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史一本通
20016200000039

第39章 由衰而兴——现代(2)

但是,随着北伐的顺利进行和工农革命运动在各地的蓬勃发展,共产党的组织迅速扩大,这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和蒋介石的不满。1927年3月,国民党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反共清党。随后,蒋介石指使白崇禧在上海发动政变,占领上海总工会会所,逮捕了共产党员和工人1000余人,又对上海共产党员和群众进行屠杀。仅三天之内,就有300多人被杀,几千人失踪。蒋介石踩着共产党员和群众们的鲜血,走上了独裁的统治道路。不久,汪精卫也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下令驱逐、逮捕、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就这样破裂了。

§§§第七节 红色政权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总结教训,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把中国革命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南昌起义就是这个新阶段的开端。

1927年8月1日,共产党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发动了南昌起义。起义队伍奋不顾身,猛烈冲击,只用了4个小时就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起义胜利后,以共产党为核心的革命委员会迅速组织起来。国民党知道后大为震惊。蒋介石急忙调兵遣将,准备扑灭革命的烈火。面对优势的敌人,起义队伍主动撤离了南昌,进一步南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认为中国革命还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国革命目前的内容仍然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会议还决定在基础较好的地方发动秋收起义。

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他指挥部队兵分三路取道浏阳向长沙进发。但不久,由于敌人反扑,起义遭到挫折。毛泽东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粤边农村进军。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毛泽东在作报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的一整套制度,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10月底,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的茨坪,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后来,朱德、陈毅领导南昌起义后南下的部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来又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起义军队伍来到井冈山后,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地方党组织,建立地方武装和各级政权。经过了半年的艰苦努力,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在建立根据地的同时,毛泽东注意总结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著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做出了理论性的概括。

后来,各地其他起义部队也相继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上半年,全国已经开辟了15块根据地,红军发展到了近10万人。星星之火真的发展成为了燎原之势。

§§§第八节 东北易帜

1928年,正当国民党军队不断向北进发的时候,北洋军阀政府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张作霖开始慌张起来。张作霖本来是奉系军阀的头子。他以日本为后台,控制了东北三省。1926年张作霖趁段祺瑞下台之机,占领了北京。但是,他虽然把日本当作靠山,却又不是很听话,有时还与英国和美国勾勾搭搭,给予英美在东北的一些特权。这样,张作霖与日本人的关系就开始恶化了。

宣布东三省易帜时的张学良眼见北伐军就要打到了北京,日本人见张作霖已经靠不住,就企图取代张作霖,直接控制中国北方。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专列返回奉天(今辽宁沈阳),在沈阳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张作霖死后,他的长子张学良于6月17日从北京秘密返回沈阳。日本人趁张学良为张作霖发丧之际,向张学良施加压力,怂恿张学良在东北策划独立,建立一个在日本控制下的独立王国。张学良早就知道了日本人想独霸东北的野心,他见日本人这样狂妄无理,非常气愤,将他们痛斥一顿,双方不欢而散。

就在这时,国民党的北伐军已经占领了天津和北京,除东北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统一在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之下。8月9日,蒋介石派特使来到奉天,劝张学良把代表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青天白日旗,归顺国民党政府,实现全国统一。

张学良早就十分渴望能够摆脱日本人的统治,全国实现统一。因此,在国民党的号召下,他派出三人代表到北平与国民党谈判,商议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等问题。在北平,东北代表提出了“南京政府承认东北三省自治”、“享有人事及其他支配权”、“南京势力不能直接伸入东三省”等作为易帜条件。经过两个月的往返交涉,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10月8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议决定任命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委员,10日,张学良在沈阳正式就任。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顶住了日本的压力,毅然通电全国,“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蒋介石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第九节 “九一八”事变

当蒋介石集中力量进攻红军的时候,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军队却加快了战争的步伐,寻找各种机会准备发动战争。蒋介石认为: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的挑衅不断退让。

1931年9月18日晚22时20分,日本驻守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命令守备队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近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又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后,日本迅速向沈阳增兵。他们以此为借口,猛烈攻击在北大营驻守的中国军队,并进攻沈阳。

九一八事变沈阳守将发急电到南京请求指示。南京回电说这只是日军的挑衅行为,为避免事态扩大,绝不抵抗。消息传到沈阳后,大部分军队都执行了“不抵抗”的命令。一夜之间,沈阳就沦陷了。张学良接连十几次致电南京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都没有批准他的请战要求,只说:“要等准备好了再干,一切事先从外交解决。”

第二天,南京政府正式向当时的“国际联盟”提起控诉,希望“国际联盟”对日军的行为进行干涉。但“国际联盟”没有回应。几天之后,安东、本溪、营口、牛庄等地也相继沦陷。

与此同时,日军向长春发动总进攻,中国守军奋勇抵抗,但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命令还在从中央到地方一层层地不断下达,吉林军不得已撤退。当日晚22点,长春陷落。

1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黑龙江,马占山将军拼死抵抗。18日,日军发动总攻。清政府没给东北军任何支援,马占山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只好撤退。

1932年1月1日,日本侵略军兵分三路向中国军队在东北的最后据点——锦州发动进攻。中国驻军三万人在国民政府不准抵抗的命令下,退入山海关内。2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开始了对3000多万东北人民的殖民统治。

§§§第十节 二万五千里长征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方针,建立起十多处革命根据地,力量不断壮大。蒋介石惟恐共产党势力发展,一心想消灭红军。1930年,蒋介石纠集十万遵义会议旧址兵力,开始对红军进行“围剿”。红军沉着应战,巧妙利用战机,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1933年9月,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之后,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亲自任总司令,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这时,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他们反对机动灵活的战术,认为要用阵地战取代游击战和运动战、实行军事冒险主义。结果红军苦战一年,节节败退,终于未能打破“围剿”。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被迫长征。

红军从江西的瑞金和福建的长汀等地分两路出发。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西进,派出几十万军队前后夹击,红军以极大的代价突破重围,来到湘江以西地区,接着向贵州进军。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撤消了“左”倾分子的领导职务,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以后,红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变被动为主动。他们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转战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四渡赤水;随后,红军又出敌不意,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于6月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10月,两支军队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省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走过了全国11个省。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没有粮食时就挖野菜,啃树皮,克服了今天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徒步走了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最终胜利结束长征,摆脱了困境,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的。

§§§第十一节 西安事变

1935年,日本势力开始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的时候,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在西北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全力“围剿”红军,两支军队的主要统帅就是张学良和杨虎城。

张学良和杨虎城本来就对蒋介石在民族危机加深的紧要关头推行内战的政策很不满意。而且,张、杨二人在“剿共”过程中连吃败仗,丧失了很多兵力。蒋介石不但不加以支援,还对两支部队减发军费,取消被消灭部队的番号。张、杨二人对蒋介石的这种做法十分气恼。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不断对两人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和政策,希望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张、杨二人深受这种思想感召,开始主动与红军联系,休兵罢战,并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听到二人的抗日主张后,勃然大怒,将他们大骂一顿,并威逼二人继续进攻红军。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左)和杨虎城张学良与杨虎城见劝蒋抗日无望,决定实行“兵谏”,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杨命令部队包围蒋介石所在的华清池,将蒋介石捉住。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立即通知红军,请红军代表来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事变发生后,举国震惊。国民党内部立即分成了两派:以何应钦为首的一派主张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而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为首的一派则主张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接到张学良的通告后,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出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三人组成的代表团到西安调停,争取蒋介石抗日。

12月22日,宋美龄、宋子文等也抵达西安。三方于第二天上午,开始了正式谈判,宋子文代表南京方面,张学良和杨虎城代表西安方面,周恩来代表中共方面。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25日,蒋介石被释放,张学良亲自陪同蒋介石返回南京。蒋介石一到南京就下令囚禁了张学良,进而威逼杨虎城出国,不久就扣押杀害了杨虎城。

但是,全国的抗日要求已经越来越强烈,蒋介石不得不在实际上改变剿共政策,开始与共产党谈判。因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第十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越来越严重。1935年,日本将魔爪伸入到我国华北地区,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许多企图控制华北的无理要求,并以武力相要挟,强迫国民党政府签定了《何梅协定》,夺取了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主权。华北地区名存实亡。

随后,日本步步为营,很快就使北平和天津也完全处于包围之中。位于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已成为了北平联系内地的惟一通道。

7月7日夜里,日军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驻守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不久,日军就借口一名士兵失踪,企图连夜进城搜查,并要在全面反攻作战中,日军向八路军缴械投降求中国驻军撤出宛平等地。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了中国驻军将领的拒绝,日军立即包围宛平城。第二天凌晨两点,中国驻军将领怕将事情闹大,与日方协定,互派官员前往调查。但是,日本并没遵守协定,它趁中日交涉之机,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了猛烈进攻。中国守军再也不能忍受日军的挑战,奋起还击。日军在一天之内连续进攻三次,全部被中国守军击退。

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只有实行全面抗战,中国才会有出路。中共中央还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表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抗日战争终于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