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绕着地球去旅行
20054600000015

第15章 亚洲(11)

来老挝之前本以为这里的消费低,没想到对于外国人来说并非如此。入住旅馆后,我们几个到街上的小超市买东西,带着一大堆啤酒之类的战利品回到旅馆,旅馆服务员好奇地问我们啤酒是不是5000基普买的,我们说不是;服务员又问:“那么是6000?”我们又摇摇头;服务员问那到底是多少钱买的?我们回答说:“8000。”服务员没说什么,只是偷偷笑了起来,我们知道肯定又挨宰了。其实我们也试图砍价,只不过店主坚决地告诉我们:“不讲价。”

与来自其他国家的旅游者交流的时候,他们几乎都抱怨这里的消费太贵。譬如说,我六年前在越南吃过的“本米提”(一种当地三明治),在越南各地只卖人民币1.5元,而这回在老挝买居然要8元。一个来自瑞典的女孩刚刚从越南过来,她说即便在今天的越南,这种三明治也不过是老挝的一半价格。以老挝的消费水平,街边摊的小吃卖到如此价格确是一种不大厚道的表现,尤其当你知道这里普通人的真实工资水平以后,就更觉得如此了。

老挝人一个月挣多少钱

老挝的经济水平大概要落后中国二十年。以美元计算,这里老百姓的最低月工资差不多只有35元,大约相当于250元人民币。在从昆明去老挝的车上,我遇到一对来自温州的父子,年轻的父亲在老挝做服装生意,他告诉我,在老挝雇佣的当地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是400元人民币。

据熟悉老挝经济状况的中国人介绍,老挝的国家公务员月薪在五六百元人民币左右,就是省长级别的官员,工资也高不到哪里去。

我在朗莫拉邦的一个夜市巧遇了一对摆摊卖水饺的中国夫妇,他们来自辽宁锦州,他们雇佣的当地小姑娘非常能干,所以月工资比一般同行业的老挝人要高些,大约是每个月人民币600元。而我住的这家星级旅馆,服务员月工资是60美元,约合人民币400元。

据旅馆的马来西亚籍经理介绍,老挝人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消费却不低,他感觉这里的物价几乎与泰国、马来西亚相当。在老挝的这几天里我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这一点:街边小摊上的一小碗米线少得只能吃个半饱,居然要卖到人民币五六元,而本地啤酒的价格也要卖到人民币6元以上——想想北京小卖铺里啤酒2.5元一瓶,就更觉得这里的消费高了。

一袋大米差不多要人民币180元,这几乎是普通百姓月收入的一半了。原因是老挝本地的生产能力有限,大部分商品都来自中国、泰国、越南。想想我们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虽然老百姓的工资和现在的老挝相当,但因为我们的工业门类齐全,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就低得多。那时候,一瓶国产啤酒只要几毛钱,大米的价格也相当便宜。可见,如果只按人均GDP来简单地测算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活水平,会有多么脱离现实了。

在旅馆里遇到几个来自昆明的朋友,他们是老挝的常客。据他们说,老挝人非常好客,大事小事总喜欢邀请你去家里做客。但有趣的是,招待客人的只有米饭团粘辣椒,如果再准备些酒的话,就算相当客气了。他们第一次去老挝朋友家里做客,吃过饭团以后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上菜,直到主人说“今天太晚了,就先聊到这里”时,他们才知道那“饭”主人已经请过了。这些昆明人曾经半开玩笑地对他们的老挝朋友说,以后再请中国人到家里作客,最好准备点酒菜,否则就不算是请客了。他们的老挝朋友只是莫名地笑笑,下次请客却还是照旧。

经过几天的游览和实地了解以后,我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表示:“想想老挝人民的生活水平,我感到知足了……”

八年后再次来到越南

2003年,也就是八年前,我第一次去越南旅行时,即使在西贡这样的大城市也很难看到出租车,要想打车基本上都需要提前电话预约,而价格也需要商量,商量不好就得挨宰。八年后的今天,西贡大街上的出租车看起来并不比国内的城市少,出租车上也安装了咪表。关键是价格也非常合理:起步价12000越南盾,大约合人民币5元。西贡不再是摩托车的天下了,汽车明显比当年多了许多,很多路段都停满了汽车。看来,越南也开始进入汽车时代了。

八年前,我第一次去西贡时,在北京、上海、广州街头常见的那种装修得不错的发廊还很少见,但现在已经很多了。在一家装修颇为抢眼的发廊前,我特地留意了一下价格,剪一次发的价格是10万越南盾,大约合人民币40元,这个价格在八年的西贡是不可想象的。

和上次相比,街头卖假名牌的也多了,尤其是一些国际一线品牌的箱包和服装。这至少说明当地人在穿戴上越来越看重名牌,同时也从侧面反映越南的小工厂逐步发展壮大了起来。而且,真名牌的奢侈品店也在西贡开起来了,这说明至少有相当一部分越南人已经步入了富裕阶层。

街头甚至出现了许多卖盗版英文书的小贩,这在以前更是见不到的。

再到西贡,发现到教堂聆听牧师宣讲的人也出奇的多。教堂里站不下,在教堂敞开的大门外,还有很多人坐在摩托车上听。好在牧师的宣讲使用了麦克风,即使在门外也能清楚地听到。

和八年前比,越南的物价也明显贵了不少。八年前,在街头买一个越南著名小吃“本米替”——一种类似三明治那样的西式小吃,只需要1500越南盾,而现在已经涨到了1万块。街头的一家大排挡,八年前吃的一次海鲜大餐总共消费了10万越南盾,老板还特地出来与我聊了很长时间;而这一次只吃了很朴素的一顿饭竟然花了12万。

还有一个变化是街头的老外比以前多了很多。西贡几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所以,无论是商店店员还是街边小贩乃至三轮车夫摩的司机,差不多全会说几句英语。

有意思的是,西贡街头妓女拉客的现象比以前严重了,经常看到妙龄女郎在路边与外国人搭讪,遭到拒绝后再寻找下一个目标。与此同时,摩的司机也大都兼做起了皮条生意,每次坐摩的都被问到要不要小姐、要不要按摩等等,让人不胜其烦。

遗憾的是,西贡的污染比以前严重了,以前虽然也能见到大夏天戴口罩的骑车人,而现在已是十分普遍。

八年前,我花8美元就住了个很好的旅馆,带空调和洗澡间;这次本想入住同一间旅馆,价格已经变成了40美元。而八年前因为看不上眼没有住的旅馆,当时的价格是4美元,现在也变成了12美元到15美元,这一回就只有在那儿凑合了。另外,几乎所有的小旅馆都提供免费的无线网,街头的餐馆和咖啡馆大多也都有免费的Wi-Fi供客人使用。顺便说一句,西贡火车站的火车车厢里也有无线网络,当然仅在火车发车之前才能够顺畅地使用。

越南人的工资是不是也比八年前高了呢?当年我问旅馆的前台服务员工资是多少,她想了想告诉我说差不多是100万吧。当时100万越南盾合人民币550元,这一次与我与一家杂货店的老板聊起越南人的工资,她爽快地告诉我,她雇佣的店员月工资是150万(没有提成),以今天的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600多元人民币。

看起来基层员工的工资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但白领的薪酬明显就高了许多。一个生活在越南的俄罗斯人告诉我们说,现在越南人的中位薪酬是300美元左右,高一些的差不多已经是700美元了。而八年前偶遇的一个年轻女白领,为某著名日企打工的大学毕业生曾告诉我,她的月薪差不多是1600多元人民币。

再过五六年,我们一定可以看到一个更新的越南了吧。

在越南被“宰”

在越南购买火车票,外国人需要比本国人付出多一倍的价格。如果说国营铁路对待外国人的方式还属于国家意志的话,那么从路边的商店到街头小贩再到出租车司机,在价格上“特殊对待”外国游客的普遍行为,则让人感到一次又一次的无奈和失望。

和老挝、柬埔寨一样,越南社会对待外国旅游者的各种收费上也多采取“双轨制”。譬如,我在西贡街边遇到一个卖小豆腐的街头小贩,其实她身边的一位女士已经用英语告诉了我真实价格——一碗2000越南盾,但当我吃完付款的时候,仍然被索要了5000越南盾。当我满腹狐疑地看着告诉我真实价格的那位女士的时候,她无奈地对我说:“因为你是外国人,所以……”

在越南本地人吃饭的小摊,如果幸运地遇到一个会说英语的本地人,或许你能够问出这里的真实价格,但很多情况下当地人会这样回答你:“对不起,我也不大清楚究竟是多少钱。”有时候,倒是单纯的中学生会热情地向你解释各种食物的价格,只是能否按照本地人的价格买到东西,就要看摊主是否厚道了。

河内的出租车司机对待外国人更是离谱。他们会使用一种特殊的装置遥控计价器,10元人民币的路程经常偷偷地给你调高三到五倍的价格。有一次,3万越南盾的路程,司机竟然偷偷地把表调到了14万。我们在河内一共打过十次出租车,只有一次遇到了没有使用“遥控器”的好司机。还有一次,当我们告诉司机要去的地方以后,司机张口就说要5万块,我们经过两三个回合的砍价之后以4万“成交”。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才发现路程只有400多米,于是就和司机理论,说要按照计价器上的价格付钱,结果瘦小的司机从车里冲出来就要与我们打架。不想为了这点钱发生争执,我们就只得自认倒霉了。

在下龙湾,我们同样碰到了类似的遭遇。所住的旅馆老板“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出海的游船,不过一听他的报价我们已经失去了出海游玩的兴趣,所以商量之后就决定不再出海。

狮子大开口般的报价很可能就这样吓跑了外国顾客。见我们已经没了出海的兴趣,老板就改口说只收我们一半的价格。这时候,我忽然想起自己的一件重要行李落在了河内的旅馆里,就临时决定回趟河内。驱车五小时回到河内旅馆的时候,这家家庭旅馆的主人坚决否认见过我的行李,还故意拿出我扔掉的小半瓶洗发水,说他们只捡到了这个东西。我当时一听脑袋都大了。

正在这个时候,这家旅馆主人的老母亲走进了我的视线,我想老奶奶或许会更有同情心,于是就走上前去,向她老人家比划我丢掉了行李。老奶奶明白了我的意思,就轻轻地哼了一句什么。这时候,老人家的另一个儿子才缓缓地从里屋走出来,还给了我落在了这里的行李,并解释说是他收起了我的东西。我给老人家鞠了一个躬,之后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回到下龙湾以后,我的朋友们告诉我说他们最终没有“下海”。

期间还有这样一个插曲。那家旅馆老板见这几个中国人放弃了出海游玩的计划,便一边说到了下龙湾不出海实在可惜,一边怀着“同情心”为我的几个朋友出了主意,价钱可以再打五折,身上没有钱也没关系,等回到北京以后再把钱打给他便是。

我回来后,了解了老板的意思,被其“仗义”感动,拿出了一支精美的签字笔送给他以表达谢意。

第二天,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生活在越南的中国人,他告诉我们,即使是店老板说的半价再半价之后的报价,也比实际价格贵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