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震后自救与互救常识
20027300000010

第10章 震后的自我救援(3)

5个小时后,雨水渐弱,人们再次返回现场,却惊讶地发现——马志成已经自己爬出了废墟,躺在了泥水中。据马志成自己说,被掩埋后,房梁虽然压住了他,但形成了一个小空间,他能够活动手臂,也能摸到全身的各部位。在等待了几个小时后,他开始一点点朝一个方向挖掘,一直不断地用手挖,最后竟然爬了出来。在爬出来的那一刻,他感觉再也没有了力气,只有躺在地上等待救援。事后估算,马志成在黑暗中自己用手至少挖掘了30多个小时。

马志成出来时,武警官兵已经徒步翻山越岭赶到了汶川。当地已经没有条件对马志成进行医疗救治,人们决定将他抬到就近有条件的地方治疗。沿途53名官兵接力,经过两天两夜不间断地奔跑,期间又经历了数次余震,马志成终于被抬了出来,送到了最近的一个医院,最后被送到了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医院。

三、小姐妹握手挺过生死

关头2008年5月13日,在四川省急救中心外临时搭建的抗震棚内,受伤严重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1)班学生黄月一直拒绝进入室内病房治疗,对地震的恐惧和被埋在地下4个小时的阴影,令她对封闭的房屋感到恐惧。

黄月所在的班级在教学楼三楼,有60多名学生,地震发生时正在上政治课。“突然教室左右摇晃,墙上和地上突然裂开一条缝,老师一下就掉下去了,紧接着我和其他同学也掉了下去。”转眼间,整栋教学楼就垮成一堆砖头。

被埋在废墟中的黄月感到头上和腿上被重物压着无法动,就试着移动手。四周一片黑暗,她感到头上有血流下来。呛人的灰尘过后,她开始呼喊王超、张杨等同学。这时,她听到张杨也在呼喊她。张杨离她很近,她伸手向张杨的方向,拉住了张杨的手,就这样,两只手紧握在一起,一直到被救出来。

黄月问张杨:“我们会死吗?”

张杨说:“不会。”

两姐妹互相鼓励说:“我们要尽量活下去。肯定有人来救我们的。”

因为受伤较重,失血过多,黄月中途晕过去,张杨一发现黄月没说话,就使劲摇她的手:“黄月,你要坚持啊,一定要坚持,我们要一起出去。”

12日下午6点左右,操场上救援的人员已经很多,一些机械设备也被调集了过来。已经救出5名学生的黄守建发现了张杨,当他和其他家长将张杨从废墟中往外抱时,发现张杨紧紧抓着她女儿的手,一道横梁横在她们头上,救了她们的命,两人成功获救。

四、夫妻被埋相隔三日双双

生还2008年5月18日9时10分,北川重灾区医生唐雄与死神搏斗139个小时后被成功救出,他的妻子在三天前被同一个战士成功救出,钢筋混凝土下夫妻俩通过悄悄话鼓劲,废墟之上消防官兵在余震中冒死相救,大喜大悲中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12日,北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大夫谢守菊休班,下午2时28分正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午睡的她仍然睡眼蒙眬,丈夫唐雄推开门正准备去上班。“小乖,地震!”唐雄看到门外的大楼开始摇晃,赶紧喊妻子,他回头望了一眼妻子。

谢守菊滚下来便钻到沙发底下,随即砖头瓦片把夫妻俩阻断。

“哥哥,你在哪里?”谢守菊在沙发下把自己保护得很好。“小乖,我没多大事。”她听到丈夫微弱的声音。两个人喊着对方的昵称不断鼓劲,谢守菊更是鼓励丈夫坚持住:“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我们一定能活着出去!”

“下面有人么?”15日早晨7时,谢守菊听到她头顶上有战士们断断续续的搜救信号。她使出浑身的力气喊:“有人!”海南消防总队的战士们听到求救信号后,赶紧展开搜救,夫妻俩在钢筋混凝土中被求救的信号振奋着。12时35分,谢守菊被成功救出,幸运的她只是略微受了一些皮外伤。可是,无论她怎样呼喊“哥哥”,都没有听到任何回音。

死里逃生之后,谢守菊没有着急去救丈夫,因为当时那个地带十分危险,余震很多,救助器械也很难弄上去,她也完全相信医生出身的老公肯定会有自救的办法,她便毫不犹豫地去参加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给伤员包扎、换药,她也多次回到丈夫那里呼喊“哥哥”。

17日8时,她趴在废墟上继续喊“哥哥”。“小乖……”听到了从底下传出了声音,喜极而泣的她立即找部队救她的爱人。而恰巧这时海南消防总队又经过此处进行搜救,她认出了救她的余德英。“我老公还活着,你们快救他。”一场生死营救再次展开。

调集兵力、搬运切割器材、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他很懂得自救。”余德英说。唐雄在废墟下并不急躁,非常配合救援人员。当救援人员通过细缝往下扔小石块确定他头部的位置时,他说:“距离我大概20厘米远。”搜救工作进行到17日夜间,天上开始降下小雨。

18日1时许,地面摇晃得厉害,又地震了!守候在一旁的谢守菊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眼,她担心刚刚有一线希望的丈夫,也担心救援人员的安全,幸亏没有出事。3时许,救援人员看到了唐雄的后背和头部,他们又挖掘了3米深的洞,距离唐雄2米远,通过细管把水喂给了他。18日9时10分,被困139个小时的唐雄被成功救出。

五、被困179小时后获救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废墟掩埋179小时的马元江,不仅一点不能动弹,而且没有一滴水、一口粮,但他被营救出来时还能说话。马元江为什么能战胜死神,创造生命奇迹,成为汶川大地震中没吃没喝坚持时间最长的生还者之一呢?

32岁的马元江是国家电网四川汶川县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职工。地震袭来的时候,正在办公室开会的马元江还未来得及躲避,就被压在倒塌的废墟内。

5月20日凌晨0点50分,地震过去179小时之后,马元江被救援队员从废墟中营救了出来,救援人员立即给予了他输液、抗感染、抗休克治疗。15个小时后马元江被送到重庆新桥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马元江双手抱头、头低脚高地掩埋在废墟中不仅一点不能动弹,而且没有一滴水、没有一口粮。当他被营救出来时,他首先清楚地说出了家人的手机号码。那么,马元江靠什么超越生命极限,不吃不喝维持179小时生命。

据马元江自己说,“事发时,幸亏我反应及时,用双手紧紧把头抱住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被埋进废墟后,里面透不过一点光线。当时只希望外面能下大雨,好让雨水能渗透一点进来,但四周除了浑浊的空气、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静以外,什么都没有。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慌后,我意识到肯定有人会来救我,我一定要保持体力。所以,在黑暗的废墟中,我累了就睡觉,睡醒了就用嘴里仅存的唾液润润嗓子,等有人来营救时好呼救。在废墟里,我一直想我4岁半的女儿,想在外面等候的妻子,如果我死了,整个家庭就残缺了,孩子缺少了父爱将会很痛苦,所以我一定不能死,我一定要活下去”。

马元江妻子陈颖说,地震一个多月前1.76米的马元江,体重有80多公斤。为帮助马元江减肥,妻子动员他每天早晨同她一起跑步40~60分钟。地震前他的体重已经降到了75公斤。

马元江的主治医生、重庆新桥医院骨科主任周跃教授说,水源对生命是至关重要的,一般人在没吃没喝的情况下能坚持72小时就已经达到生命极限。72小时后,意志力成为生存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如果处在极度恐惧中,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这样代谢消耗会很大。

周跃教授分析说,马元江被掩埋时体位是头低脚高,这有利于他身体的血液流向大脑,使其能始终保持意识清醒,对于他调动身体的应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之前一个多月的锻炼虽然让他体重降下来了,但却提高了他的身体素质。

马元江能创造生命奇迹,首先归功于他心理素质非常好,能够在经历最初的惊恐后及时调节心态,平静地面对现实,意志力是生存的决定因素;长时间的睡眠,以及对生存的急切渴望和坚定的求生意念,不仅能帮助他降低身体能量的消耗,而且还能调动其身体激素的分泌,将其整个身体的应激能力发挥到了人类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