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20005000000018

第18章 和谐的职场不“走调”(2)

14.面试前要弄清楚你潜在雇主的一切,尽量为其需要度身定做你的答案,关于公司的、客户的,以及你将来可能担任的工作,用对方的用词风格说话。

15.面试前先自己预演一下,尝试你会被问及的各种问题和答案,即使你不能猜出所有你可能被问的问题,但思考它们的过程会让你减轻紧张而且在面试时心里有底。

16.知道怎么回答棘手的问题,大部分的主要问题事前都可以预料到。但是,总会有些让你尴尬的问题以观察你在压力下的表现。应付这类问题的最好情况就是有备而战,冷静地整理好思路并尽量从容回答。

17.将你的长处转换成有关工作业绩和效益以及雇主需要的用语。如果你对自己和工作有关的长处深信不疑的话,重点强调你能够给对方带来的好处,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举出对方需要的例子。

18.说明你的专长和兴趣。对雇主最有利的事情之一就是你热爱自己的业务,面试之前要知道你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它会给雇主带来什么利益。

19.清楚自己的交际用语,对大部分的雇主而言,交际的语言技巧十分有价值,是受过良好教养和有竞争力的标志。清楚你自己是如何交际的,并且配合其他人一起从最好方向努力去展现自己。

20.不要准时到达——要提早到!不管你的主考人多么谅解你在路上碰到的意外情况,要克服负面的第一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尽一切能力准时,包括预先给可能发生的意外留下时间。

21.把你碰到的每一个人都看成是面试中的重要人物,一定要对每一个你接触的人都彬彬有礼,不管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的职务是什么,每个人对你的看法对面试来说都可能是重要的。

22.用完整的句子和实质性的内容回答问题。谨记你的主考人都想判断出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不要只用“是的”“不是”来回答问题。给出完整的答案让人知道你和公司的要求有什么联系,让他们知道你是什么人。

23.用减轻紧张的技巧来减少你的不安,公众人物有很多舒缓压力的方法会帮助你进行面试。在面试临近时练习一下如何放松自己,譬如放慢语速,深呼吸以使自己冷静下来。你越放松越会觉得舒适自然,也会流露出更多的自信。

24.一定要准备好问问题,准备好几个和工作、雇主、以及整个机构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能够获取有效信息,表达你对工作的兴趣以及智慧和热情。

文海撷零——面试着装10准则

求职是否成功,面试很重要;面试是否成功,衣着也很重要。有这样一句话“‘女看头男看脚’。面试的时候,女孩子可以穿着简单、正式一点的准职业装,但是不能穿休闲服。男孩子一般就是西装、衬衣、领带、皮鞋。皮鞋一定要擦亮。”在一些文化公司、网站、媒体、软件公司等单位面试,可以打扮得稍活泼一些,但是在外企、国企等公司衣着一定要正式。

1.女孩子的衣服颜色应该协调,不要太鲜艳,薄、露、透的衣服更不能穿。

2.女孩子的发型要中规中矩,如果是长头发最好束起来,如果散开一定要干净,最好不要烫发。

3.女孩子的鞋跟高度以3~5厘米为宜。

4.女孩子可以略施粉黛但不建议戴首饰。不要染指甲,指甲一定要保持整洁。

5.男孩子发型要得体,不要在面试前一天理发,不能染发烫发更不能戴首饰。

6.男孩子要穿纯白衬衫,西装以蓝色竖条为主,只系上面两个扣子即可。

7.男孩子的领带不要过长,一般到裤带,不能别领带夹,那是已婚男士的标志。

8.男孩子的皮鞋一般是黑色最佳,同时要配黑色或者深色的袜子。(在瑞典,如果某位男士穿黑皮鞋、着白袜子上班,是要被罚款的!)

9.面试时要保持身体没有异味。

10.落座时,女孩子坐椅子的2/3、男孩子可以坐满椅子。

换工作不能自贬形象——跳槽者的求职须知

现今社会,人才流动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跳槽”的出现就不难理解了。跳槽者与应届生一同应聘时,他们的优势是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但他们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应届生求职时常常会把自己比作是一张白纸,而跳槽者相对而言就是已经沾有墨迹的了,无论是工作能力或是交际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质疑。因此,面试常常会被问到“为什么辞职”之类的问题。

甲回答:“**公司月薪太低了,我想换一份薪水较高的工作。”

乙回答:“**公司绩效苛刻,压力太大。”

丙回答:“**部门的人比较难相处。”

如果笔者是面试官,甲给我留下的印象会是:比较浮躁和肤浅。首先,如果是为了兴趣和理想去工作,则薪水的顾虑是屈居第二的,这就证明此人的理想与本职工作是有差距的,人们会对于他能否踏实工作产生疑问;再者,如果他对于新单位的工资仍不满意,还会再次跳槽吗?这势必会增加单位的工作成本。甚至有一些想象力丰富的考官会想到,如果此人觉得工资过低,那么公司的内部信息是否会成为他们“套现”的工具?

乙的回答很符合现实的社会情况——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但是,我们都应明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压力在多数情况下会是工作的动力。任何企业都希望雇佣有事业心、吃苦耐劳的员工。那些没有干劲、缺少进取心的员工,会有多少企业愿意雇佣呢?

丙的回答初看起来,与工作无关,但仔细想想,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工作能力是不无关系的。工作中的很多时候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在原来的单位不能与同事相处,在新的单位就一定可以吗?这势必会影响工作的进行。这样的应聘者,也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以上三种回答都是充分地展示着自己的缺点,并且很明确地在为自己的身价打折。面对“为什么辞职”或是“为什么跳槽”之类的问题,我们不妨借用专业技术、兴趣爱好等内容来回答。例如我们可以说:“我是学电子专业出身的,进公司时被调到了营销部门,贵公司是做电子产品的,我认为我可以在贵公司参与相关的工作,并有所建树。”或者说,“我原来在**服装公司做设计工作,公司后来转型做玩具设计了,虽然玩具产品我也可以做,但是我认为服装设计是我的专长,我更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

这种回答最主要的目的是让考官可以对你的工作意向、专业特长有所了解,也可以说明应聘者的思维清晰,目标明确。

初来乍到如何为人处事

面试成功后,就要很快融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之中,曾记得有这样一个公益广告:

新来的小职员遇到了问题,他打算请教对面的前辈,可是担心前辈说自己笨,什么都不会,又害怕人家觉得自己唐突,就一直硬着头皮做着。

其实,对面的前辈也很想上去帮忙,但总觉得这个新手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说,有些傲慢,还很孤僻。就此作罢了。

人与人相处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会影响到别人往后对你的观感。尤其是公司新进职员如果留给主管或同事不好的第一印象,日后可能要花上好几倍的功夫,才能扭转主管或同事对你既定的不好印象,也才有机会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

因此,新人面对全新的职场文化,要学会恰如其分地应对进退,并且懂得如何避免经常说错话。“多看”、“多问”、“多听”的三多原则能够帮助你避免经常出现不当言论。

“多看”、“多问”、“多听”,避免直接冲撞

多看。把相关情形看清楚,再去做综合判断,提醒新人不用凡事一开始都急着表达意见。如在会议中,你明知道资深同事的发言错了,跟老板交代的不一样,不需要马上当众把错误揪出来。

一方面是因为你对公司文化还不够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资深同事掌握的讯息比你多。因此,当你对事情的掌控还没有十足把握,不用急着表达意见,搞不好会弄巧成拙。

建议新人先退一步去看公司其它人怎么做,不要一开始就头尖尖地想去冲撞公司体制。但如果其它人都群起攻之,你就可以适时表达意见,但要懂得拿捏分寸,表达意见对事不对人。

另外,新人可以试着用书面文字表达意见,因为用口语面对面跟资深同事沟通的方式会缓冲较小,而且你沟通的态度或口吻,或许会影响到你与同事以后的关系。

多问。要适时、适当虚心请教。如果不问,当你说错话时,被责难的机率会比较大。但当你问了,说错话时,至少还有保障空间。

问也要有技巧,有些资深同事可能有耐心教新人如何应对进退,新人也怕言多必失,所以要先观察资深同事适合怎样的问话方式,例如有的人喜欢直接问话方式,有的人比较能接受迂回问话方式。

多听。听主管与同事给你的反应,一次、二次之后,你可以慢慢推敲出主管或同事是怎样的性格,下次你就晓得该如何应对进退。

非正式场合说话也重要

新人有两种典型,一种是很爱表现型新人,一种是乖乖牌新人,但过与不及都不好。

假设现在在私人场合时,建议新人尽量自然地跟大家玩在一起,但不要太快将所有话题带到个人隐私部分。

新人如果怕说话伤到人,可以先从调侃自己开始,一方面可以不用牵扯到同事的隐私,对别人没有伤害,另一方面会让人觉得你谦虚。但调侃自己与自曝其短是两回事,新人还是要在主管或同事面前留下好印象。

另外,新人跟老板出席商务场合时,应对进退更要表现得体,因为这绝对会影响到主管对新人工作表现的评价,建议新人记住几项原则:

1.事先一定要把现场所有重要人士的名字、职称记清楚。

2.到了现场要积极主动问好,并且简短介绍自己。

3.不需要主动说太多话,老板与老板的对话才是最重要的,新人只要让大家知道有你这号人物存在,完成你负责的工作就好,不要自顾自一直讲话。

4.老板讲话到一半时,丢问题给你,你只要针对你的专业来回答问题,千万不要大肆吐嘈老板,也不要把话讲死,现场一定要为往后合作留下更大空间。

办公室的的话题“雷区”

职场人生风云变幻,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千万别把同事当知己,无话不谈,把自己的私域圈起来当成办公室话题的禁区,轻易不让人涉足,其实是非常明智的一招,是竞争压力下的自我保护。

话题一、家庭财产之类

无论露富还是哭穷,在办公室里都显得做作,与其讨人嫌,不如知趣一点,不该说的话不说。

就算你刚刚新买了别墅或利用假期去欧洲玩了一趟,也没必要拿到办公室来炫耀,有些快乐,分享的圈子越小越好。被人妒忌的滋味并不好,因为容易招人算计。

话题二、薪水问题

同工不同酬是老板常用的手段,但如果用不好,就容易触发员工之间的矛盾,而且最终矛头会直指老板,这当然是他所不想见到的,所以发薪时老板有意单线联系,不公开数额,并叮嘱不让他人知道。

如果你碰上喜欢打听薪水的同事,最好早做打算,当他把话题往工资上引时,你要尽早打断他,说公司有纪律不谈薪水;如果不幸他语速很快,没等你拦住就把话都说了,也不要紧,用外交辞令冷处理:“对不起,我不想谈这个问题。”有来无回一次,就不会有下次了。

话题三、私人生活

千万别聊私人问题,也别议论公司里的是非短长。你以为议论别人没关系,用不了几个来回就能绕到你自己头上,引火烧身,那时再逃跑就显得被动。办公室里聊天,说起来只图痛快,不看对象,事后往往懊悔不迭。可惜说出口的话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把同事当知己的害处很多,职场是竞技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对手,即便是合作很好的搭档,也可能突然变脸,他知道你越多越容易攻击你,你暴露的越多越容易被击中。

话题四、野心勃勃的话

野心人人都有,但是位子有限。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同僚挑战。僧多粥少,树大招风,何苦被人处处提防,被同事或上司看成威胁。做人要低姿态一点,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

在办公室里大谈人生理想显然滑稽,打工就安心打工,雄心壮志回去和家人、朋友说。你的价值体现在做多少事上,在该表现时表现,不该表现时就算韬晦一点也没什么不好,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大话上。

职场玩笑有门道

职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说它幽默,纷乱的文件和商务事宜容不得半点戏谑;说它严肃,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无话不谈的死党、好友。也许偶尔开个玩笑会能起到一种很好的调节作用。

如果你在办公室工作,无论日后是想仕途得意平步青云,还是想就此默默无闻地过太平日子,都有必要在办公室这个无风还起三尺浪的地方注意开玩笑的艺术,哪怕是最轻松的玩笑话,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当然也不是要你死气沉沉,三缄其口。如果能记住以下的禁忌,你还是可以挥洒自如地开玩笑的。

不要开上司的玩笑

你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上司永远是上司,不要期望在工作岗位上能和他成为朋友。即便你们以前是同学或是好朋友,也不要自恃过去的交情与上司开玩笑,特别是在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更应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