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史一本通
20016200000014

第14章 帝国雄风——秦、汉(5)

班超与从事(官名)郭恂带领36名军士,历尽艰辛,首先到达了鄯善国。鄯善国受制于匈奴,被匈奴长期勒索,鄯善王早就心有怨言。他见班超是汉朝的使者,非常高兴,为班超等人摆酒设宴,招待得很周到。但是,当班超说出要与鄯善国联合,一起对付匈奴的时候,匈班超像奴的使者也来到了鄯善国。鄯善王惧怕匈奴,不敢答应班超的请求。班超当机立断,带领手下杀掉了匈奴使者。鄯善王吓得面无人色,赶紧表示与汉朝交好,还决定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洛阳当人质。

汉明帝知道了班超在鄯善国的英勇事迹后,非常高兴,把班超提升为军司马,让他继续出使西域。

班超带领原班人马,又来到了鄯善西面的于阗。于阗王也因为害怕匈奴,对班超等人十分冷淡。于阗的一个巫师也从中作梗,说要杀班超的马祭神,不然的话,与汉朝交好神会降罪的。班超假意答应了这个要求,并让巫师自己去牵马。等巫师把马牵过来的时候,班超一刀砍下了他的脑袋,然后拎着人头去见于阗王。于阗王对班超的勇猛早就有所耳闻,见此情景,更加害怕,便也答应了与汉朝交好。

后来,班超等人继续出使西域其它国家,先后又与疏勒、车师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他利用这些国家的兵马去进攻那些仍然跟着匈奴敌视汉朝的国家,用巧妙的战术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最后,西域的50多个国家全部归顺了汉朝。公元91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负责保护西域诸国,监视匈奴。

班超在西域奋斗了30年,他运用各种方法,帮助西域人解除了匈奴的束缚,使西域重新与内地连为一体,被阻隔了几十年的东西交通大道也再次畅通起来。

§§§第二十三节 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一些正直的官吏士大夫与太学生联合起来,要求收回外戚特权,打击宦官势力,形成了一股颇有声势的社会力量。这些与外戚和宦官进行斗争的官员和太学生被称为“党人”。

那时候,皇帝刚刚即位时年纪都还小,朝政大权往往都掌握在太后手中。太后不信任朝臣,依靠娘家的亲戚执政,形成了外戚专权。东汉时,外戚专权最厉害的就是梁冀。他本是汉顺帝皇后的哥哥,被汉顺帝封为大将军。汉顺帝死后,他依仗着自己的皇亲国戚的地位和大将军的职位,垄断朝政,横行霸道,不可一世。汉桓帝看不惯梁冀的所作所为,就找了自己亲信的几个宦官密谋除掉了梁冀。从此,东汉的政权从外戚手里转到了宦官的手里。

后来,宦官越来越骄横,一些太学生忍不住了,纷纷抨击起朝政来。许多不畏强暴的官吏也直接利用手中的权力惩治不法权贵,遏制宦官势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司隶校尉李膺。李膺东汉官印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曾经杀掉了大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打击了宦官势力,受到人们的尊敬。

但宦官们对李膺恨之入骨,时刻找机会报复。有个叫张成的方士与宦官关系密切,他听说皇帝即将大赦天下,就怂恿自己的儿子去杀人。他的儿子杀人后,就被李膺抓了起来,立即斩首示众。张成失算死了儿子,气急败坏地与宦官密谋,在汉桓帝面前诬陷李膺谋反。汉桓帝大怒,立即下令逮捕李膺等200多个党人。后来,在朝中大臣的反对下,桓帝被迫释放党人,但还是“禁锢”他们终身,永远不许他们做官。

汉桓帝死后,12岁的汉灵帝即位。汉灵帝的母亲窦太后见自己儿子年幼,控制不了朝廷,就与朝中大臣商议,把李膺等人招回朝廷。李膺回来后,立即秘密策划铲除宦官势力。宦官得知后,软禁了窦太后,强迫汉灵帝宣布李膺等人谋反。李膺等百余名党人被抓,几乎全部遇害。这次事件牵扯有关人员多达六七百人,宦官气焰嚣张到了极点。

经过两次“党锢之祸”,朝廷里正直的官员都遭到了打击,宦官集团完全控制了朝廷,东汉的政治一天比一天腐败了。

§§§第二十四节 黄巾军起义

东汉后期的七八十年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越来越腐败。而且,从汉和帝的时候起,全国各地灾荒不断,民不聊生。面对贫穷饥饿和腐朽的统治,农民走投无路,终于揭竿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

造纸生产过程示意图张角是巨鹿(今河北平乡)人,从小读过几年书,懂得医道,经常免费给穷人看病。他看到农民们都盼望能安心进行生产,过太平日子,就成立了一个教派,取名太平道,并招收了许多弟子。张角一边继续给穷人看病,一边利用看病的机会进行传道。贫苦农民为了摆脱眼前的困苦生活,都把张角当作救星,纷纷信奉太平道。大约过了十几年的光景,太平道的教徒就发展到了几十万人。

张角见时机成熟了,就暗地里发动教徒们进行起义。他用16个字作为起义军的口号,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就是指东汉,“黄天”是指起义军要创造的天下。他们约定在甲子年(公元184年)进行起义,到了那个时候就“天下大吉”了。

可是,就在起义爆发前的关键时刻,起义军叛徒向朝廷上书告密,朝廷立即出兵杀害起义军1000多人。张角下令通知各地提前起义。他自称“天公将军”,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很快,全国就有几十万农民一同起义。由于起义军头上都裹着黄巾当作标记,人们就把起义军称为“黄巾军”。

黄巾军每打到一个地方,就焚烧当地的官府衙门,没收官家财物,开仓放粮。许多地方州郡的长官都吓得纷纷逃窜。不久,东汉的统治秩序就被完全打乱了。

但是时间长了,黄巾军的粮草武器供应越来越跟不上,东汉朝廷和各地军队四处围攻,起义军逐渐处于劣势。张角和其他两位将领也在这时先后去世,黄巾军迅速被镇压下去。

§§§第二十五节 董卓擅权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官吏和豪强都壮大了力量。他们纷纷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发展成了地方的割据势力。这些割据势力之间,为了争夺利益,连年混战,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描绘剪除董卓历史故事的年画—连环计董卓本来是陇西的豪强,后来因为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而步步高升,势力逐渐扩展起来。公元189年,东汉统治集团外戚和宦官相互仇杀,董卓趁机带兵杀进洛阳。

还没到洛阳时,董卓听说汉少帝刘辩被宦官劫持外逃,就引军护驾,把汉少帝护送回了洛阳。董卓进京后,吞并了部分外戚和大将军的军队,尽揽东汉朝政。不久,他又胁迫何太后和朝臣废了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做皇帝,这就是东汉的末代皇帝汉献帝。废立的那天,朝中文武百官都悲切惶恐,却无一人敢进言。随后,董卓又毒杀了何太后,自封为相国,从此开始专制朝廷。董卓专权后,横行无忌。他每天带剑上殿,入朝不跪,没有一点臣子礼节。同时,他还在洛阳纵兵劫掠财物,残害百姓,把京城弄得人心惶惶。

董卓的专横残暴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对,就连那些官僚地主也对董卓没有好感。中军校尉袁绍因为与董卓意见不和,逃出洛阳;典军校尉曹操也怕董卓对他下毒手,公开打出了反对董卓的旗号。一时间,东汉各地十几个州郡先后起兵反对董卓,他们汇聚到一起,推举袁绍为盟主,组成了“关东军”,共同讨伐董卓。

董卓在关东军的围攻讨伐下,被迫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董卓撤出洛阳的时候,百姓们都不愿跟他走,他就派军队把洛阳的房屋、庙宇全部烧光,把物品全部毁掉,弄得鸡犬不留。董卓到了长安后,更加专横跋扈,穷奢极欲,百姓的生活更加痛苦了。司徒王允对董卓的倒行逆施早就不满了,他联合董卓的部将吕布,共同密谋把恶贯满盈的董卓杀死了。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开后,长安城的百姓兴高采烈,欢呼一片。但不久,董卓的余部就打进了长安,杀了王允等一万多人,对长安大肆烧杀抢劫。从此,军阀混战的局面正式开始,东汉转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