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20056500000017

第17章 需求心理学(16)

人,既是动物,又是人类。人既有各种先天的条件(基因、本能、器官等),又有各种后天的条件(知识、技能、工具等)。在职业生涯中,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在功能上是对等的,所以两者之间还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先天条件好的,后天条件差;先天条件差的,后天条件好。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都好的人比较少见,比如才貌双全的女人。

美女,因为拥有一流的“基因·器官”,所以轻视对“知识·工具”的掌握。她们在本科毕业了之后,往往不会继续追求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因为对美女来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何况,漂亮的脸蛋,无论情场或商场,都吃得开。然而,丑女,因为只有三流的“基因·器官”,所以重视对“知识·工具”的掌握。她们热衷于追求“硕士帽”、“博士帽”,试图用后天较好的“知识·工具”来弥补先天较差的“基因·器官”。

人们如此调侃:“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女博士”的相貌确实差了点儿,“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

§§§第二节

为什么吃得越多,“胃口”越小;赚得越多,“胃口”越大 ——发展需求

需求心理学上有一个悖论:有时,得到的越多,需求会递减;得到的越少,需求会递增。然而,与之相反,有时,得到的越多,需求会递增;得到的越少,需求会递减。前者比如,吃得越多,“胃口”越小;吃得越少,“胃口”越大;后者比如,赚得越多,“胃口”越大;赚得越少,“胃口”越小。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财富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你就越感到渴。”

为什么会如此?

人,既是动物,又是人类。人作为动物是一个封闭的营养平台(器官平台),人作为人类是一个开放的财富平台(工具平台)。前者是一个有限小的“肚子”,后者是一个无限大的“袋子”。前者是“器官人”即“快乐人”,行为受制于“趋乐避苦”动力机制——反应和调控先天或体内的利益和弊害;后者是“工具人”即“利益人”,行为受制于“趋利避害”动力机制——反应和调控后天或体外的利益和弊害。

作为一个封闭的营养平台(器官平台),衍生出两个定律:快乐递减律和快乐递增律。

快乐递减律的定义为:前一个快乐必然降低后一个快乐的敏感度,等于缩小了快乐。比如,一种东西,吃得越多,味蕾的敏感度越低——快乐度值越低,味道越差。因为快乐度不断递减,于是“胃口”越小。“审美疲劳”也是快乐递减率的典型表现。

快乐递增律的定义为:前一个痛苦必然提高后一个快乐的敏感度,等于放大了快乐。比如,一种东西,吃得越少,味蕾的敏感度越高——快乐度值越高,味道越好。因为快乐度不断递增,于是“胃口”越大。正如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所说:“世上最开胃的东西是饥饿。”

有一个故事说,一天早晨,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路上相遇,他们都为对方起得早而感到惊讶。为什么这么早出来活动?穷人说:“我是为了找到食物来对付胃口。”富人叹了一口气说:“与你相反,我是为了找到胃口来对付食物。”

作为一个开放的财富平台(工具平台),衍生出两个定律:利益递增律和利益递减律。

利益递增律的定义为:现在得到的越多,未来可能得到的越多。一种生意,赚得越多,意味着未来赚钱的资本金越大,赚钱的可能性越大,于是“胃口”越大——今年赚了100万元的,想着明年怎么赚200万元。

利益递减律的定义为:现在得到的越少,未来可能得到的越少。赚得越少,意味着未来赚钱的资本金越小,赚钱的可能性越小,于是“胃口”越小——今天赚了100元的,想着明天怎么赚200元。

《新约·马太福音》中的“马太效应”集中体现了以上两个定律:“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于是,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因为,穷人有穷人的“胃口”,富人有富人的“胃口”。

对人类来说,财富不仅是财富。财富的多少,意味着地位的高低和名望的大小。财富、地位和名望等,构成一个无限大的欲望“袋子”,永远填不满、装不满。于是,人类成了世界上最贪婪的动物!

发展需求分为六种:知识需求、社交需求、成功需求、地位需求、时尚需求和名望需求。

为什么一百万买“房子”,一千万买“邻居”

——社交需求

中国有个成语,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出自《南史·吕僧珍传》中的一个故事:南朝时候,吕僧珍学问高深,待人忠厚。为官清正,秉公执法的南康郡太守宋季雅离任后重新安排住所,便花1100万元钱买下了吕僧珍旁边的宅子。吕僧珍问他为什么出此高价,宋季雅说:“一百万买的是一所宅子,一千万买的是一个邻居。”前者满足的是存活需求,后者满足的是社交需求。一所房子,可以让人进入一个生活圈;一个分数,可以让人进入一个同学圈;一种技能,可以让人进入一个职业圈……

人,既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又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知识,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人通过对物的把握,使物成为人的工具或手段。社交,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通过对人的把握,使人成为人的手段或工具。我,以我为目的,以他为手段;他,以他为目的,以我为手段。如此,人与人之间“各为目的、互为手段”。

社交需求是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满足建立人际关系以调控所得和所费比值的欲望。

社交需求的行为动力机制:趋合避分(趋利避害)。

为什么有人善于把握“物”,有人善于把握“人”

小布什曾经如此自我解嘲:“如果你是耶鲁的C类学生,不要担心,那意味着你将来可能当美国总统。”

在耶鲁大学期间,小布什平均分数只有C,相当于60分。然而,他却证实了美国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的一个说法:“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在现实中,有人善于通过知识把握“物”,有人善于通过社交把握“人”,为什么?因为前者智商高,后者情商高。智商高的人善于把握“物”,适合当科学家,比如牛顿和爱因斯坦,两人的智商高、情商低,拙于与人交往,被认为患有自闭症或孤独症——亚斯伯格症。情商高的人善于把握“人”,可以当政治家,比如华盛顿和罗斯福,被认为“一流情商、二流智商”。

小布什显然属于高情商、低智商一类的。在耶鲁大学,小布什的最大收获不是一张文凭而是一种关系——“骷髅会”会员。以一个骷髅头为标志的骷髅会,成立于1832年,位于耶鲁大学校园内一座没有窗户的花岗岩建筑,人称“坟墓”。如此,所有成员被称为“骷髅”。骷髅会是一个由移民美国的英裔精英分子及其后代组成的秘密兄弟会,每年从耶鲁大学吸收15名精英入会,基本都来自美国的名门望族,比如布什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塔夫脱家族等。

骷髅会的规矩:无论从商或从政,在通往“财富和权力”的道路上,所有骷髅都必须彼此鼎力相助。因此,从骷髅会这座“坟墓”里曾经爬出来三位美国总统: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第41任总统老布什、第43任总统小布什。当然,还有两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及无数议员和高官,构成了一个美国影子政府。2004年,美国第55届总统的竞选在两具“骷髅”之间展开,一具是于1965年入会的约翰·克里,一具是于1967年入会的小布什。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的成功,既取决于你对“物”的把握——以物为工具(手段),又取决于你对“人”的把握——以人为手段(工具)。当然,两者是相通的:你有权,可以通过对人的把握换取对物的把握;你有钱,可以通过对物的把握换取对人的把握。

北京京津新城的一则广告告诉人们:可以通过一套房子进入一个圈子。

主题:有一种生活,仅与太平盛世共存。

副题:21世纪上层社交生活亮相。

正文:

琪汉男爵,

用七千驾马车同时从绿林城堡出发,

迎来几乎遍及全欧洲各个角落的精英名流。

这种生活发生在1538年,

与当今一样的和平繁荣年间。

社会关系的丰富是太平盛世中上层社会的最大财富,

京津新城,21世纪上层社会生活亮相,

等待您和您的圈子。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说:“一个人是一捆关系,一团根蒂。”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20%的智商+80%的情商=100%的成功。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饭局”,欧美人喜欢“球局”

赛马、舞蹈、对歌,都可以成为一种社交工具,最为疯狂的是橄榄球,最为优雅的是高尔夫球。人类的社交工具实在太多了,吃的、喝的、抽的、玩的五花八门,只要能让大家凑合在一起。当然,中国人最喜欢“饭局”。

据说,“饭局”一词起源于距今1000多年前的宋代,“局”有“情势”、“处境”和“圈套”等含义,本是一种棋语。鸿门宴、千叟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饭局。宋太祖赵匡胤有个饭局叫“杯酒释兵权”,在饭局上巧妙地劝几个重臣,多积良田美宅以遗子孙,多买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而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如此,饭局是人们以吃饭为手段达到某种目的的方式。

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饭局可是个斗智斗勇的地方,在饭局上谋划,在饭局上交易,在饭局上和解……一切,始于饭局,终于饭局。所以,没事儿就要饭局,有事儿更要饭局。任何饭局是少不了酒的,茅台迎宾酒的广告口号十分气派,“茅台迎宾酒,迎宾迎天下”。

在中国,上头有人好办事,桌上有酒好说话。不知咋整的,舌头一沾上酒精便滑溜滑溜的了。“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中国人常以喝酒的多少来标志感情的深浅。不过,外国人的观念也差不多。世界著名葡萄酒Navarro Correas的一则平面广告是一个佐证。

画面:一只葡萄酒瓶,从上至下标注四条线。

文案:

第一条线(瓶口处):欢迎您,总统先生。

第二条线(上半处):欢迎您,克林顿先生。

第三条线(下半处):欢迎您,比尔。

第四条线(瓶底处):来!哥们儿。

Navarro Correas葡萄酒荣幸地欢迎并陪同克林顿总统访问阿根廷。

酒渐少,情渐深。一瓶酒竟能把总统变成哥们儿,可见酒之魔力。此广告曾获得第45届戛纳广告奖的平面铜狮奖。正如中国一句俗话所说,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然而,西方人喜欢球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近十万亿美元的交易发生在高尔夫球场上。据统计,美国CEO会打高尔夫球的比率高达92.5%。只要是美国总统,都喜欢打高尔夫球,比如罗斯福、肯尼迪、尼克松和克林顿等,艾森豪威尔是美国总统中高尔夫球技最高明的一位。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饭局,西方人喜欢球局?饭局是一种享受,球局是一种乐趣。享受是生理上的乐趣,乐趣是心理上的享受。如此,中国人注重生理上的快乐——吃,西方人注重心理上的快乐——玩。在传统上,中国人不讲究玩,只讲究吃——吃得花样百出:燕窝、鲍鱼、鱼翅等;西方人不讲究吃,只讲究玩——玩得花样百出:足球、篮球、扑克等。人们总是喜欢拿最能激发快乐的玩意儿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

如今,西风东渐,挥杆击球可是时髦得不能再时髦的玩意儿。过去请人吃饭,现在约人打球。当然,在中国,球局只是饭局的升级版本,打完高尔夫,照样可以推杯换盏。如此,球局并未改变中国人对饭局的痴迷。

趣味链接

为什么西方人喜欢“结社”,东方人喜欢“结拜”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此,人们喜欢结盟。结盟可以简单地分为结社(结党)和结拜(结义)。西方人喜欢结社,比如共济会,世界上最大的神秘组织,控制着美联储,而美联储控制着美元的发行。中国人喜欢结拜,比如“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死与共的兄弟,以实现“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

结盟,是结成一种利益联盟。然而,“结盟”并不是人类的发明。

在动物世界,物种和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利害关系。羚羊对狮子,是单向有利关系;狮子对羚羊,是单向有害关系。在非洲大草上,狮子和鬣狗是天生的死对头——双向有害关系,他们总是为一点吃的互相争斗,逼急了,就把对方的幼崽给吞了。蚂蚁和蚜虫是双向有利关系——天生的好伙伴。蚜虫拉出来的粪便对蚂蚁来说可是一种美味的食物——蜜露,为此,蚂蚁得把蚜虫的天敌瓢虫赶得远远的。如此,蚜虫是蚂蚁的手段——满足存活需求,同时,蚂蚁是蚜虫的手段——满足安全需求。

蚂蚁和蚜虫是一种共生关系。如此,结盟是为了确立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双向有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