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20005000000027

第27章 灵活的社交使成功加速(2)

学会拒绝

你是否希望有时能说不?很多人为了面子被迫同意每个请求,宁可竭尽全力做事,也不愿拒绝帮忙,即使自己也没有时间。其实学会委婉的拒绝同样可以赢得周围人对你的尊敬。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答应那么多请求呢?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认为拒绝表示漠不关心,甚至自私,而我们可能害怕令别人灰心。

此外,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害怕被讨厌、批评,损害友情。

有趣的是,拒绝的能力与自信紧密联系。缺乏自信和自尊的人常常为拒绝别人而感到不安,而且有觉得别人的需求比自己的更重要的倾向。

或许有专横的父母或即将做父母的人更有这一趋势。尤其是妇女,很容易落入“陷阱”。童年的影响是关键,已形成信念,如“我只有顺从和帮助别人,才能变得可爱”。如果你觉得你已经成为一个“取悦别人”的人,你的自我价值的体现就会变成为别人做事。恶性循环,使得你身边的人都希望你随时随地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服务。

不会拒绝让你疲惫,感到压迫和烦躁。不要等到你的能量耗尽时,才采取行动。

拒绝的技巧:

——保持简单回应。如果你要坚决而直接地拒绝,可以使用短语,如:“感谢你看得起我,但现在不方便”或“对不起,我不能帮忙”。尝试用你的身体语言强调“不”,不需过分道歉。记住,你不需允许才能拒绝。

——给自己一些时间。打破“是”循环,使用短语“我会回到你的身边”,然后考虑你的选择,可以在空闲时考虑此类问题,你会更有信心地拒绝。

——考虑一项妥协方案。只有你同意这项请求,才可以采取这方法,但应该用有限的时间或能力做。避免妥协,如果你真的想拒绝。

——区分拒绝与排斥。记得你是拒绝请求,而不是排斥一个人。通常人们都会明白,你有拒绝的权利,就像是他们有要求帮助的权利。

——不要为拒绝你的孩子感到愧疚。有时被拒绝对他们很重要,使他们更有自制力。这是成人世界里不可缺少的。不是不让他们抗议,而是让他们知道谁负责设定界限。

——做回你自己。要明确和坦白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出什么是你生活必需的。

距离产生美——现代礼仪的距离意识

由于人们交往性质的不同,个体空间的限定范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关系越密切,个体空间的范围划得越小。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根据人们交往关系的不同程度,可以把个体空间划为四种距离。

一是亲密距离

这种距离是人际交往中最小的间距。处于0~15厘米之间,彼此可以肌肤相触,耳鬓厮磨,属于亲密接触的关系。这是为了做出爱抚、亲吻、拥抱、保护等动作所必需的距离。常发生在恋人、亲友关系之间。如果用不自然的方式或强行进入他人的亲密距离,可被认为是对他人的侵犯。处于15~45厘米,这是身体不相接触,但可以用手相互摸触到的距离,如挽臂执手,促膝倾谈等,多半用于兄弟姐妹、亲密朋友之间,是个人身体可以支配的势力圈。而势力圈以眼前为大,也就是一个人对前方始终保持强烈的势力圈意识,而对自身的两侧和背后关心次之。据这一原理,飞机上、长途汽车上和影剧院都采取长排向前的坐位,尽量避免对面的坐位,使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平均的前方势力圈。

二是个人距离

这种距离较少有直接身体接触。处于45~75厘米之间,适合在较为熟悉的人们之间,可以亲切的握手、交谈;或者向他人挑衅也在这个距离中进行。处于75~120厘米之间,这是双方手腕伸直,可以互触手指的距离,也是个人身体可以支配的势力圈。

三是社交距离

这种距离已经超出亲密或熟悉的人际关系。处于120~210厘米之间,一般是工作场合和公共场所。在现代文明社会,一切复杂的事物几乎都在这个距离里进行。如机关里的领导干部对秘书或下属布置任务;接待因公来访的客人;或进行比较深入的个人洽谈时大多采用这个距离。处于210~360厘米之间,表现为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是会晤、谈判或公事上所采用的距离,首长接见外宾或内宾;大公司的总经理与下属谈话等,由于身份的关系需要与部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四是公众距离

这种距离人际沟通大大减小,很难进行直接交谈。处于360~750厘米之间,这是产生势力圈意识的最大距离。如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小型演讲会的演讲人与听众的距离。所以在讲课和演讲时用手势、动作、表情以及使用图表、字幕、幻灯等,辅助教具都是为了“拉近距离”,以加强人际传播的效果。处于750厘米以上距离位置,在现代社会中,则是在大会堂发言、演讲、戏剧表演、电影放映时与观众保持的距离。

收礼也有讲究

作为受礼者,不能在接受礼品时行为失当。对于他人诚心相赠的礼品,只要不是违法犯规的,最好的表现应该是欣然接受。

当别人口头宣布赠送礼品的时候,不管你在干什么,都要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面向对方,以便有所准备。在对方取出礼品,准备赠送时,神态既要专注、认真,又要显得稳重、大方,见过世面,不要伸手去抢、开口去问,或者眼睛死盯着不放。要尽可能地用双手接,不能只用一只手去接礼品。这时候,要面带微笑,注视对方的双眼。接过来的如果是对方所提供的礼品单,要立即从头到尾细读一遍。接下来,如果需要继续应酬的话,把礼品暂时放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把礼品放在地上。

在双手接过赠品的同时,和对方握一下手,表示感谢,不要虚情假意,反复推辞;或是心口不一,嘴上说“不要,不要”,其实手早就把礼品接住了。

我们中国人不习惯当面把礼品包装当场拆开,在国外当场拆开礼品包装是非常普遍的。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朋友赠送礼品,如果你有时间而且礼品不难拆封的话,要尽可能地当面拆开。

拒礼三法

婉言相告。也就是用委婉的、不失礼貌的话,向赠送者暗示自己难以接受对方的好意。比如,当一位男士送舞票给一位小姐,而对方打算回绝时,就可以说:“我男朋友已经和我约好一起跳舞,实在是对不起”。

直说理由。也就是直截了当地向赠送者说明你难以接受礼品的原因。比如在公务交往中,可以说:“对不起,按照规定,你送我的这件礼品,必须登记上缴。”

事后退还。有时,拒绝他人所送的礼品,如果是在大庭广众之前进行,往往会有口难开。甚至是将礼品趁你不在的时候给你送来。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当时接受下来,但不拆包装。事后,尽快地单独将礼品物归原主。退还礼品的时间不要拖延过久,最好在24小时之内。这种方式,在公务交际就不太合适,特别是当面赠送时留下而事后再退还,很容易造成“说不清楚”的尴尬。

怎样还礼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邻里之间的礼尚往来。为表示友好,甲家用小碗给乙家送了一碗饺子。为了还礼,没过几天,乙家用中碗给甲家送了一碗饺子。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甲家过几天给乙家用大碗送了一碗饺子,乙家一看急了,不能失礼呀,于是用盛汤的磁盆给甲家送了一盆饺子。甲家一看,嘿!不能让人小瞧了!赶紧做了一锅饺子给乙家送去……

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但要把握分寸、把握时机,千万不能因送礼、还礼而受累。

接受别人的礼品后,应该铭记在心;在适当的时候,向对方还礼。我们要注意还礼的时间和还礼的形式两个问题。

如果还礼过早别人不是以为“等价交换”,就是怀疑“划清界限”;如果拖延太久,等事情完全冷淡了再还礼效果更不好。

选择还礼的时间,要讲“后会有期”。我们推荐几种很好的机会:一是和对方赠送自己的相同的机会。二是在对方或家人的某个喜庆活动。三是在此后登门拜访时。还礼不是“还债”,而且要讲自觉自愿。还礼次数也不要过多,完全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还礼,就像上述故事中的甲家和乙家那样,成了一种负担。

还礼的时候要选择得体的形式。如果还礼的形式不对路,还礼不如不还。下面还礼的几种形式,可以让我们借鉴:

一是赠送所送的同类物品。如,你送我书刊,我可以给你影碟。

二是可以选择和对方相赠礼品价格差不多的物品作为还礼。

三是可以用某种意在向对方表示尊重的方式来代替,不必非要还礼。比如,在受礼后,口头上或书面上向对方致谢;或者见面的时候使用对方的赠礼等。

新进OL的社交注意事项

刚进入Office的女性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应酬,要给人留下美好印象,不可以不注意风度仪态哦!以下是社交场合切忌出现的八种表现,lady们可千万要注意,别让一些小动作损害了你的形象。

不要耳语

在众目睽睽之下与同伴耳语是很不礼貌的事,耳语可被视为不信任在场人士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不但会招惹别人的注视,而且别人会对你的教养表示怀疑。

不要失声大笑

尽管你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趣事,在社交宴会也得要保持仪态,顶多报以灿烂的笑容即可,不然就贻笑大方了。

不要滔滔侃谈

在宴会中若有男士对你攀谈,你必须保持落落大方的态度,简单回答几句即可。切忌忙不迭地向人“报告”自己的身世,或向对方详加打探,要不然就要把人家吓跑,或被视作长舌妇人。

不要说长道短

在许多人眼中饶舌的女人不是有风度教养的社交人物。若在社交场合说长道短,揭人隐私,必定会惹人反感,让人“敬而远之”。

不要大煞风景

参加社交宴会的人都期望见到一张可爱的笑脸,所以此时即使情绪低落,表面上也要表现得笑容可掬。

不要木讷肃然

面对初相识的陌生人,可以由交谈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开始,若老坐着闭口不语,一脸肃穆表情,与欢愉的宴会气氛便格格不入了。

不要在众目下涂脂抹粉

在大庭广众下扑施脂粉、涂口红都很不礼貌,若是你需要补妆,必须到洗手间或附近的化妆间去。

不要忸怩忐忑

在社交场合,假如发觉有人注视你——特别是男士,你也要表现从容镇静。若对方从前跟你有过一面之缘,你可以自然地与他打个招呼。若对方与你素未谋面,你也不要忸怩忐忑或怒视对方,你可以有技巧地离开他的视线范围。

赞美与谄媚的天平

赞美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人际交往法宝。但是,如何让赞美成为增加自身魅力值的工具,是有一定技巧的。

赞美的原则:

1.赞美必须是真诚,这是赞美的先决条件。只有名副其实、发自内心的赞美,才能显示出它的光辉,它的魅力。其一赞美的内容应该是对方拥有的、真实的,而不是无中生有,更不能将别人的缺陷、不足作为赞美的对象,比如,对一个嘴巴大的人,你夸他:“瞧,你的小嘴多可爱!”或对一个胖子说:“呀,你多苗条!”还有比这更糟糕的赞美吗?这种赞美不但不会换来好感,反而会使人反感,甚而造成彼此间的隔阂、误解,甚至反目。其二,赞美要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言不由衷的赞美是一种谄媚,最终会被他人识破,只能招来他人的厌恶和唾弃。

2.赞美要适时。交际中认真把握时机,恰到好处的赞美,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当你发现对方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就要善于及时大胆地赞美,千万不要错过机会。二是在别人成功之时,送上一句赞语,就犹如锦上添花,其价值可抵“万金”,比如考了好成绩,评上先进,受到奖励等,这时,人的心情格外舒畅,如果再能听到一句真诚的夸赞,其欣喜之情可想而知。

3.赞美要适度。赞美的尺度掌握得如何往往直接影响赞美的效果。恰如其分、点到为止的赞美才是真正的赞美。使用过多的华丽辞藻,过度的恭维,空洞的吹捧,只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甚至难受、肉麻、厌恶,其结果会适得其反。假如你的一位同学歌唱得不错,你对他说:“你唱歌真是全世界最动听的。”这样赞美的结果只能使双方都难堪,但若换个说法:“你的歌唱得真不错,挺有韵味的。”你的同学一定很高兴,说不定会情不自禁一展歌喉向你送上一曲呢!所以赞美之言不能滥用,赞美一旦过头就会变成吹捧,赞美者不但不会收获交际成功的微笑,反而要吞下被置于尴尬地位的苦果。古人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寻找赞美的落脚点:

1.外在的具体的。如:衣服打扮(穿着、领带、手表、眼镜、鞋子等)、头发、身体、皮肤、眼睛、眉毛等。

2.内在的抽象的。如:品格、作风、气质、学历、经验、气量、心胸、兴趣爱好、特长、做的事情、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3.间接关联的。如:籍贯、工作单位、邻居、朋友、职业、用的物品、养的宠物、下级员工、亲戚关系的人等。

赞美的方法论:

1.善于找到对方真正的闪光点。

2.赞美对方最得意而别人却不以为然的事。让对方获得认同感非常重要。

3.在对方获得成功时,立即送上赞美。

4.赞美你所希望对方做的一切。一般领导对下属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5.运用第三者赞美。对方容易接受。例如:

“听某某人讲,你是个顶尖销售高手。”

“听你老板讲,你去年表现很棒。”

“听你们员工讲,你们去年又加薪又去旅游。”

常用不衰的赞美之言

1.你真不简单。

2.我很欣赏你。

3.我很佩服你。

涉外交往的禁忌

在涉外交往中,由于文化背景、民族传统的差异,会出现很多跨地区的民俗禁忌,我们应当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了解,才能避免在涉外交往中出现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