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20005000000030

第30章 解密“无声的语言”(1)

理解文化差异,规避肢体禁忌

竖起大拇指并握紧其余四指这个动作对美国人而言意味着“好,不错!”对中国人而言表示“很棒!”对意大利人来说则代表“数字一”;在日本人眼中则是“数字五”;而在希腊人眼里,这意味着你在对他说“去你的!”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想赞赏伊朗人时忌伸大拇指。在我国摇头表示不赞同,而在尼泊尔则正相反,表示很高兴、很赞同。另外注意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但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应给人含蓄而彬彬有礼的感觉。但如果我们要一点点地把这些差异死记硬背下来,那无疑是一项“修建巴别塔”式的工程。因此,最有效解决文化背景导致的行为差异的方法,就是找出那些地球人都知道的肢体禁忌,并有效地将之规避。

先说手势,因为人们在交谈时大多会借助手部动作,因此引发肢体禁忌的部分首当其冲便是手和胳膊。以大多数人借助手掌来传达语意的三种手势为例:手心向上代表无恶意和坦诚,手心朝下则体现权威性,而伸出食指其余四指握拳则表达了命令和指使的意思,潜台词是“立即照做,不然试试看”。

《身体语言密码》里曾记录了一个实验,要求受试者在长约十分钟的演讲(演讲内容一致)过程中分批使用以上三种手势,结果显示:使用“手心向上”动作的人获得了观众84%的支持率;手心朝下的人则为52%;而使用握拳伸出食指手势的那些人的支持率最低,仅为28%,且演讲内容被记住的程度也为最低。

因此,“伸出的食指”这个动作在某种程度上就应该属于被“打入冷宫”的举动之一,书里写道,“调查显示,合拳伸食指的动作最容易引发听话人的反感,尤其是当这根手指随着说话人的话语节奏而抖动的时候,反感之意会变得更加强烈。”事实上文化的差异性也体现了这种改变的需要,在某些国家,比如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用单独的手指指向他人代表了一种明显的侮辱。若要想改变这种负面效应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食指同拇指捏合再伸出,这种压迫和指使感便会降低很多。

除此之外,对于戴眼镜的人来说,应尽量避免做出从眼镜上方看别人的这个举动,因为这会让对方感觉遭受胁迫,并因此对其产生一种尖刻和爱挑剔的印象;而双腿交叉的站姿则显示了其主人对当下环境保有一种距离感,这种姿势不仅会传递出一种消极戒备情绪,还会让人显得没有安全感。

肢体与思想的辩证法

肢体封闭的同时,思想也是封闭的。

美国研究者曾对“跷起二郎腿并环抱双臂”这个动作做过研究,发现在讲座内容完全相同的前提下,在听讲过程中做出跷起二郎腿并环抱双臂这个动作的一组比不做该动作的一组人员所记住并掌握的讲座内容要少38%,发表意见时倾向用短句,与此同时他们对演讲者及其演讲内容的观点也表现得更挑剔和苛刻,并表现出对细节的漫不经心——身姿动作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态度。因此,世界著名的推销员亚伦·皮斯的建议是,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意见,需要先改变他(她)当下的动作。

比如你的上司在听取汇报时双臂一直呈现环抱于胸前的状态,这意味着他在心里产生了否定或抵御的态度,该情形下最有效的改变上司心理的方法就是,在汇报工作时给他一份说明文件,这样上司接过文件并翻阅的同时,环抱的闭合状态也就打开了。

此外,如果约见客户在咖啡厅等场所时,尽可能将对方的杯子放于右手同侧(如果对方是左撇子则要放置左侧),这就有效降低了对方举放杯子时将双臂环成半环抱型的机会,从而降低对方否定和拒绝的可能。而如果在商务谈判中遇到喜欢把一条腿放在椅子扶手上的人,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改变这个人的坐姿,因为只要对方一直保持这样的姿态,那么他内心中漠不关心或是挑衅的成分就无法驱散。

同时,作为领导者,也应该留心自己的下属身上是否正在散发消极或封闭的信号,比如在冗长的会议中如果下属双手紧握并且脚踝相扣放于椅子下面的话,那就意味着其内心产生了“紧张”的潜意识,这个动作表示他正在努力抑制某种消极情绪,或是对某件任务缺乏把握。

当然,也许我们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巧合,我们只是觉得这样坐着或者站着比较舒服,那么请记住,某些姿势只有当人处于戒备、消极状态或者想将内心想法有所保留时才会产生,而该动作本身也只有这些时候才会让人觉得舒服。所以,一个开放积极的心态,必定搭配一个开阔的身姿。

我们是不是很有必要观察一下此刻的自己,正在使用一个什么样的姿势?

面试中的肢体禁忌

握手

这是你与面试官的初次见面。如果他(她)伸出手,却握到一只软弱无力、湿湿的手,这肯定不是好的开端。握手应该坚定有力,但不要太使劲,而且手应当是干燥、温暖的。如果你刚刚满头大汗地赶到面试现场,此时应该先用凉水冲冲手,使自己保持冷静。如果因为天气寒冷或紧张而手心发凉,可以用热水捂一下。

坐姿

俗话说:“站如松,坐如钟”,面试时也应该如此。要充分地表现出你的精力和热忱,松懈的姿势会让人感到你疲惫不堪或漫不经心。面试前可照照镜子,或拍段录像审视一下自己的状态。

眼神

面试时应看着面试官,但不要瞪视,因为这样显得太有进攻性。不要不停地环视房间,会显得缺乏自信或对所谈话题缺乏兴趣。

手势

说话时做些手势是很自然的,可手势太多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避免说话时摸你的嘴。平时打电话时,可以在镜子前看看自己,因为你在面试中很可能使用同样的手势。

仪态

没什么比抚弄头发、按笔帽、脚拍地,或不由自主地触摸身体某部分更糟糕了。准备好你的发言,面试时镇定自若地说出来。

破译肢体密码

就如同在全世界发出“妈妈”这个音节大家都知道是在呼唤母亲一样——尽管我们知道受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的影响,解读单一动作的误判程度相当之高,但肢体语言多少还是存有一些“习相近”的普遍性特征供我们触类旁通。如:习惯用右手的人会在谈论自己所青睐的观点时用右手辅以手势来说明,而左撇子则相反。

对方在听你说话时头微微偏向一旁,则说明其对谈话内容有兴趣,正集中精神在听。当对方冲你微笑着的双唇紧闭时(尤其是女性),那就意味着她心中有不愿与你分享的秘密。

当听众做出用手撑头(不是将手放在头旁边,而是将头的重量置于手上)的动作时,表示他们心中已经产生了厌倦情绪。很多演讲者误以为听众用手指敲击桌面或者用脚在地面打拍子,亦或是玩转手中钢笔是厌倦情绪的反应,实际上,这些动作更倾向于代表听众的急躁心理,比如他们心中正在暗想,演讲者为何还没讲完?

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人们常常会在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这个手势,取代这个动作的近似含义动作还包括吸烟、叼着烟斗、衔着钢笔、咬眼镜架等等。

把手轻轻靠在脸颊上,而不是作为头部的支撑,这是对方对你所说内容真正感兴趣的表现,倘若这时对方将食指竖起来挨着脸颊,并且把大拇指抵在下巴底下,就表示听者内心产生了异议,随着其不同意见程度的加深,对方可能还会用食指摩擦眼睛。

如果你在看到上面这些描述时,左边嘴角动了一下,同时不经意间眯了一下眼睛,那么说明你对以上观点有些不以为然;如果你在看的同时头部微微前倾,那说明你开始认同并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