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的孩子顶呱呱
20045600000018

第18章 学习本是一种乐趣(4)

我说:“呱呱你还记得前几天看得火箭模型吗?火箭升空速度很快,可是如果在制造火箭时如果谁着急,匆匆忙忙而少了一个小小的零件,火箭都不可能升空。对不对?”

呱呱问:“火箭会不会直接从天上掉下来呢?”

我说:“这个要看哪个零件了。火箭的速度很快,你的行动每天也很快,妈妈叫你火箭手吧。”

呱呱笑了,问:“妈妈,你说我以后能不能去造火箭呢?”

我摸着呱呱的头说:“谁都有可能啊,不过最要紧的是现在不能急急忙忙,丢三落四。”

呱呱点点头。

我说:“那今天睡觉前把第二天上学用的都整理好吧。你自己来整理,妈妈等着看你的成果,好不好?”

呱呱说:“嗯,今天肯定能记住。”

晚上,呱呱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摊在桌子上,然后一个个往里装,一边整理一边自言自语:“橡皮、铅笔、语文书、写字本……”我看着呱呱在整理,不去打扰他也不发表看法。不一会,呱呱问:“妈妈,我的学生卡呢?”

我说:“你自己找找。”

只听到呱呱“哎哟”一声,我忙走过去一看,呱呱为了钻到桌子下拿掉在地上的学生卡而碰到了头。

呱呱一边揉着头,一边无辜地说:“妈妈……”

我给呱呱揉了揉头,说:“火箭手是不是又着急了呢。”

呱呱笑了笑说:“妈妈,火箭手保证以后不再碰到头。”

我说:“火箭手不能碰到头,也不能碰到其他地方,要不然你会疼的。”

人的性格与做事风格有时候很难改变,但是在犯错后,总会有所经验,有所收获。呱呱在一次次的犯错之后,他开始慢慢改变。

有的爸爸妈妈在看到孩子因为一件小事没做好后,就大声斥责。比如,有的孩子考试没考好,妈妈就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这道题这么简单都做错了,你一天怎么学的?”有的孩子因为匆忙没有穿好衣服,有的妈妈生气地说:“看看你这德行,衣服穿成这样,我说了你几百遍了,怎么就是记不住?

你这脑子怎么长的?”

人是人,不是神,所以,人总会有记不住的事情,也总会有缺点,爸爸妈妈在要求孩子做到完美的时候本身就是个误导。当孩子犯小错可以改变时,不要将小错无限扩大,更不要时时都用一个错误教训孩子。

做事像个探索家

有一次,我在超市里看到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在玩一个坦克模型,男孩好像很想知道这个玩具里面装的是什么,就拿起模型敲打地板。超市的售货员看到了,就大喊一声:“这是谁家的孩子?”男孩的妈妈急忙赶过来,拽着孩子就说:“你又在做什么?就知道破坏东西,赶紧给我放下。”说着,那个妈妈拽走了孩子。孩子也许永远都不知道,他只是想知道那个到底是什么而已,为什么这些大人都这么凶?

我在想,这个男孩以后还会不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感呢?好奇是人的本性,也是我们人类探索世界的内在动因。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孩子从小失去了好奇心,没有了内在动力,以后的学习哪有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与探索又从何而来呢?

呱呱小时候,看到新奇的东西就想去触摸,一岁多时总喜欢用牙咬一咬,到两三岁时拿着玩具会一个人琢磨半天。

记得那回家里刚装上电话,呱呱也就两岁吧,他一听到电话铃响就赶紧跑到电话机前,学着大人的样子,拿起话筒说话,有时候拿反了,一个劲地“喂,喂”。听不到声音时,呱呱就着急地跑过来告诉我:“妈妈,电话坏了。我去修。”

说着就去找工具。我赶紧去看怎么回事,结果发现电话机并没有坏。

我说:“电话机没有坏。”

呱呱拿着钳子,说:“刚才没声音。”

我说:“咱们再试试吧。你找找王阿姨家的电话,自己来拨一下。”

呱呱放下钳子,按照号码拨过去:“妈妈,嘟嘟在响。”

“喂。”王阿姨在说话。

“妈妈,阿姨在说喂。”

“你也说话,告诉阿姨你是谁。”我对呱呱说。

呱呱也说:“喂。我是呱呱。”

呱呱听到阿姨在说话,问我:“妈妈,阿姨在电话里做什么呢?”

我给呱呱说,稍等会,然后我和王阿姨说了会话,刚放下电话。呱呱就问:

“妈妈,电话里能装下我吗?”

我笑着对呱呱说:“王阿姨家也有一个电话,我和阿姨用电话来说话的时候,声音顺着电话线就传过来了。”我想如果把电话原理现在讲给呱呱,有些复杂。

呱呱似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过也没有说什么。我回厨房继续做饭,等到饭好后,我叫呱呱来吃饭时,发现呱呱正坐在地上摆弄电话和电话线。

我走到呱呱面前,大吃一惊:电话线被呱呱用剪刀剪成了好几段,电话机的接头被呱呱拔下来仍在地上。我刚要说话,呱呱拿起电话线高兴地说:

“妈妈,把这个电话线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声音就能顺着电话线传过来了。”

听了呱呱的话,我没有斥责呱呱的行为,而是拿起呱呱剪断的电话线和呱呱对话,之后我说:“你看,这样只有电话线是不是不够呢?电话线能把声音转化成一种电流,电流到另一头又转成声音了。这中间有个过程呢。”

呱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拿起电话线在看。

等到先生回来后,看到呱呱的杰作哈哈大笑,不但没有批评呱呱,反而说我的解释成就了一个探索家。先生给呱呱又讲了一遍电话机的工作过程,之后我们只好再请人修好电话机。

正是我们的“纵容”,呱呱越来越喜欢拆拆看,只要不伤及他的安全,我们都不会干涉他。有一次,呱呱把姑妈给他买的新玩具拆卸了,姑妈看到了零七八碎的玩具,觉得很可惜。我说:“呱呱做事很像探索家嘛。”

后来我给呱呱姑妈解释了一番,姑妈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亲戚们都说你宠着孩子了。不过你这种教育还真特别。”

.孩子是需要爱的,但是我们没有宠坏他。呱呱对玩具等物体的好奇引起了他的“探索”,我觉得这是件好的事情。如果能让他的这种“探索”发挥在学习上,岂不是件很好的事情吗?所以,每次看到呱呱在拆卸玩具时,我都会说:“呱呱探索家,发现什么了吗?”呱呱都会沉思般严肃地说:“马上。”

意大利教育家马拉古奇在《其实有一百种》诗中这样写道: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只手,

一百个念头,

一百种思考方式

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

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

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

去歌唱去理解.

一百个世界,

去探索和发现.

一百个世界,

去发明.

一百个世界,

去梦想.

孩子有

一百种语言

(一百一百再一百)

但被偷去九十九种.

学校与文明.

使他的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孩子:

不需用手思考,

不需用头脑行事,

只需听不许说。

不必带着快乐来理解.

爱和惊喜,

只属于复活节和圣诞节.

他们催促孩子

去发现已存在的世界,

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

他们偷去了九十九个,

他们告诉孩子:

游戏与工作

现实与幻想

科学与想象

天空与大地

理智与梦想

这些事

都是水火不容的.

总之,他们告诉孩子;

没有一百存在,

然而,孩子则说:

不,其实真的有一百!

正是如此,孩子的拆拆看也有一百种甚至更多的探索,而我能做的是不去教训他,不去打扰他,让他继续探索,继续发现更多新奇的世界。

当然,孩子在家里拆卸的玩具之类物体时,家长应该给予合理的引导,当触及到电等危险时,应该告诉孩子哪些是危险的,以及可能的后果。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探索,也要懂得珍瞄自己,保护自己。

5.“专家”的良策与培训天才”

“专家”的良策

一听到“专家”,我们很多人都会肃然起敬,因为专家是杰出的人才,他们对某一事情的发言最令人信服。可是往往就是这样,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很多家长太过相信“各路专家”的话,反而迷失了自己,耽误了孩子。

我这样说,并不是否认专家,我只是否认那些打着“专家”旗号的人。

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专家说婴儿应该吃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食品,她立即买来给孩子吃专家所说的食品。等到第二天,一看报纸,另一位专家却说婴儿刚出生不久不能吃维生素食品,应该多喝含有维生素的奶粉,同事赶紧给孩子买来含有多种维生素的奶粉。等到第三天一看,还有一位专家建议让婴儿多喝含有矿物质的奶粉。同事又去买含有矿物质的奶粉。

等到买来含有不同物质的奶粉回来后,同事才发现,不知道如何分配这些奶粉。最后,一家人决定,将不同种类的奶粉分类,早上喝一种,中午喝一种,晚上再喝一种。这样一来,就把“专家”所说的各种营养都给孩子补上了。

我听了后不禁愕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幸亏,她只听到三个“专家”这样建议,如果听到十个、二十个这样“专家”的建议,岂不是孩子要分十分钟一个种类的来喝?

如果说这个时代不缺什么,我想不缺这样的“专家”。

一位老同学嘱咐我暑假时期给他孩子报个学习班,并且千叮咛万嘱咐,多听听那里“专家”的意见。当我按照地址到达后,我才发现满屋子的家长带着孩子都在等待“专家”。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才隐约听明白了,这里“专家”的建议很简单——扬长避短、多面撒网。

当说到自己孩子有弱项时,“专家”便会侃侃而谈:“让孩子发挥强项,避免弱势。物理比较高分,就让孩子选择物理强化班。下一个!”

“我孩子什么都不太强。怎么办?”

“多面撒网,总能捞到鱼。这里很多课程,让孩子多听听。”

就这样,“专家”的话总是很简单,在家长听来,也总有道理。一个个家长带着孩子满意而归,因为大家在“专家”指导下,找到了要学习的班。

我问旁边一位妈妈,“这么多课,孩子学得过来吗?”

这位妈妈说:“这都是专家根据孩子的特点建议的,总能有收获的。专家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呗。”

是“专家”提出的建议更独特,还是这些“专家”真的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家长们培养出期望中的“龙”和“凤”?我想这样的“专家”不是太高明,而是他们紧紧抓住了家长的心。正因为如此,家长也更加迷信“专家”的话——“既然是专家说的,那就照办”。

可是谁为这样的话而买单?

只有满怀期望的家长和无辜的孩子。

我想说的是,真正的专家肯定会告诉家长们,让孩子暑假好好玩,让孩子慢慢长大。因为真正的专家明白,孩子的成长不是各种“专家”催生出来的。

我们的社会需要专家,需要为人类带来福祉的专家,而不是那些只知道看着家长腰包的“专家”。我想家长朋友都是爱孩子的,都是希望孩子更出众的,那么就不要盲目地听从号称自己是专家的人的话,更不要逼着孩子也去服从。

偶像的意义

呱呱四五岁时,我买来一本有关科学家故事的书,每天给呱呱讲。有一天,我讲到爱迪生的故事时,呱呱说:“为什么爱迪生小时候很笨,长大了就发明很多很多东西呢?”

我说:“爱迪生并不笨,只是他的老师觉得爱迪生做的小板凳不好看,就认为爱迪生笨手笨脚的。”

呱呱说:“妈妈,我想和爱迪生一样,发明好多东西。”

我高兴地说:“好啊。”

为了让呱呱有心记住这些科学家,我从书店买来几张科学家的画像。周末,我和呱呱一起将画像贴好。我建议呱呱把每个科学家的名字写在下面。

呱呱很高兴,拿起铅笔认真地写好每个科学家的名字。呱呱写好后,拉着爸爸挨个看,让爸爸看的时候,还不忘记给爸爸讲科学家的小故事。看着呱呱有模有样的姿态,仿佛他自己也是个科学家。

这些画像一直伴随着呱呱成长。

呱呱上小学三年级时,特别崇拜科学家爱因斯坦,并把爱因斯坦说过的话全部摘抄下来贴在爱因斯坦画像下面。他说,每天在看书的时候,就觉得精神百倍。

其实,呱呱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喜欢听流行歌曲,也喜欢明星,但呱呱没有把这些明星的画像挂在屋里。有一次,一个朋友带着他家孩子到我家做客,他的孩子上初一,呱呱上初二,朋友的孩子看到呱呱墙上贴那么多科学家画像就很奇怪,问呱呱为什么不贴一些歌星的画像,那样才跟得上时代。

呱呱说歌星都是暂时的流行,这些科学家更有意义。

正如呱呱所说的,这些科学家虽然不在人世,但他们能让后人永远缅怀。

一次物理小测试后,呱呱回家后觉得自己做得不理想。我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在做题时没想到,而考试结束后发现了呢?”

呱呱说:“当时考试时间紧,就剩下十五分钟了,读了一遍题目,就开始做题。等交完卷子才发现有漏洞。”他说他做题经常为了抢时间,导致思考的不够周全。说完,呱呱有些后悔,也有些沮丧。

我看到呱呱对自己要求严格,很是高兴,但不能让呱呱失去前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