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史一本通
20016200000031

第31章 汉族复兴的王朝——明(均为原书内容,顺序不变)(2)

§§§第七节 于谦保卫北京

明朝军队在土木堡全线崩溃后,北京朝野上下一片慌乱。皇太后为了安定人心,宣布由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出任监国,代理皇帝的职权。她还召集了文武大臣,共同商议对付瓦剌的办法。有的大臣胆子小,主张南逃。兵部侍郎于谦主张全力抵抗瓦剌,得到了很多大臣们的支持。皇太后和朱祁钰也下定了决心,坚守北京城。为了组织抗敌,稳定军心,公元1450年9月,皇太后正式宣布,朱祁钰即位称帝,被俘虏的明英宗改称太上皇。朱祁钰就是明代宗。朝廷稳定之后,于谦重新调整兵力部署,亲自率领20万人马驻扎到了北京城外。明军全军上下,一心抗敌,誓死保卫北京城。

不久,也先就率领瓦剌军,以护送明英宗回京为借口,大举进犯北京。于谦为了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发出命令:在作战中有临阵后退或脱逃的,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一律处斩。也先把军队驻扎在北京郊外的土城后,派人侦察明军实力。于谦以百姓的房屋做掩护,派出一些散兵迷惑敌人,引诱他们进入埋伏圈。也先见明军人少而又分散,果然上当,立即派出一万多人对明军发动进攻。于谦等也先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一声令下,明军乱箭齐射,瓦剌北京保卫战(油画)军死伤无数。就在这时,明朝各地前来支援北京的明军也陆续赶到,向瓦剌军队发起了进攻。也先见形势不妙,命令瓦剌军队撤回土城,没想到半路遭到明军追阻,只好向南转移,途中又遇到明朝火枪队阻击,损失更为惨重。经过了这次战役,瓦剌军的形势急转直下,而明军则士气大振,加强了戒备。后来,也先又组织军队发动几次进攻,都遭到了明军的奋勇抗击。

也先遭到严重损失,不敢再战,就带着明英宗和剩下的残兵败将撤退了。他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没有用处,就把明英宗放回了北京。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第八节 戚继光抗倭

明世宗的时候,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常遭受日本海盗的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相互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些海盗叫做“倭寇”。倭寇在浙江、福建一带烧杀抢掠,百姓十分痛恨他们,可明朝军队抵挡不住倭寇的进攻,倭寇在沿海的侵犯越来越严重。后来,朝廷派了个老将俞大猷去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他就因为奸臣陷害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来。一位大臣向明世宗推荐了年仅27岁的戚继光。

戚继光是山东人,出身一个武官家庭,从小就决心要做一名好将军。他被调到浙江上任不久,就和倭寇展开了几场恶战,都大败倭寇。虽然打了胜仗,可是戚继光觉得明军的战斗力太差,军纪松散,就决定另外招募新军。他一发出招兵令,马上就有一些吃够倭寇苦的农民、矿工自愿参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装也参加了进来,一支抗倭新军组建了起来。

戚继光像戚继光对这支军队进行了严格训练。他严明军纪,并根据江南一带多水泽、道路曲折的特点,想出了对付倭寇进攻的新阵法——鸳鸯阵。他还亲自教士兵使用各种长短武器。经过训练,这支军队作战顽强,纪律严明,很快成为抗倭主力,被人们称为“戚家军”。

倭寇在哪里骚扰,戚家军就打到哪里。几年内,他们先后在台州、宁德、牛田等地大败倭寇。倭寇不敢在浙江活动,就纷纷南下,进犯福建。福建沿海村镇从此不得安宁。戚继光又奉命到福建抗倭。

这时候,俞大猷已经复职,朝廷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两个抗倭名将联合起来,共同打击倭寇。经过三年时间,戚家军和俞家军打了很多的胜仗,倭寇不是被消灭,就是被赶回老家。从此,东南沿海的百姓又过上了安稳的生活,百姓们记着戚继光的功绩,称颂他为“抗倭名将”。

§§§第九节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是明朝的一个能干的政治家。穆宗在位时,张居正任大学士,因为才能出众,得到明穆宗的信任,明穆宗多次提拔他。张居正总结嘉靖以来的种种弊端,向穆宗上了一封奏折,指出当时朝政荒疏、颓废不振,要想革除弊端,必须及早实行改革。他还详细列出急需改革的几件事。穆宗读后非常高兴,夸奖张居正见识不凡。可惜许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实施,穆宗就去世了。

明神宗即位后,张居正等人就辅佐年幼的皇帝处理朝政。不久,张居正就成了内阁首辅。他对神宗的教育十分严格,神宗把张居正当严师看待,既尊敬又惧怕。再加上皇太后的支持,朝政大事几乎全部由张居正做主。由于这些有利的条件,张居正便开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大刀阔斧地在军事、政治、经济几方面做了一番整顿。

张居正为皇帝编著的《帝鉴图说》张居正首先着手整顿吏治。他认为朝廷腐败,百姓贫苦,其主要的原因是吏治不清。所以他提出考核吏治,惩处贪官污吏。张居正制定了一套考核官吏的办法,以所考察的官吏的政绩作为官吏提升、降职、罢免的依据。这样既提高了各级衙门的办事效能,又使贪赃枉法、坑害百姓的事减少了。

张居正特别重视“惟才是用”,只要有真才实学,就破格提拔,加以重用。他重用了一大批有德有才的人治理国家,巩固边防。这样,社会逐渐安定,明王朝的统治也稳固了。

张居正改革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开源节流,增加国库财富,其中最重要、成效最大的措施,就是把当时各种名目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来,折合银两征收,称为“一条鞭法”。经过这种税收改革,防止了一些官吏的营私舞弊,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一些负担。

张居正还挑选了一批勇敢的将领训练士兵,驻守边防。他命令将士们在边境开垦田地,做到有备无患。他还大力支持开发边境贸易,重视农业生产,积极组织人力兴修水利,使百姓安居乐业。

张居正用了10年努力,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国家粮食充足,足够支用十年。

公元1582年,张居正病死。原来对张居正不满的大臣纷纷趁机陷害他。明神宗把张居正的官爵全部削掉,还派人抄了张居正的家。张居正的大儿子被逼自杀,子孙10多人被关在屋子里活活饿死。他执政期间进行的改革,也被废除。刚刚有了一点转机的明朝政治又走上了下坡路。

§§§第十节 海瑞罢官

海瑞是广东琼州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过着贫苦的生活。他20多岁考中举人后,当过县里的学堂教谕,不久又被朝廷命为浙江淳安县知县。

海瑞像过去,淳安县的官吏审理案件,大多接受贿赂,胡乱定案。海瑞在淳安上任后,把多年来的案件重新审理了一遍,凡有差错的,一律平反,不管什么疑难案件,都调查的水落石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为人刚正不阿,不附权贵,对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从不手软,结果得罪了奸臣严嵩的干儿子鄢懋卿。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指使他的同党在皇帝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位。严嵩垮台后,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调到京城做官。海瑞到了京城后,对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情况见得更多了。明世宗整日求仙炼丹,已经20多年没有上过朝了。海瑞官虽然不大,却大胆写了一道奏折向明世宗直谏,把明王朝的腐败现象痛痛快快地揭露出来。他在奏章上写道:“现在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天下的老百姓对陛下早就不满了。”

海瑞把这道奏章送上去以后,知道自己肯定要得罪皇上,皇上如果生气,自己可能性命不保。他在回家的路上,顺便到棺材铺去,买了一口棺材带回家来。妻子见他带着一口棺材,很诧异,就问:“这是怎么回事?”海瑞将他上奏章骂皇帝的事告诉了妻子,并安排他母子赶快逃走,自己则坐在家里等着朝廷派人来逮捕他。果然,海瑞的这道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场轰动。明世宗看了,又气又恨,下令把海瑞抓了起来,交给锦衣卫严刑拷打。直到明世宗死了,海瑞才被释放。不久,海瑞官复原职。但因生性耿直,后来又屡次被排挤出朝廷。

海瑞为官时两袖清风,身后也别无财物。他病死后,众人集资为他发丧,民间称他为“海青天”。

§§§第十一节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明朝后期,朝政一天天腐败,政府对边境地区的统治也力不从心了。这时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却不断扩大势力,日渐强大起来。

那时的女真族有三个比较大的部落: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建州女真实力最为强大,它的首领就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出身于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的官员,对明王朝忠心耿耿。努尔哈赤从小爱好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他25岁那年,建州女真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为了得到建州女真的领导权,勾结明军前来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知道后,立即带着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没想到两人都被明军杀害。

努尔哈赤悲痛地埋葬了祖父和父亲,发誓要为他们报仇雪恨。他把父亲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分清太祖努尔哈赤像给了他手下的士兵,带领他们向土伦堡进攻,杀掉了尼堪外兰,攻克了土伦城。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又征服了建州女真的一些部落。

努尔哈赤灭了尼堪外兰后,声势越来越大。过了几年,他又统一了建州女真,这引起了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的恐慌。公元1593年,海西女真的叶赫部联合了女真和蒙古的九个部落,合兵三万,攻打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听说九部联军来攻,在敌军进犯的必经之路上布置好伏兵,在狭窄的谷口两侧山岭上堆放了大堆的木头和粗大的圆木。等敌军杀来后,纷纷被木桩绊倒,被建州军队打得大败。从此,努尔哈赤在女真中更是名声远播。没过几年,努尔哈赤就基本统一了女真族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