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就是取经路:西游记:直指人心的智慧
20047500000026

第26章 唐三藏与六贼的战斗

唐三藏开始西天取经的路途伊始,就下决心降伏心猿、打煞六贼。心猿的降伏还算理想,对悟空几次放逐,悟空最终都回心转意,一心一意地保护唐僧。那么对六贼的战斗又如何呢?

一路上,悟空曾多次提醒唐僧,防范六贼。走到黑水河时,听到水声震耳,唐僧就大惊说:“徒弟呀,又是哪里水声?”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悟空感到好笑,说:“你这老师父,也太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四个人,怎么偏你听到什么水声?你把《心经》又忘了?”唐僧不服气,就问悟空:“《心经》一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你说我忘了哪句了?”悟空是说唐僧忘记了《心经》讲的道理,唐僧认为悟空在说他忘记了内容词句。所以悟空教导他的师父:“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们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音,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这就是所谓的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疑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么能上西天呀。”

唐僧听了心里称是,就把《心经》背诵得更勤勉了,时时背诵,希望能念念不忘,祛褪六贼。但是一念疏忽,还是被六贼钻了空子。

话说唐僧四人西行旅途已过多半,渐近西天。走到了金平府慈云寺,这里的僧人听说是东土来的和尚,又是唐王的御弟,纷纷称奇,见礼过后,热热闹闹地把师徒请进了方丈,不用分说,招待丰盛斋饭。师徒四人想着以往化斋的艰难,不由得欢喜。吃了斋饭,在旁的众僧人又一起挽留唐僧,说今天是正月十三,晚上就开始有灯会了,到了正月十五最热闹了,不仅处处点灯,夜夜歌舞,还有个节目叫“金灯桥”,是上古就留下来的节目,非常具有文化和考古价值,并且视觉效果震撼。灯会一直到正月十九,机会难得,你们走过路过可不能错过呀!

这都是些什么和尚呀!出家人做在家人的事情,来了个外国的和尚大家围着看,晚上还要看灯节,一看就要从正月十三看到十九,还有时间念佛吗,就是嘴里念,心里想的也是灯会吧!可见出家人未必是真和尚,身体出家了,可能心还没有出家。

可能是被僧人们热烈的气氛感染,唐僧一念之差,就留了下来。连看了两天灯会,越看越有趣。到了正月十五,早早吃了晚饭,就和寺里众僧高高兴兴地进城看金灯去了。后果可想而知,正看得眼花缭乱,心驰神往的当口,哪想到乐极生悲,被三个犀牛精化作假佛摄走,才有了唐僧的第七十六难:玄英洞受苦。

本章的判词里说:“喜怒忧思须扫净,暂挺暂住坠三途。”唐三藏西行即将成就,一时放松,贪图玩乐,宽了禅性,魔头马上趁势而入,才有此一劫磨难,完全是唐三藏自己惹的祸。

《心经》里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贪图感官的享受,包括声色、美食、美味,或是身体的舒适,或是心理的满足,都是外在的快乐,会让人忘掉寻找内心最本质的快乐,转而舍本逐末。但是外在的快乐从来不长久,执著外在的快乐,失去后必然痛苦、沮丧。而不断追求这些外在快乐的过程,也必然是苦多于甜,痛大于乐,结果是使我们陷入不断的错误轮回中。

吴承恩由此发感慨道:“起念必然有爱,留情必定生灾。”

正是因为“眼耳鼻舌身意”的难防,才又被称为六贼,不仅是我们凡人,连唐僧这样发誓成佛、时刻提心精进的好和尚,也被六贼钻了空子,受了惩戒。

出家人做善事不做恶事,只能保证是个好人,未必能成好和尚;如同我们遵守公司纪律,是个好员工,但是不能保证我们事业就能成就。不论我们是凡是圣,也不论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要想达到目标,斩断六贼,心无旁骛,不受外界干扰,都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