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家的战略管理——先见之明的境界
20035700000004

第4章 发现战略(3)

老子说:“善于建立‘道’的人不动摇,善于保持‘道’的人不放松,子孙会祭祀不断。”企业战略既是宏观的,同时也是长远的,战略实际上是根据与未来发展的趋势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实现战略目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企业战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因此,企业战略一旦制定了就不能朝令夕改,或者管理者随意地更改战略部署。只有长期坚持战略的目标,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企业发展战略有四个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长期性,三是基本性,四是谋略性。整体性是相对于局部性而言的,长期性是相对短期性而言的,基本性是相对于具体性而言的,谋略性是相对于常规性而言的。

谋划企业长期发展很重要。企业存在寿命,寿命有长有短。投资、管理者应该树立“长寿企业”意识。为了使企业“长寿”,不但要重视短期发展问题,也要重视长期发展问题。企业长期发展问题不是短期发展问题之和,与短期发展问题具有本质的区别。希望“长寿”的企业面临的长期性问题很多,如发展目标问题、发展步骤问题、产品与技术创新问题、品牌与信誉问题、人才开发问题、文化建设问题。希望长寿的企业就要关心未来。

对未来问题不但要提前想到,而且要提前动手解决,因为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吃桃子,三年前就要种桃树;为了防老,年轻时就要生孩子。要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到了夏季,农民不但要忙于夏收,也要忙于夏耕和夏种。预测未来是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的。谁也想象不到未来的偶然事件,但总可以把握各类事物的发展趋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领导人不关心企业未来,只知道“火烧眉毛顾眼前”,就等于拿企业的寿命开玩笑。应当指出,不关心企业未来的领导人甚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就倒闭的企业为数众多。

老子认为,如果坚持了战略的长期性,那么,对于管理者自身就能够培养出真正的道德,对于处理家务问题,也会游刃有余,处理一个局部的地区,能够使这个地区的道德增长,如果治理一个国家,也会是民众的道德水平提高,如果治理天下,道德就会普及到每一个人。

所以,对于“道”的坚守的要点就在于长期性,不能半途而废,那样是不能取得效果的。因为“道”是不变的,而战略也是长期的。

与此同时,老子还对这个问题的证明提出了具体的方法,那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对比自身的行为,这样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作为一个企业,通过对管理者和管理者的比较,通过企业的实力的比较,企业员工的比较,甚至包括企业战略的比较,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于企业战略的认识,可以通过长期的比较而得到相对正确的答案。

老子说:“我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我是怎么那么了解知道天下的事情的呢,就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到的,事实上,这也是通过别人的错误,得到自己的正确行为的最低成本的做法,但是,这样做的一个前提,就是对所比较的事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否则,这样的比较也会形成错误的结论。

八、宏观战略的相对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原文63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知无知,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易。

前一段时间,在企业管理界曾经流行过一个口号叫“成败在于细节”,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样的观点是否有失偏颇,但是,凡是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却是企业管理既有宏观的指导,又有细节的执行的一个完整的行为方式。

但是,对于“天下难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理解,却不应该片面了,因为,老子所言,毕竟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因为这个结论的得出,是依据前一句的观点所推导出来的。那就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知无知,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认为:做任何的事情,最高明的做法是依据“道”的要求去做,而不是依照人的主观的想法去做,这才是“为无为”的本意,也就是在“规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含义,这才是“无为”的本意,而不是叫人们什么都不去做,这才体现了“为”的内涵。

人的行为,一旦符合了“道”,那么,自然就会“无事”,事实上,出事的时候往往是违背“道”的时候。

要得“道”,就必须善于观察,事实上,宏观和微观的事物都是人类的盲点,把东西品尝到没有味道了,如同对事物的规律有了穷尽的了解,掌握了“道”,自然就没有什么可知道的了,“无知”不是没有知识,而是穷尽了知识的含义。做到这样就是圣人。

所以圣人,从来不忽视小的事物,也不会忽视少的东西,对于人的恩怨德行都能平等看待,因为,对于圣人来说,一些都不离“道”的运作,而恩怨德行只是人的主观的造作,是一种违反“道”而“有所为”的错误行为,当然,不能作为支配圣人行为的准则,圣人的准则,只在“道”而已。

在圣人眼中,“道”在任何地方都发挥作用,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无论是难事还是易事,从人的观察的角度来看,认识“道”  的方法,还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因为,人的眼界是有限的,人们大都习惯于从眼前的事物着手,所以说:“道在屎溺”,表示“道”无所不在的意思,认为要认识“道”,可以从细小的事物开始,逐渐向宏观的境界发展,这也许是人们最好的认识方法了。

一个善于认识“道”的圣人,从来都不妄自尊大,也不会以大为好,正是因为“道”也存在于细小的地方,因为,“道”是一种隐含在事物内部的规律,必须对事物进行分析,才能逐渐的认识和掌握,只有对于细小的事物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产生宏观的眼界,事实上,那些缺乏宏观战略思想的人,对于微观事物的了解也是十分有限的,宏观和微观的关系都是相对于人的观察分析能力来说的,微观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也是没有穷尽的,从这一点上分析,微观也是宏观的,这就是宏观战略和微观执行的一种辩证的关系。

在战略执行中,宏观和微观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就是战略的相对性,所以,我们不能把宏观战略和微观战略绝对化,相对于一个班组和一个企业,那么企业的战略是宏观的,一个企业和一个行业,那么行业的战略是宏观的,一个地区和世界范围,世界当然是宏观的,因此,小中可以见大,大中也可以见小。

这就好比凡是轻易答应别人的,就难得守信用。凡是认为事情很容易的,就会遇到困难。对于圣人来说,会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处理好任何问题,这些问题中既包含相对简单的,也包含相对复杂的,无论是简单和复杂都不离“道”,圣人是掌握了“规律”的人,那么,事物还有难与易的差别吗?

九、企业战略的三个原则——我有三宝,持之保之

原文67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之保之。

一日慈,二曰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重读老子,我们仍然会觉得他的含义难以理解,何况与老子同时代的人们。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觉得老子的观点非常的“玄”,实际上,“玄”的含义只是意味深长而已。

老子也感言说:天下的人们,都认为我所说的“道”太大了,难以描绘出“道”的样子,这是因为“道”本来就不是可以让人看到的东西,如果,要找到“道”的真相,则必须从细小处观察。

战略也是宏观的,没有一定的高度不能看到它的全貌,但是,要真正把握战略的精髓,必须从细小处着手,再落实和执行战略。

老子说:在战略的执行上,我有三个最好的宝贝。第一个是慈善宽厚,第二个是勤俭节约,第三个是不做那些没有被经过检验的事情。

在战略的执行中,首先要有人力的支持,一个管理者如果没有人力的支持,或者虽然有人,但是,员工处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同样不能有好的人力支持,因此,执行的第一步就是要赢得人心,在老子看来,“慈善宽厚”是赢得人心的重要手段。

有了人心,管理者才能拥有勇气的力量源泉。

战略执行中,除了依靠勇气以外,企业自身也需要一定的实力,如果没有实力,就如同汽车没有油一样,而没有动力,而实力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勤俭节约是使自身增加实力的途径。

如果一切的条件都已经具备了,企业如同一条准备扬帆远航的船,战略的方向在哪里就成为最为根本的问题,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字的表面的意思是“不敢做天下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事实上,真正的内涵是,老子对待战略方向问题的严谨的态度,不去做那些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事情。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这能说明老子之于战略方向的把握是保守的吗?不是的。

鲁迅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人”“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老子并不是那个不敢吃螃蟹的人,而是一个用智慧思考的人,如果,要老子第一个吃螃蟹,按照他的战略原则,他会观察螃蟹的实际情况,同时,了解与螃蟹类似的生物是不是可以吃,如果,鱼虾贝类是可以食用的,那么,螃蟹属于同类自然有食用的价值,在经过一系列的论证和分析之后,证明螃蟹是可以食用的,然后再采取战略行动,这样就比较稳妥了。

“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要从别人以往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从而作为自己的战略方向的一个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航船不会在暗礁上碰撞,或在浅滩上搁浅。所以,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不做那些没有被人们验证了的事,那么就能保持长久的安全。如果没有慈善作为基础,逞一时的勇气,如果没有勤俭为基础,积累强大的实力,如果做那些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方向正确的事情,这样的行为就等同于进入“死地”一样,这样的战略执行,只会把企业带入危险的境地。

老子认为,上天对于人类也是慈善的,因为自然是万物之母,因此,一个管理者如果能够做到慈善宽厚的话,这样的行为就是与“上天”相应的行为,自然会得到“上天”的庇佑,这样,从慈善出发,进可以攻,而且能得到胜利;退可以守,而且防守也能稳固。这样才是到位的战略执行,反之盲目的行为则成为失败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