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史一本通
20016200000019

第19章 巍巍盛世——隋唐五代(1)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帝位,建立隋朝,结束了魏晋以来近4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穷兵黩武,统治仅十几年便断送了隋朝的进程。公元618年,李渊建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封建大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可是,至唐中晚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迫使帝国走向衰亡。又一个分裂割据时期开始了。

§§§第一节 隋文帝节俭治国

隋文帝即位以后,认真总结了自己能够统一全国,登上帝位的原因。他觉得自己实力强大是一个方面,但陈后主的奢侈残暴也帮了他的大忙。因此,隋文帝惟恐重蹈陈后主的覆辙,极力提倡节俭治国,实行廉政以安抚民心。

杨坚像隋文帝首先从自己的后宫生活做起。他节俭朴素,很少大摆筵席,自己乘坐的车马、身穿的衣服,也不求华贵,只求简朴实用。整个后宫在隋文帝的带动下,都开始崇尚节俭。有一次,隋文帝配药,要用到一些胡粉,但他竟然找遍整个后宫,都没有找到。关中闹饥荒的时候,他看到百姓们吃糠拌豆粉,就拿来给大臣们看,责备自己没有治理好国家,下令饥荒期间自己和文武百官都不许吃肉。

隋文帝时常教导太子说:“自古以来,没听说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你是太子,应该注意节俭。”他还十分注重皇亲国戚的行为,他们要是犯了法,也一律严惩。隋文帝的三儿子秦王杨俊觉得自己是皇子,又在灭陈的时候立下了战功,生活越来越奢侈。他模仿皇宫建造自己的宫殿,用外国的香料涂抹墙壁,还搜罗许多美女,日夜寻欢作乐。隋文帝知道了以后,非常生气,把杨俊革了职,还将他囚禁了起来。杨俊不久就得病死了,他手下的人请求隋文帝给杨俊立个碑,隋文帝也不同意,还下令把杨俊宫中的华丽装饰全部毁掉。

隋文帝对皇亲国戚、百官大臣们很严格,但对百姓却非常体恤。有一个叫王伽的小官押送70多个犯人去京城。在路途中,王伽见犯人们戴着枷锁,忍受风吹日晒,实在痛苦,就把他们的枷锁去掉,与他们约定时间,在京城集合。约定的时期到了,犯人们果然在京城聚集,一个都不少。隋文帝知道了这件事后,马上召见王伽,对他大加赞赏。还把犯人们招进宫里,设宴款待,并赦免了他们的罪行。随后,隋文帝又下了一道召令,让全国官吏向王伽学习,用感化的办法管理百姓。

由于隋文帝的廉政和百姓们的辛勤劳动,隋朝的经济很快繁荣起来。朝廷的仓库装得满满的。一直到隋朝灭亡后20年,隋朝仓库里的粮食还没用完。

§§§第二节 隋炀帝亡国

隋文帝晚年,把大儿子杨勇立为太子。但隋文帝的二儿子杨广,不仅精明能干并且心狠手辣。杨广一心想当太子,就设计诬陷太子。隋文帝信以为真,就废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隋炀帝像杨广害怕隋文帝临死前有新的考虑,就急不可待地谋划即位。不久,隋文帝有了发觉,准备废掉杨广。杨广得知后,抢先一步,杀死了隋文帝,自己继承了皇位,就是隋炀帝。

隋炀帝即位后,立即着手营建东都洛阳。从公元605年3月开始,他每月征调200万民夫来日夜不停地施工。5月,他又在都城西面建造方圆200里的御花园西苑。园中奇花异草,精致楼阁,应有尽有。许多人都因为不堪忍受修建重负劳累而死。

与此同时,隋炀帝下令征发河南、淮北地区百姓100多万人开凿南北大运河。在六年的时间里,隋炀帝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河三条运河,随后又把这三条运河与春秋时期开凿的邗沟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全长4000里的大运河。大运河全线通航后,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它成为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但它也耗费了成千上万百姓的血汗甚至生命。

为了大显威风,游玩享乐,大运河的修建工程还没完工,隋炀帝就带着20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巡游。为了满足船上皇室人员的享乐,隋炀帝每到一处,都命令当地官员准备美味食品献上来。食物到开船的时候吃不完,就将它们挖坑埋掉。后来,隋炀帝几乎每年都要出巡,每次出行都要浪费无数钱财。

隋炀帝建东都,开运河,连年的大规模巡游的重担已经把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但隋炀帝骄奢淫逸的心理却越来越重。从公元612年到公元614年,为了炫耀武功,隋炀帝三次出兵高丽。他下令把全国的军队都向涿郡集中,并从河南、淮南、江南各地征发民工,把大批粮草、武器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几十万运送物资的民工饿死在路上。由于民夫都被征去打仗,耕牛也被征去拉车,田间一片荒芜,民不聊生。

百姓们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全国各地起义不断。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第三节 瓦岗起义

在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影响最大,威震中原。

瓦岗军的首领翟让,本来是东郡的一个小官。他因为得罪了上司,被判死刑,关入大牢。后来,一个看守大牢的人十分同情他,就偷偷把他放了。翟让逃出东郡,回到家乡瓦岗寨,召集了一些贫苦农民,举行起义。这时,曾经参加过反隋起义的李密正走投无路,就来到瓦岗寨,投奔了翟让。

隋·赵州桥最初,起义军的人数并不多。但由于军中有很多平时善用长枪的渔猎手,所以战斗力很强。后来,一些规模较小的起义军纷纷归附瓦岗军,瓦岗军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一万人。李密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他见瓦岗军的力量越来越大,却只在小范围里劫富济贫,没有更大的抱负,就对翟让说:“刘邦、项羽本来是普通百姓,后来却推翻了秦朝。现在皇上昏庸残暴,百姓们怨声载道,朝廷的士兵大部分又远在辽东,您手下兵强马壮,要想拿下东都和长安,推翻隋朝,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翟让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与李密商量了一番,决定先打荥阳。

公元616年,瓦岗军在翟让和李密的率领下,设计杀死了隋朝大将张须陀,攻下了要塞金堤关,占领荥阳诸县。瓦岗军从此名声大震。

第二年,李密又率领瓦岗军精兵7000人攻打洛阳附近的最大一个粮仓——兴洛仓。瓦岗军兵分两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兴洛仓。他们打开仓库,立即把粮食分给百姓。忍饥挨饿的百姓手捧着粮食,感动得热泪盈眶。许多农民因此参加了瓦岗军,瓦岗军的队伍从此更加壮大了。

由于李密在战斗中表现出的杰出政治才能,翟让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李密,就把瓦岗军的领导权让给了他。于是,李密以“魏公”为称号,兼任行军统帅。李密率领瓦岗军攻克许多郡县,隋朝官兵纷纷投降。南北的起义军也不断响应,前来归附瓦岗军。公元618年,隋朝将军宇文化及趁机发动政变,杀死了隋炀帝。

但是,正当瓦岗军势力发展壮大、节节胜利的时候,李密为了保住自己在军中的统治地位,杀死了翟让。从此,瓦岗军内部开始相互猜疑,走上了失败的道路。而北方李渊父子的反隋队伍却日益强大了起来。公元618年,李密带领瓦岗军剩下的部队,投降了李渊,不久就被李渊杀死。

§§§第四节 李渊建唐

隋朝灭亡后,李渊父子最终消灭群雄统一中国。

李渊出生在隋朝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和北周最高军官之一,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就继承了祖父的爵位。隋朝建立以后,李渊先后担任隋文帝的贴身侍卫、太原刺史等职位。

唐高祖李渊像公元617年,隋炀帝派李渊到太原镇压农民起义。李渊在作战中非常卖力,镇压了很多支起义军,但是隋炀帝还是不信任他,另派了自己的心腹监视李渊的行动。李渊敢怒不敢言,整天借酒消愁。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很有远见和抱负,他见父亲如此消沉,就决心帮助父亲起兵反隋。他对李渊说:“父亲奉命讨伐叛贼,贼能讨伐完吗?我们不如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扯起反隋大旗。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李氏家族的地位和利益。”李渊认同了他的建议。

于是,李渊父子就杀掉了隋炀帝的心腹,在太原起兵。这时,北方的突厥进攻中原,李渊派兵抵抗,接连打了好几个败仗。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觉得不如和突厥联手反隋,一来可以消除自己南下的后顾之忧,二来可以得到援兵。于是,李渊就派人到突厥请求救兵,表示自己愿意永远与突厥结为盟好。突厥答应了他的请求。派出军队协助李渊讨伐隋朝。李渊的势力果然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他们的大军所指之处,隋将纷纷投降。在短短的120天内,李渊就占据了关中,攻下了长安。为了争取民心,李渊把隋朝的苛刻法令一律废除,又立了隋炀帝的孙子,13岁的代王杨侑做皇帝,尊当时逃到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自己做大丞相。这样,李渊既取消了隋炀帝的帝位,又利用了杨的招牌去招揽隋朝的文武百官,把国家大权紧紧地攥在了自己的手里。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起义军杀死,李渊趁势废了杨侑,自立为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唐朝建立以后,李渊一面稳定局势,恢复生产,一面提高军事力量,四处征讨,扩展势力。他陆续平定了各地割据武装势力,最终统一全国。

§§§第五节 玄武门兵变

唐王朝通过南征北战统一全国后,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却愈演愈烈。

唐高祖李渊有四个儿子,除三儿子早死外,他封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二儿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儿子李元吉为齐王。三人之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他曾立下赫赫战功,扬名天下,威震四海。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可是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所以被封为太子。

唐太宗像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还网罗了大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既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将领,又有房玄龄、杜如晦等著名的十八学士。太子李建成知道自己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就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

公元626年,李建成、李元吉借突厥进兵的机会,想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兵力。李世民知道后,就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密谋,于6月2日在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走到玄武门时,发现异常,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回去。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李元吉拿起弓箭想射杀李世民,连发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箭,把李建成射死了。李元吉也被李世民的部将射死。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士兵听说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士兵。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禀告唐高祖。

尉迟敬德手里拿着长矛冲进宫去,对高祖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护驾。”

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他们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事情到了这部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在三天之后,宣布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又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被迫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第六节 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在即位之前,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乱,目睹了隋炀帝亡国的惨剧,接受了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因此,在他即位之后,便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稳固,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魏征像魏征古诗祥和的社会环境。因为唐太宗的国号是贞观,历史上就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贞观之治”。

在唐太宗即位初期,他就励精图治。他深刻地懂得国亡邦兴的道理。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儿子说:“一个皇帝,要是按正道办事,百姓就会拥护他;如果他不行正道,百姓就会推翻他,这实在是可怕之极啊!”他还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百姓就好比是水,皇帝就好比是船。”

唐太宗是一个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任用贤能的人。他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监察和谏官制度,议论政策的得失。他还采取各种措施奖励和笼络臣下,形成了敬贤纳谏的政治风气。其中最有名的谏臣就是魏征。魏征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李建成死后被唐太宗重用。魏征经常对唐太宗直言进谏,即使引起唐太宗盛怒也毫不退让,魏征死后,唐太宗哭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动乱和战争之后,唐代初期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国家财政拮据。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唐太宗实行了轻徭薄赋、修养生息的政策。他奖励男女及时婚嫁,提倡鳏寡婚配,人口因此得以增长,社会劳动力得以增加。与此同时,唐太宗大力倡导节俭治国,为此采取了合并省州县,精简官吏等措施。他放逐宫女三千人,令其婚配,这不仅节省了宫廷费用,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除此之外,唐太宗还尽量减少战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安定边疆。他采取怀柔的政策,被少数民族尊为“大可汗”。

§§§第七节 文成公主入藏

正当唐朝繁荣发展的时候,唐朝西部地区的吐蕃王朝日益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