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20038500000024

第24章 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孩子吃苦的习惯(2)

做家长的就应当像艾森豪威尔的父母一样,从小就让孩子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在劳动和生活中成长,从中培养自立自强的意识,为将来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础。如果孩子长到十几岁了,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那么,即使他学到了满肚子知识,也无法应用于实践。

现在,许多家长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懒,但其根源还在于家长教育不得法。其实,不论是原始社会,还是近代社会,孩子总是参与家庭生活的。只是这种参与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在主动参与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孩子会从巾找到归属感,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而且,随着儿童逐渐长大成熟,以及各种能力得到发展,会日益找到安全感。

专家认为,孩子真正开始做家务的年龄是2岁。大多数4~5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帮家里干许多活了。当然,大多数工作对小孩来说还太艰巨了,因此,要想让孩子积极地参与生活,可以从教他清扫地板上的灰尘这类简单的事开始。

劳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家务劳动中充分体现其活动的天性.而且,他非常乐意去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擦拭桌面上的灰尘。所以家长应早日花心思去教孩子动手做家务。

当孩子做完一件事后,不管这件事本身的大小,家长都应该对此表示高兴,让孩子知道他的工作得到了肯定,但忌用物质刺激,尽可能地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从培养孩子学做家务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要逐渐扩大劳动的范围。当孩子真正掌握了生活知识和本领,并能够付之行动后。孩子的自理能力随之增强,对他人的依赖也就会减少。这时,孩子才能算在生活上“自立”了。

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妈妈,你看,彩虹!”

“美吗?”

“美!”

“宝贝.你知道吗?彩虹其实就是阳光。”

“阳光?我们平时见到的阳光,为啥没有这么美呢?”

“因为在雨后,空中留存的雨雾把阳光折射了,从而产生了七彩的光芒。这阳光的折射,就像人生的挫折,折射使阳光美丽起来,挫折也会使人生美丽起来。”

“妈妈,我知道了,彩虹就是受了挫折的阳光。”

关于挫折教育,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在一些原始部族里,少年男子如果想拥有成年人的权利,被社会所接纳,必须要通过一次优胜劣汰的近乎残酷的考验;大人们把这些男孩放到一个没有人烟的、野兽经常出没的恶劣困境中,让他们品尝孤独和挫折的滋味,学会面对和战胜各种困难。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奋力挣扎返回部族居住地的男孩,才能被证明已是个成年人,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他才能享有成年人的一切权利。这种考验可视为人类早期挫折教育的雏形。当然,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挫折教育,不免有些惨无人道。现代社会里,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物质生活条件优越,更加重视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

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报道:

偏远地区有一个女生,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她的父母非让她报考全国顶尖大学不可,她不想去,可父母逼着她去,让她为祖宗增光。她违心地去了那所大学,在入学后的考试中,她的成绩列为第18名。这样的结果她这位当地的“状元”哪能

承受得了!妈妈在学校陪了她一个月,妈妈刚离开,她就跳楼自杀了。妈妈闻讯赶回学校,哭干了眼泪,一声一声地喊着:“是我害了我的女儿!

我当初不逼她,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啊!”

请问一下家长,如果这是你的孩子,你怎样对待?且不说孩子承受力如何低,抗挫折能力如何缺乏,单说家长爱女心切的良好愿望,不都付诸东流了吗?显然,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承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此同时,家长也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志愿与爱好,不应粗暴地强迫命令。

有一个城市人开车到郊外的田野上闲逛,除了有点想念老家,还想让儿子认认各种庄稼的叶子,能抓只螳螂什么的更好。没想到小男孩眼尖。扯着农民的衣襟喊了起来:“伯伯,你看你不小心,把高粱的根锄断了!这儿,这儿,那一排也是。只连着一点儿,你是不是没戴眼镜看不清呀?”

农民直起腰。扶着锄头笑了。他对小男孩说:“我不是看不清,我是故意锄断的。”转身问城市人:“你也不懂吧?这叫晒根,说起来就是折磨它,把它两边的根锄断,晒在日头下。过些时候来培上土,高粱就开始疯长,拼命地朝下扎根。俺这儿是丘陵山区,一到夏天,风大雨大,高粱没有结实的根,根本站不住。”

看城市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农民又说:“不光是高梁,小葱秧也是摆在地上晒几天,晒得焉焉的再栽,一沾水土,立马就活了过来,越发精神。”

人也是这样的,小时候不学会吃苦,长大了也脆弱,经不起风吹草动。风雨人生路,适当地晒晒孩子的根,很有必要。人生道路上既然困难、挫折没办法避免,那就只有加强磨难教育,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怎样培养呢?

①引导孩子认识到,抗挫折能力的强弱,决定人一生成就的大小。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没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不幸的事。所有为人类做出大贡献的伟人,都经历过无数次挫折,都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

②把考试失利这一挫折当成机遇。当成什么机遇呢?当成磨练自己意志的机遇.当成增长自己能力的机遇。

⑧在挫折面前要满怀信心。情绪不好时,不妨放开喉咙呼喊几声:

“我能成功!我能成功!我能成功!”面对挫折,决不退缩,决不半途而废,而应该千方百计去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④在生活、学习中,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别包办代替。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克服困难中增长能力。

⑤早晨或晚间,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坚持锻炼中经受挫折,有意识地多磨练他,每天早晨起来,督促他坚持跑步,不要心疼他。

星期天、节假日,同他一起去远足,去爬山,在奔跑攀登中锻炼他们抗挫折的能力。还可以和孩子下棋,特别是下残局,不要轻易认输,这才有利于增强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锻炼孩子的忍耐力

“奶奶,我要吃糖。”菲菲拽着奶奶的胳膊,噘着小嘴撒娇。

“菲菲乖,等奶奶洗完这件衣服就给菲菲拿。”

“不行嘛,我现在就要。”

菲菲继续缠着奶奶。奶奶动作稍微慢了点,菲菲一屁股坐到地板上,大声哭闹起来。奶奶慌忙扔了手里的活计,甚至来不及好好洗洗手,便脚不沾地跑去帮菲菲拿糖。

对于菲菲来说,等待是一件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情。在长期与奶奶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学会了使用哭闹这一招有效地对付奶奶。她知道,她哭闹得越厉害,她的愿望就越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得到满足。菲菲的这一杀手锏确实很管用,奶奶果然不敢怠慢了。为了防止菲菲无休无止地哭闹,对于她的要求,不管有多不合理,奶奶都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满足。

“我一秒钟都不能等。”菲菲说到做到。她的毫无耐性令奶奶十分苦恼,但一点办法也没有。

在生活中还会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孩子还没把面前的食物吃完,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另一些食物;在游乐场看到滑梯,无视小朋友排队轮候,硬要抢先去玩;上兴趣班,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就随便放弃,不再坚持;当欲望未能及时被满足时,就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如此种种,都是孩子缺乏耐性的常见表现。

如果孩子无法在小时候得到正确的“耐性”教育,长大后就要承受缺少耐性所造成的恶果。最明显的是,孩子会变得霸道,无法遵守社会规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此外,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绪牵制,当事情不符合心意时,无法忍受,不能静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承受不起挫折,甚至可能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生活欠缺目标,进而影响社会交往。培养孩子的忍耐力,我们有如下建议:

l.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要从小开始

哭闹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一种信号。通常的情况是,孩子稍一哭闹,爸爸妈妈便赶着救火般地提供服务。其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不乖,越来越难带。事实上,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应该从小开始,很多人都可能对这种观点产生疑问.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忍耐力会不会太残酷?其实,这是一种多虑。当然对于很小的孩子,忍耐的时间一定得控制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里,最多两三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这得视孩子和实际情况而定。只要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就可以着手开始训练计划了。一开始,不要太性急,在孩子哭闹几声后可以立刻满足他的要求,然后逐渐将这种时间延长,让孩子一点点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忍耐,因此,需要通过父母的行动传达给孩子这样一条信息:不管父母反映快速还是迟缓,他的需要总会得到满足。这样就可以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并足以鼓励孩子下次能等待更长的时间。

要让孩子确信父母不会忽视他,可以一边跟他说话,一边强迫他等待一小会儿。需要牢记的一点是,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习惯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因而他的忍耐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父母应该掌握时间,在他的哭闹升级之前及时满足他的需求。

每当孩子急不可待要做某件事情时,父母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帮助他理解他实现愿望的具体时限。比如:“我知道孩子饿了,等我们看完这个故事,饭就熟了。孩子的肚子就可以填饱了。”“你看看,这里有8个苹果,我们每天晚上吃一个,等到8个苹果吃完,孩子的生日就到了。”

类似这样的帮助孩子认识时间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他学会耐心地等待,而不是靠发脾气来消磨时间。

孩子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他不太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并且,其需求指向是他的监护人,因此,爸爸妈妈对他的照顾、赞许与温情成了他依赖的重要内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变得比较敏感,如果他提出要求,而你没有反应,那么孩子可能感到很困惑,他甚至会怀疑你

是不是还爱他。因为这些疑虑,你的没反应可能使他感到很焦虑。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因此,当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时,你应该马上做出反应,向孩子说明不能马上满足他要求的原因,并且给他一个可以接受的忍耐期限,而不是冷淡地处置一切。“孩子乖,等你看完了这本书我就过来。”‘等我喝完这杯咖啡,我们就去买玩具。”当然也可以采取别的方式提醒孩子他需要等待的时间,如给他一个小闹钟,让他搭好一堆积木,让他穿好一串珠子等。宗旨是既要让孩子学会忍耐,也要让他觉得没有受到冷遇。等孩子习惯了这一切,即便很着急,他也会学着干完手头的事情或等待你干完手头的事情再提出要求。

2.和孩子一起做耐力诩练

要对孩子进行耐力培养,家长应先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性格。孩子平时是否脾气特别暴躁?情绪表现如何?在进行耐力培养过程中,家长不可对孩子期望过高,否则很容易引起冲突: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不听话.一时冲动,打骂孩子,最终只会破坏亲子关系。所以说,在培养孩子的耐性过程中,以身作则也十分重要。如果家长本身就是急性子,就很难去培养孩子的耐性。

在培养孩子耐性的过程中,家长不妨采用以下方法:

(1)游戏中锻炼专注力

专注力是忍耐力的基础,如果孩子的专注力好,自然容易有耐性。

父母可多与孩子进行一些有助提高专注力的游戏,如“找不同”、“找出错”、砌图游戏,甚至简单的聆听故事,让小朋友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地专注做某一件事。

(2)达到目标有奖赏

孩子拥有目标,做事自然有毅力。当孩子渴望得到某些东西,家长可要求他先达到某些目标,作为正面回报。例如,孩子为画一幅画付出了努力,就奖励他一件玩具。孩子愈大,要求也就可以更加复杂一点,最重要是所订下的目标,必须是清楚、明确、合理的。此外,不妨善用“奖励卡”或“奖励贴纸”这些小道具,让孩子容易掌握自己的努力成果。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意志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在学习和智力活动中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它可以促使孩子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向既定目标前进。因此,积极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果断、自制、顽强等就会促进一个人智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意志品质如依赖、犹豫、执拗等,则会阻碍其智力的发展。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教育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那位母亲点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洗碗了?那位母亲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那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说,你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真正成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