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青少年卷)
20006000000023

第23章 实践篇:说话技巧双响炮,优化你的表达方式(8)

B.窥短击虚法

参加辩论的双方宛如两军对垒,唇枪舌战,充分表现出辩论者的勇气和智慧。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辩论中,辩论的双方或一方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因此,机敏地捕捉战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捕捉:一是捕捉对方认识上的错误;二是捕捉对方逻辑上的错误;三是捕捉对方表达上的错误。前提是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口才,这种综合的能力,是我们取得辩论成功的关键。

C.巧藏问机法

论辩之时,向论敌发问,是一种具有很大威慑力的方法。它可以“将”住对方,逼迫对方就范,迫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进退维谷、不打自招的境地。发问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逼问,语气肯定,连续发问,环环相扣,迫使对方非答不可。“是这样吗?”“还有呢?”“还有没有?”等等;二是诱问,选择对方的疑点发问,诱使对方自己解开疑难。即言此意彼,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诱论敌说出或同意你的观点,然后伺机运用类比、二难推理等方法,提出对方行为与观点,前言与后语的相悖谬之处,使论敌陷入圈套之中而无法争辩。其特点是巧设圈套,请君入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它极富雄辩性,一鼓而下入城池。使用诱问要注意设好圈套,巧布疑阵;避轻就重,一语中“的”;逻辑严密,前后一致;水到渠成,及时捉鳖。

D.引申归谬法

这是一种以退为进,导入荒谬,然后再反戈一击,驳倒对方的辩论方法。即为了否定对方的观点,却有意地先肯定,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结果推出了一个非常荒谬的结论,这时,对方的观点或论据便不攻自破了。

E.二难推理法

就是辩论的一方将不同的前提条件都已穷尽,并将这些穷尽的前提条件加以引申,得出的各种结论都是对方难于接受的,而又要逼迫对方在难于接受的结论中进行选择,使对方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

F.间接反驳法

即在论辩中,本方先承认某一结论,再摆出事实推理,进而否认这一结论是谬误的。

使用这种方法,常常是迫于某种情势,遇到不宜正面出击的难题,只好避其锋芒,将纠缠不清的问题辩清楚。间接反驳的另一种方式是从反面入手,调换一下角色。指出在相反的情况下,必然得出另一个相应的结果,而论敌又不愿接受相反情况下的结果,那么,论敌推论的结果便不攻自破了。

G.戏谑反击法

即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点玩笑来反击论敌的言论的一种方法。在论辩的激烈阶段,双方的言辞难免带有一些感情色彩。若一方带有讽刺、揶揄的言辞,而另一方以戏谑法应付之,此时往往会产生奇特的现场效果:它不仅可调节气氛,于严肃中增添幽默,还能改变形势,于防守中实施反击。常用的方法有顶针法(接话茬)、拈连法(改话说话)、反语法(反义说话)。

②防卫技巧。

辩论中的防卫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对方进攻之前做好防护工作,二是在对方进攻之后做好防御工作。前者是尽量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后者是赶紧补漏,亡羊补牢,防止一损俱损。常见的防卫技巧主要有:

A.加固“堡垒”法

最直接的防卫措施就是加强己方观点的坚固性,在获得了初步胜利时不能满足,而应进一步巩固成果,或不时地重复已被公认的于己有力的证辞进行强调,或补充新的材料,加固观点的支柱,将人们的支持牢牢地吸引在己方这边。总之要使对方在己方固若金汤的“堡垒”面前望而却步,攻而不下。

B.模糊回答法

所谓模糊回答,是一种使用含义不确定的模糊语言,不让对方精确地把握答语所有含义的方法。总是常用于外交辞令中。如常有某国家领导人“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在方便的时候”访问某国的说法。这里的“方便”并无确切含义,可以灵活解释。可见在特定场合,模糊语言用得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就能为己方所用,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使对方难以辩驳。

C.避重就轻法

辩论中不宜在于己不利的问题上过多纠缠,否则会疲于应对,步步后退,而应扬长避短,在自己的强项上与对方周旋;另外,面对对方的责难应避重就轻,避开严重的错误,致命的追问,对那些无伤大局的问题给予轻描淡写的回答后,便立刻转换话题,转入对己方有利的方面。

6.场景六:演讲中的金口才

演讲,又称讲演、演说。“讲”即讲话,就是用有声语言阐明要理,发表见解;“演”即演义,是指语言、体态的表现艺术。因此,演讲既是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一门艺术。良好的口才、融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心态,是青少年朋友成长与进步的重要因素,而口才又对融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影响。青少年朋友如果具备了优秀的演讲口才,便能引人瞩目而出类拔萃。

(1)演讲的基本特征

①强烈的鼓动性。

演讲活动是进行宣传教育,激发斗志的有效方式,人们通过演讲来宣传真理,统一认识,赢得支持。因此,演讲无论是从内容上、效果上还是表达技巧上都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②现实的针对性。

演讲的现实性是指演讲要始终把握住时代脉搏,紧跟时代脚步,捕捉时代气息。要知道演讲主要不是出于审美的需要,而是主要用于满足现实的需要。演讲的内容大都是现实问题,即使涉及历史的或者艺术的某些材料,也是为了解答现实的问题。因此,演讲时应在现实性主题和现实性内容上下功夫,用自己对现实的体验和思考向听众传递自己最感兴趣的、最关注的,并对现实最有意义的信息。

③鲜明的个性化。

演讲是性格的外化形式,不同的演讲者具有不同的演讲风格。演讲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表达自我的思想情感和性格,使演讲在丰富多彩与妙趣横生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演讲中,要尽全力表达自己的本色、性格、气质修养以及思想情感,将各种技巧与自己的内心感受自然结合,融为一体。只有心态坦诚,思考独特,才能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个性的风采和魅力,使演讲更具吸引力、感召力和征服力。

④较强的艺术性。

既然称之为演讲,就离不开“演”,也就是说演讲不能没有艺术性。演讲不同于艺术创作与表演的艺术性,演讲中的艺术性是一种实用的艺术。为了达到启迪心智、感人肺腑的目的,演讲时需要借助一些艺术的表现手段创造艺术感染力,真实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本色、性格和气质、修养以及思想情感。

(2)演讲前的周密准备

要想使你的演讲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良好的效果,演讲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演讲前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材料选题与演讲稿的准备、演讲方式的准备,等等。

①心理准备。

对于演讲者来说,谁都希望在大庭广众之下,能让自己的语言像清泉一样,潺潺流出,沁人心脾;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激人奋进。这就要求演讲者平时要多加强心理训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既热情果断,又镇定自若,而且还能侃侃而谈。

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胆怯、缺乏自信是最大的心理障碍,要成为一个好的演讲者,必须从建立自信开始。自信心是演讲者的心理支柱,它可以坚定演讲者的意志,鼓舞演讲者的精神,充分发挥演讲者的创造性。

②演讲稿的准备。

A.选题立意

一个成功的演讲,离不开一个好话题。选择话题,首先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内容,只有熟悉,才会拥有大量素材,才能具有切身体会,也才能谈得真切,讲得深入。

立意是指确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演讲者应秉承鲜明的立场,阐述明确的观点,其立场、观点必须符和时代精神,顺应历史进步的方向。

B.确定演讲的题目

演讲的题目要做到:第一,准确、直接、具体。和写作其他文章一样,演讲的题目也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听众明了演讲的主要内容。第二,新颖、醒目、有吸引力。演讲最怕没有新意,新意则当自题目始,应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鲜感,甚至使听众产生悬念。第三,生动活泼。演讲是一种与公众直接交流的语言艺术,容不得反复琢磨,应当让人一听就懂。第四,富有时代气息。演讲题目要想吸引公众注意,必须紧密结合时代,使人产生亲近感。

(3)演讲的技巧

①演讲的开场白要富于创意。

演讲的开场白就像京剧演员上场后的亮相,一定要精彩,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演讲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有人形容演讲稿的写作,要有“龙头、猪肚、虎尾”,其中的“龙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像龙头那样精彩。从演讲的风格看,常见的开场方式有:轻松幽默型、感情趋近型、悬念吸引型、先声夺人型等。

万事开头难,文章开头最难写,同样的道理,作演讲开场白最不易把握,要想三言两语即能抓住听众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演讲的开始听众对你的话就不感兴趣,注意力一旦被分散了,那么,后面再精彩的言论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只有匠心独运的开场白,以其新颖、奇趣、敏慧之美,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场上气氛,在瞬间里集中听众的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演讲内容顺利地搭梯架桥。

A.奇论妙语,石破天惊。听众对平庸普通的论调都不屑一顾,置若罔闻;倘若用别人意想不到的见解引出话题,造成“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的艺术效果,会立即震撼听众,使他们急不可待地听下去,这样就能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

在一次毕业生欢送会上,班主任给同学们致词。他一开口就让同学们疑窦丛生——“我原来想祝福大家一帆风顺,但仔细一想,这样说不恰当。”这句话把大家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家屏声静气地听下去——“说人生一帆风顺就如同祝某人万寿无疆一样,是一个美丽而又空洞的谎言。人生漫漫,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比如??”最后,班主任得出结论:“一帆风不顺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在逆风险浪中拼搏的人生才是最辉煌的人生。祝大家奋力拼搏,在坎坷的征程中,用坚实有力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来!”“一帆风顺”是常见的吉祥祝语,而班主任老师却偏偏反弹琵琶,从另一个角度悟出了人生哲理。第一句话无异于平地惊雷,又宛若异峰突起,怎能不震撼人心?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方式应掌握好分寸,弄不好会变为哗众取宠,故作耸人之语。应结合听众心理、理解层次来出奇制胜。再有,不能为了追求怪异而大发谬论、怪论,也不能生硬牵扯,胡乱升华。否则,极易引起听众的反感和厌倦。须知,无论多么新鲜的认识始终是建立在正确的主旨之上的。

B.自嘲开路,幽默搭桥。自嘲就是“自我开炮”,用在开场白里,目的是用诙谐的语言巧妙地自我介绍,这样会使听众倍感亲切,无形中缩短了与听众间的距离。在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萧军应邀上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叫萧军,是一个出土文物。”这句话包含了多少复杂感情:有辛酸,有无奈,有自豪,有幸福。而以自嘲之语表达,形式异常简洁,内蕴尤其丰富。胡适先生在一次演讲时这样开头:“我今天不是来向诸君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因为我姓胡。”话音刚落,听众们捧腹大笑。这个开场白既巧妙地介绍了自己,又体现了演讲者谦逊的修养,而且还活跃了场上气氛,沟通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一石三鸟,堪称一绝。

C.即景生题,巧妙过渡。一上台就开始正正经经地演讲,会给人生硬突兀的感觉,让听众难以接受。不妨以眼前人、事、景为话题,引申开去,把听众不知不觉地引入演讲之中。可以谈会场布置,谈当日天气,谈此时心情,谈某个与会者形象······例如,你可以说:“我刚才发现在座的一位同学非常面熟,好像我的一位朋友。走近一看,又不是。但我想这没关系,我们在此已经相识,今后不就可以称为朋友了吗?我今天要讲的,就是作为大家的一个朋友的一点儿个人想法。”

1863年,美国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峻工。落成典礼那天,国务卿埃弗雷特站在主席台上,他只见人群、麦田、牧场、果园、连绵不断的丘陵和高远的山峰历历在目,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立即改变了原先想好的开场白,从此情此景谈起:

“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今已安静憩息的辽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隐隐约约地耸立在我们的前方,兄弟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的这意味无穷的平静。但是我必须完成你们交给我的责任,我祈求你们,祈求你们的宽容和同情······”

这段开场白语言优美,节奏舒缓,感情深沉,人、景、物、情是那么完美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据有关史料记载,当埃弗雷特刚刚讲完这段话时,不少听众们早已是泪水盈眶。

即景生题不是故意绕圈子,不能离题万里、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否则会冲淡主题,也会使听众感到倦怠和不耐烦。演讲者必须心中有数,还应注意点染的内容必须要与主题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D.讲述故事,顺水推舟。

用形象性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作为开场白,会引起听众的莫大兴趣。选择故事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要短小,不然就成了故事会;要有意味,促人深思;要与演讲内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