题在于:这里所说的“合理组织”的内涵是很不明确的,是从技术方面进行组织,还是从社会关系方面进行组织?如何组织,如何使消费力得到提高?通过什么途径、方式和机制来“合理组织”消费力?这些问题,都不清楚。我们认为,与其说“合理组织”,不如说“合理引导”。引导消费力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升级、优化;引导消费主体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引导消费客体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文化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引导居民不断提高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力和实际消费力;引导居民在提高物质消费力的同时,不断提高精神消费力。只有端正导向,加强引导,才能使消费力不断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居民消费层次、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这样才是真正“合理组织消费力”。

§§§第三节解放消费力,发展消费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为什么提出这问题

上面已经说过:消费力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矛盾,出现束缚、限制消费力发展的一些因素。其中有消费主体方面的问题,也有消费客体、消费环境方面的问题;有消费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流通体制、分配体制方面的问题;有消费结构方面的问题,也有产业结构的问题。因此,我在十多年前,就提出“解放消费力,发展消费力”的问题,并针对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情况,发表了一些意见。例如,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有些人、特别是有些农民,商品经济观念还较薄弱,消费思想还很保守,加之消费领域还存在供给制、半供给制的格局,存在一些“福利性”消费;在商品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正常的竞争,在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还存在一些消极的、破坏性的东西,甚至危害消费者权益;在收入分配方面,还不合理,差距还很大;有些人科学文化水平还较低,有的价值观不端正,等等。这些情况,都影响了消费力的发展。因此,提出要“解除束缚消费力的桎梏”,要“解放消费力,发展消费力”,要“从消费观念到消费管理体制、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从分配领域到消费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还提出“改革就是解放消费力,改革就是发展消费力”37。

以上是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解放消费力,发展消费力”这样一个重要命题的历史背景。这十多年来,情况当然不同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进展,消费领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消费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现在还存在着束缚消费力的一些因素。因此,当前还要强调“解放消费力,发展消费力”!

二、如何解放消费力,发展消费力

这里先作些概略性的论述,以后在有关章节中,还要作比较具体的分析。

首先要破除传统观念,要合理鼓励消费。要重温马克思早就提出过的一些著名论断:“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38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要鼓励人们合理消费,文明消费,而不能限制消费。我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要积极鼓励消费”,“要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使消费结构不断合理化”,提出要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消费,要加速住宅商品化,等等39。要破除传统观念,合理消费,适度消费。通过扩大消费特别是劳务消费,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既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提高消费力。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明确:我们讲合理消费,必须明确合理的界限和内涵。讲合理,除了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界限外,还必须使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提高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反对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特别是反对奢侈消费。我们鼓励消费,决不能鼓励骄奢淫逸的消费,而必须是文明消费,科学消费,适度消费。

其次,要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的推动力。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早就指出:“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40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经济已转化为需求导向型经济,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要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措施,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又有利于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所有这些,都大大有利于发展消费力。

第三,要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我国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还偏低。加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差距过大,吉尼系数大,平均消费倾向就低,这就大大影响了消费力的提高。这除了改革分配制度、堵塞各种不合理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分配不公外,还必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有限的收入,较多地用于消费。在城市,要增加就业门路,增加居民收入;在农村,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搞农产品加工增值,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把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提高消费力的基础。

第四,要改善市场环境,净化消费市场。要限制、打击商品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一些不合理、甚至非法经营活动,并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保护消费者权益,特别要加大“打假”和“扫黄打非”的力度,净化市场。与此同时,要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地、主动地提高各自的消费力。

第五,提高消费者本身的素质

消费是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的结合。只有消费主体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利用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才能发展消费力。比如,要获得音乐的享受,必须有音乐、艺术修养。因此,除了要提高消费者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消费观外,还要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消费的文明程度。这就要发展文化教育,提高居民素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大计。在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上,针对消费者的具体要求来说,还要加强消费教育,包括消费观的教育、消费环境的教育、消费知识的教育、消费法规、消费权利意识的教育,等等。通过消费教育,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素质,提高消费者本身的消费能力。马克思说:“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41。教育也会生产消费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在十多年前就提出:“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42(关于这些问题,以后还要专门论述,这里就不赘言了)发展了“第一消费力”,从根本上提高了消费力,这正体现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43。在这发展变化过程中,正体现了消费力的作用。

上面这些,都大大有利于解放消费力,发展消费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力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就越来越大。消费力提高了,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作用,就越来越大,这就大大有利于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正是消费力运行的最佳状态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