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的孩子顶呱呱
20045600000019

第19章 学习本是一种乐趣(5)

我说:“呱呱你看这墙上的科学家画像,还记得你小时候写他们的名字吗?那时候,你写得很认真,一笔一画。妈妈知道你在学习方面,一直以这种认真态度来对待。除此之外,你还能从科学家的画像里看到什么呢?”

呱呱说:“我觉得他们很伟大。”

我说:“是的,他们确实很伟大,我们只看到他们伟大成功的结果,可是你要知道,他们的成果不是一瞬间或者每个发明都那么顺利的。一个实验有可能做一千遍,而且有的可能并未成功。但是他们没有停下来,失败一次总结一次,然后满怀热情,再继续实验。我觉得这样的胸怀和态度更让人佩服。”

呱呱沉默了几秒钟,然后笑着说:“妈妈,我懂了。”

看到呱呱露出平日的灿烂笑容,我也笑了。在学习与生活中,任何的挫折与失败都可能发生,而接受现实的态度与继续前进的热情不能丢失。我要让呱呱知道,在学习中,不仅要知道自主学习,而且要知道遇到困惑时怎样面对。

平常的心看诗”天才”

看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认为我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把孩子当做“天才”、“未来的科学家”培养。事实上,并非如此。我让呱呱从小接触科学家的故事,是希望他能对生活产生广泛的兴趣。

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家长会,听到两三个家长在讨论天才教育。

一位家长说,最近他带着孩子去参加某辅导班,培训老师说每个孩子的智商都很高,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能出国留学,而有的孩子连普通大学都考不上呢?原因在于家长没有帮助孩子们将“天才的潜能”

挖掘出来。

接着,也有一个家长说,现在抓孩子学习已经有些晚了,看了某电视节目,人家从孩子生下来就进行双语教育。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个“天才”都毁在了自己手里,为了能挽回损失,那就从现在开始对孩子进行“天才训练”。

几位家长表示赞同,也都表示要好好培养孩子,他们的眼里流露着希望与激动,接着开始讨论上哪些“天才课程”有助于挖掘孩子的天才潜能。

听到这里,我想告诉家长们,所谓的辅导班宣传的“挖掘天才的潜能”

只不过是为了吸引家长们而已,如果真的如此,他们各个也早就是天才了。

有的超前学习班更是打着培养“神童”的旗帜招生,有的学习班对家长承诺,让孩子在两岁认识几千字,三岁背几千首诗,六岁能全部学完小学阶段的课程,等等。家长们面对这样的宣传动心了,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个天才,也期待天才的光芒能照耀在自己的家里。家长的这种盲目崇拜更是令“天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然而,事实证明,单调的培训不仅让孩子们反感学习,而且局限了他们的各种潜能。比如,十天之内快速识字的结果是孩子连童话书都不愿意碰,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好奇心都被周围的培训所限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而所谓的“天才培训班”,只是负责把幼小的孩童培养成只会识字、背诵诗经的麻木的“天才”,孩子们何来的兴趣,哪敢有什么要求和愿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孩童时期并没有接受天才的培训,也没有被认为是未来的天才,据统计,在诺贝尔获得者中,大部分的获奖者在幼儿期并没有接受所谓的“培训”,反而是无忧无虑地玩耍。当然,在今天儿童教育发展研究中,很多学者都赞同在儿童适当的时期给予适当的教育是必要的,但过早地、过多地塞给孩子“天才”的知识,只会把孩子们潜在的“天才”能力活活灌死。

“天才”一词的定义是,拥有一定的天赋,包括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天生有资质的人(如体质、嗓音等)。天赋是遗传性,不可能依靠后天培养而获得,良好的后天教育可以让天赋得以发挥;经过后天教育而成才的人并不能称为“天才”。但是很多家长却认为,只要精心培养,孩子就会成为天才。

有一次,呱呱和我通电话时,几个年轻的同事夸赞呱呱是个优秀的孩子,还懂得经常和父母交流,接着就向我请教:“大姐,你家孩子是个天才吧,你给我们说说孩子从几岁开始实施天才教育更能起作用?”

我说呱呱很普通,我也从来没有实施过特别教育,连辅导班都没有报过。

年轻的同事都反问:“没有实施天才教育?怎么可能呢?专家说了,从怀孩子开始,就应该天天给孩子说‘宝宝是个天才,是爸爸妈妈永远的天才’,这样就能让孩子生下来就确信自己是天才。”

一位80后同事说:…要敢想,才能培养出天才来’,这句话现在很流行。

我已经决定了,我虽然不是天才,但我一定要培养一个天才来。”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梦想,这样的信仰,家长们为之付出。可有多少孩子正是在这样的梦中被压垮,又有多少个孩子选择逃离这样的梦境。

因此,我要告诉家长们,要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但不要盲目崇拜“天才”,更不要把孩子强硬地培养成“天才”。

会考试也是一禾中能力

考试需要特殊的呵护吗

有一天,一位同事对我说,他建议国家应该在孩子高考的期间批假。

我有点吃惊地说:“不用吧。”

同事说:“孩子高考多大的事情,万一孩子出个事情,家长不在身边,孩子怎么办?”

同事解释的理由也许有可能,但是孩子这一生难道就一次高考吗?上大学会有考试,大学期间也有考试,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会有人职考试、面试,等等,难道都有“万一”吗?难道国家都应该给父母批准这些考试的假吗?

我想这样的假期如果真正批准了,那么我们的孩子何时才能自己去面对未来一次次的竞争?未来与世界的竞争,我们的孩子可以吗?

这让我想起每年高考时,家家户户对孩子的呵护。父母们请假专门为孩子护航,孩子进去考场,家长们在考场外翘首等待。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休息好、吃好,特意为孩子到星级酒店包房。这也导致高考期间,各个宾馆酒店提供高考套餐经营模式。而各个城市也直接参与对高考的特殊照顾,高考期间不得施工、鸣笛。孩子们在一片呵护的寂静中参加考试。

全家都在为高考准备,整个城市在为高考做特殊照顾,整个国家都在为高考提供规章制度。很多家长认为这样做还不够,不能仅仅对高考的孩子照顾,也需要对中考、小学考试、幼儿园考试的孩子照顾到。理由很简单,幼儿园考不好就不能进好的小学学校,小学考不好不能进好的初中学校,初中考不好不能进好的高中学校,等等。如此而来,人这一辈子参加的考试很多,每个考试都需要特殊照顾。当孩子适应了这种特殊呵护,走出国门的时候,全世界都应该照顾中国的孩子们?外国考试很重视一个人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连参加考试的能力都缺乏,那么他还能胜任什么呢?

我想这些特殊的呵护背后远不止这些。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对孩子说:“儿子,妈妈就在考场外面等你。肚子疼什么的,就跑出来告诉妈妈。”孩子记住了,只要一不舒服,就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一位五十多岁的妈妈拿着手机,着急地说:“儿子,你就在考场门口等着妈妈,妈妈给你拿了家里的水。别和陌生人说话啊。”打完电话,这位妈妈自言自语地说:“这考场连个空调都没有,天气这么热,哎……”这位妈妈看到我后,说:

“看你像个老师,你们也提个建议,孩子们考试多难啊,应该多照顾照顾孩子。”

我笑着说:“孩子们都这么大了,知道怎么考试。”

这位妈妈说:“哎哟,我们家孩子考试,我从来都不缺席,他在里面考,我在外面晒着,只要孩子能考好,晒着也值。”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孩子们需要父母这样吗?

呱呱参加高考时,我和先生都没有提出要陪他去考场。考试前一天,呱呱和几个同学看了考场,然后回家对我们说看到很多叔叔阿姨去看考场,他还以为这个考点是成人考试呢。

我说:“估计是考生家长吧。”

呱呱说:“你和我爸可千万不要去啊,我自己的考试我自己可以处理好。”

我说:“我和你爸爸也没说要去,只是想着明天估计家长去的多,那么多家长去了,无形中给你们压力。”

呱呱说:“我们考试,家长们都跑到那里凑热闹,真不能理解。”

我说:“家长们也是好心。”

呱呱不解地说:“好心办了坏事,考场门口乱哄哄的,保安不让家长们进去,家长们一个个气愤地要吵架。不知道的还以为出什么事情了呢。”

孩子们的考试已经变了味道,可家长们并不知道自己也在努力营造着这味道。

有一天周末的晚上,我看到一个少儿选秀的电视节目,参赛的孩子年龄大概是4~10岁左右。我一般不喜欢这些选秀节目,我认为成人参与者有伪装的成分,而且这些选秀可谓是变相的考试,打出分数、评出等级。而少儿的选秀节目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看着看着,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每个孩子上台表演一个节目,有的孩子是唱歌,有的是跳舞,有的是说快板。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表演都很出色。而到最后节目主持人说只给前三名的孩子颁发奖杯,听到这时,十个孩子站在舞台上有些不安了,都朝主持人看去。主持人刚念完获奖者名字,落榜的七个孩子都哭了。尽管主持人一再安慰,但几个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无不让人难受。

当主持人问一个男孩:“咱们是男子汉不哭啊,来,咱们下次拿个大奖,好不好?”

小男孩哭着说:“嗯,我下次一定给爸爸妈妈拿个大奖杯。”说到这里,镜头给了孩子妈妈,这位妈妈很是感动,满脸是泪水。

比赛是个游戏,我想孩子们玩游戏知道游戏规则,也都希望拿到奖杯,因为能拿到奖杯是种自豪。可是如果没拿到奖杯并不说明是坏事。更让人不解的是,孩子们在舞台上表演或者参与比赛应该是快乐和开心的,反倒最后却是悲伤的。而恰恰是这样的选秀,不知道又有多少爸爸妈妈们趋之若鹜,希望能让孩子一夜成名,希望孩子成为小童星。可是如此幼小的孩童,面对失败时,面对落榜时,恐怕擦拭的不仅仅是泪水。

我在想有的孩子可能会记住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以后害怕考试或者比赛,也有的孩子在成长中会度过这个坎。而我更希望当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参与这些选秀节目时,能让孩子开心地参与,高兴地离开,而不是流着泪水,满心的悲伤。

考试是个平台

我一个女同学对我说,她每次考试前都必须上好几次厕所,否则在考场上总觉得想上厕所。她的这种考试心理直接导致她神经紧张。她说她参加高考的数学考试时,考前一直拉肚子,跑了几次厕所,最后喝了一片药才好。考试一结束,她就往厕所跑。类似这样的现象也有很多,现在医学上称之为“考试综合征”。也许有很多原因导致这种病症的发生,但我想主要原因是将考试恶魔化了。

呱呱从幼儿园升小学时要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升入小学。呱呱在回家的路上对我说:“妈妈,考试是什么?”

我说:“考试就是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或者写出来。”

呱呱低着头说:“可老师说考得不好的小朋友不能去上一年级。”

我摸了一下呱呱的头,开心地说:“我们呱呱很想去一年级,是不是?”

呱呱说:“嗯。”

我说:“考试和平时在幼儿园玩的时候一样的,比如老师让每个小朋友表演个节目,或者让你画一幅画。”

呱呱听了后,高兴地说:“妈妈,这些我都会。”

我说:“妈妈也知道呱呱都会。我们抓紧回家吧,爸爸在家里等着急了。”

第二天,呱呱还是和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因为他知道他要参加的考试和平常在幼儿园一样。

我把呱呱送到幼儿园门口,和平常一样告诉呱呱:“妈妈一会来接你。”

呱呱摆摆手,对我说:“妈妈再见。”

看着呱呱高兴地进去幼儿园后,我准备转身离开。旁边的一位妈妈不经意地说:“孩子今天考试呢,你不知道吗?”

我说:“知道,昨天老师说了,孩子在里面考试,我正好还有事情要办呢。”

那位妈妈说:“等等再办吧,孩子这么重要的考试,万一孩子有什么事找不到你不就麻烦了吗?”

我笑着说:“我已经给孩子说过了,有什么事情问老师就可以了。”

这位妈妈说:“你真行。你看我们家孩子,刚才还哭着说不考呢。你说现在孩子,干什么都考试,一提起考试就吓人。哎……”

是啊,就连这位妈妈自己都把考试说成吓人的事情,孩子能不哭吗?

看着这位妈妈紧张和焦虑的神情,我想我不能在这里等待。

我办完事情后,幼儿园的考试也快结束了。呱呱见到我,高兴地说:“妈妈,我可以上一年级了。”

我知道考试结果不会这么快出来的,但我还是对呱呱说:“呱呱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