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定养心
20043300000012

第12章 坐禅的调息(2)

佛教将呼吸分为风、喘、气、息四相:

风相:鼻中出入之息有声音;

喘相:息虽然无声,但呼吸结滞不畅;

气相:息虽无声也很通畅,但呼吸所出入的气息不细微;息相:呼吸不但无声、出入通畅,而且气息很微细绵长,若有若无,不易被察觉。

在这四种呼吸现象中,前三种都是不协调的,佛教称之为“不调相”,“息相”则被称为“调相”。南北朝时期的天台智凯大师说,“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即定。”也就是说,风相、喘相、气相均为影响坐禅、妨碍入定的;而“息相”不仅有助于入定、伏灭烦恼、发显般若智慧,还能使精神愉悦、身康、祛除疾病。

所以,所谓坐禅的“调息”,就是要将呼吸调整到“息相”的状态。平常人呼吸短促,气息也很粗,自己都可以听见,调整就是要使它从粗到细,从急到缓,从短到长,从浅到深。

那么,如何调整呢?

有两种方法:一是数息,二是随息。

数息就是数呼吸,一般从一数到十,只数出息不数人息。但有人认为不可一概而论,爱睡觉的人适宜数出息,而心比较散乱、妄想多的人则要数入息。这在禅定里叫“数息观”。

等自己的呼吸越来越微细时,自然就转成了随息。“随息观”,就是用意念看住自己的出息和入息,把意念和呼吸结合在一起,意念清楚地知道呼吸的出入并随着它出入,轻微柔细,犹如绵绵而欲断的感觉,这就进入了呼吸的调和相——息相。这时,心也突然间变得明净、安稳,仿佛整个宇宙都能透视一般,这就是坐禅进入了“止”的阶段。

数息、随息不仅是调息的方法,也是佛家调心入止的“六妙门”的组成部分,可以对治散乱。当呼吸调整好以后,我们就可以调心了。

当然,以上所说的是佛教的理论,从现实生活中看来,风相、喘相较重者,还是应该参加劳动及体育锻炼等,以改善心肺功能。

§§§第三节静坐调息的祛病法:

六字诀疗法

六字诀疗法是一种以“吹、呼、嘻、呵、嘘、嘶”六字呼吸法组成的保健疗法。天台智凯大师曾撰文记载,说六字气诀可以对治五脏病:“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嘶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雍处但言嘻。”

而发展到明清时代,六字气诀却成为广泛流行的健身法了,比如明代冷谦《修龄要指》中就记载了一首((四季却病歌》: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嘶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对比可见,《四季却病歌》实际上就是“六字气诀”,这说明,这套呼吸法不仅仅是佛教佛医学的功法,而且演变为民间的养生保健方法,而且至少在明代就广为流行了。

到了清代,养生大家徐文弼在他著名的《寿世传真》里,又总结出了一个歌诀:

嘘属肝今外主目,赤翳昏蒙泪如哭。

只因肝火上来攻,嘘而治之效最速。

呵属心兮外主舌,口中干苦心烦热。

量疾深浅以呵之,喉舌口疮并消灭。

四属肺今外皮毛,伤风咳嗽痰如胶。

鼻中流涕兼寒热,以四治之医不劳。

吹属肾兮外主耳,腰膝酸疼阳道痿。

微微吐气以吹之,不用求方需药理。

呼属脾兮主中土,胸膛气胀腹如鼓。

四肢滞闷肠泻多,呼而治之复如故。

嘻属三焦治壅塞,三焦通畅除积热。

但须六次以嘻之,此效常行容易得。

简单地说,六字气诀疗法是通过每一种呼吸法的特定吐字口型,相应地调整某一脏腑机能,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1.嘘字诀:坐或立式,怒目瞪眼,按念“嘘”字的口型吐气,以鼻吸气时,眼微开,口轻闭。对治肝脏热邪、目赤多泪等。

2.嘶字诀:立式,双手擎起,按念“嘶”字的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下。对治肺部疾病、咳嗽、痰阻上焦、寒热烦渴等。

3.呵字诀:两脚放开,两手十指交叉举过头顶,按念“呵”字的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松。对治心脏疾病、口腔溃疡、口苦、心烦等。

4.吹字诀:坐式,两手抱膝,按念“吹”字的口型吐气,吸气时松手。对治肾脏疾病、腰膝酸疼、体弱阳痿、耳鸣等。

5.呼字诀:坐或立式,撮口,然后按念“呼”字的口型吐气,吸气时口轻闭。对治脾脏疾病、胸腹气胀、痰阻脾胃等。

6.嘻字诀:卧式,按念“嘻”字的口型吐气,吸气时口轻闭。对治三焦疾病,具有助消化、通便等功能。

在念这六个字时,我们要注意的是,一呼一吸为一次,单用某字诀时每字诀24~3 6次,六字诀依次同时用时每字诀6次。同时,必须只动嘴吐气而不出声,要做到轻柔缓慢,感觉仿佛有很柔和的气缓慢地流过鸣等。

5.呼字诀:坐或立式,撮口,然后按念“呼”字的口型吐气,吸气时口轻闭。对治脾脏疾病、胸腹气胀、痰阻脾胃等。

6.嘻字诀:卧式,按念“嘻”字的口型吐气,吸气时口轻闭。对治三焦疾病,具有助消化、通便等功能。

在念这六个字时,我们要注意的是,一呼一吸为一次,单用某字诀时每字诀24~3 6次,六字诀依次同时用时每字诀6次。同时,必须只动嘴吐气而不出声,要做到轻柔缓慢,感觉仿佛有很柔和的气缓慢地流过舌头和牙齿;所念的字虽很轻柔,但心中却会全神贯注,字字分明,而且要心里放松,不可紧张。

佛教养生认为,这六个字奥妙无穷,它不仅可对治五脏疾病,而且还可以治疗身体机能的失调,如身体感觉到冷时可练“吹”字诀,感觉热时可练“呼”字诀,关节疼痛时可用“嘻”字诀,疲劳乏力可用“嘶”字诀,“嘘”字诀可散痰,“呵”字诀可除烦。

§§§第四节心念与呼吸的结合:

“十二息"治病法

呼吸是人体最平常的生理活动,如果我们运用得当,甚至可以治病。佛教医学中有一种“十二息治病法”,即通过心中观想来配合呼吸运动,用以治病。客观地说,这是一种心理治病方法,在佛教中称为“作意”,其有多大疗效、是否符合现代医学科学,我们不做评价,现仅将其视为佛教的一种医学现象加以介绍。

这种呼吸治病法,简要地说,就是在一呼一吸间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出种种观想,具体分为十二种气息:上息、下息、满息、焦息、增长息、灭坏息、暖息、冷息、冲息、持息、和息、补息。

上息:如果身体患有沉滞向下的疾病,例如腿脚肿痛、妇女带下等,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要观想气息轻而上升。

下息:如果身体患有虚浮之病,例如哮喘、气短等,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观想着气息深而下降。

满息:如果身体患有枯瘠之病,例如久病消瘦、疲乏无力,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观想着气息充满全身,增长力量。

焦息:如果身体患有臃肿之病,例如水肿、浮肿等,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观想着气息焦灼其体。

增长息:如果是身体瘦弱、气血不足的人,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观想着气息可以增长气血。

灭坏息:如果身体虚胖、肥满,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观想着气息可以灭坏机体。

暖息:如果体质偏寒,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观想着气息在出入时,身中如火炽一般温暖。

冷息:如果体质偏热,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观想着气息在出入时身体清凉。

冲息:如果感到内脏壅塞不通时,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观想着气息的力量能冲过去,打通壅塞。

持息:如果感到肢体战栗不宁时,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观想着气息的力量能使之镇定。

和息:如果感到身心不调、烦躁不安时,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观想着气息出入绵绵,可以帮助身心调和。

补息:如果体质较差、气血衰弱时,那么在呼吸的时候,心中观想着气息具有补养作用,善于摄养,可以滋补身体。

佛教认为这十二息治病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呼吸达到祛病的目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再次强调,这是一种心中意念法,是一种心理暗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