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20038500000021

第21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5)

好成就源自好方法,爸爸妈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孩子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有目标才能有动力,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孩子学出好成绩的前提条件。美国近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因此,爸爸妈妈要教育孩子明确学习目标,使他们认识到:今天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门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不断追求的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才会去努力学习。所以说,教育孩子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爸爸妈妈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首要任务。

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求孩子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大多数孩子在制订了学习目标后,却不知道如何去具体实现。因此,爸爸妈妈帮助或指导孩子制订具体的实现目标的计划和行动方案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制订计划也是培养孩子素质与能力的重要一环。在制订自己的计划过程中,孩子才会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全面考虑目标实现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才能使自己的全盘统筹和宏观、微观调控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帮助孩子确立目标和制订计划都必须是合乎实际的,脱离孩子的具体情况要求他去追求完美或者追求一个根本不可能的目标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那些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和孩子自己愿意照着做的计划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

除上述两个方面外,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何用心听课,及时复习以及记忆、思考、阅读、演算等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孩子通往学习成功的“金桥”。每个爸爸妈妈都应在具体方法上有效地帮助孩子,而不要只是一味简单地督促孩子“勤奋学习”。

让孩子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的质量。课前从身心、物质、知识方面做好准备,为课堂学习提供多方面保障,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许多孩子往往忽视学习过程中的课前准备这一细微环节,导致不好的学习状况始终得不到改善。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那么,父母应让孩子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1.心理上的准备

有的孩子只要一进课堂,就腻烦;一见老师进教室,就反感,觉得上课没意思,完全没有求知的欲望和向老师学习的谦虚精神,总盼着快点下课。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课堂学习往往收效甚微。

有的孩子进了课堂,觉得老师讲课有意思时就听,认为没意思时就不听.或不好好听,做他们自己的事或想他们自己的事,缺乏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呈现出一种无所谓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当然会使课堂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有的孩子一见老师进教室就分外高兴,总盼着上课时能向老师学点新知识,解决些新问题,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就能使课堂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还有的同学课下争分夺秒:下象棋、看武侠小说;聊起天来滔滔不绝:讲足球、讲歌星、讲前一天晚上看过的电视电影;或是为了某一问题和其他同学辩论得面红耳赤。上课铃响,人虽坐进了教室,而课间活动的兴奋余波仍未消失,待自己的心理平静下来时,老师的新课已讲过一半。

课前的心理准备也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态度是:以平静、轻松和愉悦的心情迎接新课和老师的到来;应该想到在新的一节课里自己又将学到新的知识和本领,从而感到兴奋,产生一种心理期盼。只有在这 种心理准备状态下进入课堂,才能确保获得听课的高效率。

2.生理上的准备

学习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大脑是唯一能够进行学习和思维活动的器官。要使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并在整个课堂学习中都能维持一种兴奋状态,就必须确保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休息。因为睡眠可以使脑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同时,还必须为当天的脑力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供应。

据调查,现在的孩子睡觉都很晚,由于睡眠不足,课堂学习中大脑的活动处于一种半抑制的疲劳状态,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有的孩子因为早上时间紧,不吃早餐,整个上午的学习是在饥饿状态中进行的。有的甚至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虽自我已感觉不出饥饿,但因身体长时间没有能量补充,血液中缺糖,大脑活动根本无法进入兴奋状态。特别是到上午第四节课时,一些不吃早餐的孩子常常因饥饿而使学习分心,连听课注意力都无法集中,何谈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还有的孩子课前做剧烈的运动,使血液汩汩流向肌体的各个部位,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这样也会导致开始上课的好长一段时间注意力不能集中,听课效率不高。

因此,想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首先须在生理上做好准备。它是课堂脑力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上好每节课的先决条件。

3.物质上的准备

上课的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在课前准备好上课的各种学习用具.如课本、笔记本、钢笔及其他必备文具,连课堂训练的草稿本也应准备好。

现在的课堂提倡精讲多练,特别是理科教学,经常有随堂训练。教师以小黑板或是投影幻灯迅速地展示出习题,没有做好准备的同学这时才知道去找学习用具,手脚忙乱地去找笔,找草稿本;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草稿本,也就胡乱去找可用于打草稿的东西,结果有时课本和笔记本也成了他们的草稿本。等到他们找到这些东西,课前做好物质准备的同学可能已做完了训练题,他们的时间也就这样给白白地浪费掉了。同时因为找东西中断了自己的听课思路,漏掉了新课练习的某一环节,为后续的听课又带来了不利影响,听课效率自然不会高。所以,每个家长都应该教育孩子养成上学前整理好书包、上课前做好课前物质准备的良好习惯。

4.知识上的准备

知识的准备主要是通过预习来实现的,应该说它是决定听课效率高低与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课前准备工作。由于在预习过程中了解了新课的学习内容,排除了听新课的知识障碍,课堂学习也就主动多了。若在上课时因涉及旧知识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那就说明上课前的知识准备没有做好,应及时改进和加强。

帮助孩子安排好自己的复习

有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课上听课,课下做作业,复习环节省略。这样致使所学的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间一长,所学的知识就会模糊、忘却、不系统,不理解的知识是最容易忘记的。因此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复习,并根据遗忘规律帮助孩子安排好自己的复习。

1.及时复习

复习贵在及时,这是由“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三组的孩子熟记一篇诗歌,第一组间隔一天复习;第二组间隔三天复习;第三组间隔六天复习。要达到熟记的统一程度,第一组孩子平均需复习四次;第二组平均需要复习六次;第三组平均需要复习七次。可见,复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复习的次数越少,效果越好。实验结果表明:复习能做到及时,可以提高熟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