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0年7月19日中午,我约李江到丽江古城七一街崇文巷的天雨阳光吃饭,这里有我们共同喜欢的吊炉烧饼。饭后,李江说带我去一个我会喜欢的地方继续聊天。我跟在他身后,在崇文巷万子桥附近,转进一个更窄的小巷,旋即听到悦耳的佛音。原来,这里还深藏着一座名叫普贤寺的小庙。
庙里唯一的出家师父,是李江的老朋友。他欢喜地接待了我们,并且提供了上好的茶水。
与古城玉河沿岸喧闹的酒吧街相比,普贤寺真是一片难得的净土。在寺庙的长廊下,我一边喝茶,一边倾听李江讲述他的故事。
大学毕业那一年,李江对一个倾心的女孩表白了爱慕之情。那个女孩是妹妹的同学,比他低两级。李江让妹妹转给她一张字条,但是,对方没有任何回音。李江说,他一直追求真爱,因此至今没有恋爱过。不过,他又似乎矛盾地指出,对于这个女孩的感情,应该算是今生唯一的真爱。
所以说,他的真爱,一直没有开始,也一直没有结束。
如果一定要给自己的真爱找个开始,李江说,那就是他11岁,那个女孩9岁的那一年。
那时,他们在一个学校读书,两人的妈妈是同事,他们跟着妈妈下乡,在一个老城的湖边,李江曾带着她一起玩耍。
小学时,男生和女生都还说话,到了初中,受当时习俗影响,男女之间似乎就有了大防,不再说话了。有一次,李江和几个男同学一起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了这个女孩,她冲李江笑了笑,点头打招呼。同行的男生都笑着说,那个女生对你笑呢,李江却不敢承认,反而对取笑他的同学说:“她是对你笑呢。”
女孩初中毕业后,下乡插队了。
听说因为她太漂亮,在乡下遭遇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有传闻说她出什么事了。李江没有因为这些谣传排斥她,反而对她的爱意更深了。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李江让妹妹转交给女孩的字条上写着:“小时候我们一起玩过,我还想带着你玩。”对方收到字条后,一直没有反应,内心清高的李江着实受了伤,就没有继续追下去。李江说,她长得很像明星范冰冰。香港明星张家辉曾说过:“跟范冰冰演戏真的会分心,因为她美得令人无法专心!”但在李江看来,他的真爱女孩比范冰冰还要美。
我问,对于这个女孩的感情,算不算单相思?李江放下手中的茶杯,一字一句地说:“我不想承认这是单相思,当初如果我紧追不舍,可能就真的追上了。至今我都为那时没有继续追她而后悔。”“假如现在有机会再见到她”,李江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会告诉她,你是我今生唯一的真爱,咱们俩没有走到一块儿,很遗憾,同时也很幸运。如果真的走到一起,可能这种爱也会变化,正是因为没有走到一块儿,这种爱成为永恒了。”
李江说,如果到了晚年,他的“范冰冰”也恰好是单身的话,两人或许还可以结合。
可惜,恐怕他很难有说出这番话的机会了。他们早已失散,并且各走各的路了。
之后的岁月里,比如他在乡下教学时,也有女生爱上了他,但他并不心动。在他看来,真爱是没有条件,没有理由的,更重要的是,他不动心,就不是爱。
的确如李江所说,他的真爱,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4
在普贤寺聊了一个下午,以致聊到无话可说。
正当我准备结束这次采访时,李江却抖出一个让人吃惊的包袱。他怯怯地试探说,马鱼应该告诉你了吧?我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他又问,马鱼或者江措(我在丽江认识的李江的另一个朋友,古城2416酒吧的老板)他们没有说起过我在丽江有个女儿?
那好吧,你听了权当是一个故事,一个或许并没有发生的故事吧。李江再次打开话匣子,绕来绕去地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
2003年,李江来到丽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四方街和大石桥之间的长寿餐厅吃砂锅饭,见到一个卖饭的女孩。从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觉得格外亲切,甚至亲切到让他吃惊。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就经常去长寿餐厅,很快就跟这个名叫阿花的丽江女孩熟悉了。
有一天,李江又去长寿餐厅吃饭,阿花对他说:“我想送你一幅画。”李江愉快地接受了她赠送的画。
活泼大方的阿花突然害羞地问:“我叫你爸爸好不好?”李江心头一热,答应了。他打开画,看到上面画的是一个女孩骑在弯弯的月亮上,一起卷在画里的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的内容击中了他原本坚硬的心。
2010年7月19日,我跟李江去他寓居的纳西小院,他找出了阿花写给他的字条,上面写着:“爸爸:祝你节日快乐,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右下方还有一行字是“我喜欢你”。落款则是“女儿”。
李江遗憾地说,阿花送他的那幅画,后来因离开过丽江一段时间,寄存在一个熟人家时被弄丢了,唯独这张字条他还保留着。
阿花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她有时会跟客人讲,有一个北京的男人到丽江来,和她妈妈认识了。1986年8月9日,已经嫁到香格里拉县的妈妈生下了她。
听到阿花讲述自己的身世,李江被震住了。
1983年到1985年,他也是每年来一次丽江。至于那时发生了什么故事,李江说,你可以想象发生了很多事情,也可以想象什么都没有发生。
李江努力寻找不同寻常的因素,他说,阿花虽然是丽江姑娘,但她的皮肤却比其他的本地姑娘白嫩很多。最致命的是,李江和他的朋友们都发现了一个秘密:阿花和他长得非常像。
在李江的住所,我看到了阿花和他的合影,竟也为他们的容貌相似度惊得一时无语。
如果这仅仅是一部电影,我想观众也会因这个传奇的故事而动容,然而这的确不是剧本。正如电影剧本一样,好消息之后,如影随形的总离不开悲剧。李江沉痛地告诉我,2006年,他受一个朋友的邀请去“做大事”。直到2009年,身心疲惫的他,如倦鸟归巢般再次回到丽江。
有一天,李江经过长寿餐厅时,老板娘叫住了他,问他知不知道阿花的事情。李江说,知道一些啊,她和丽江七河乡的一个小伙子结婚了,还生了个孩子。因为在他离开丽江之前,已见过了那个男孩,他还留给阿花一些钱,之后也接到阿花的电话,说她生了孩子……
老板娘又问,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吗?
李江有点紧张,急忙问后来怎么了。老板娘告诉他,听说阿花和那个小伙的妈妈不合,喝药了。
“好可惜啊!”老板娘叹息着。
阿花喝药“去了”?
李江当时听到这里,眼圈马上一热。他有点六神无主,站立不住了。
以前的事情一一浮现眼前,但他完全理不清头绪了。他没有见过阿花的母亲,也没有见过她的其他家人,他不知道喝药的说法是否真实,也不知道那个七河乡的小伙子现在哪里。他找到了以前跟阿花一起在长寿餐厅打工的女孩,向她打听阿花的消息,对方却说不知道。
内心沦陷的李江,希望回到与阿花快乐相处的日子。他说,不想去证实阿花喝药的结果,要留点念想。希望有一天还能见到阿花,她俏皮地头一歪,笑着叫他爸爸。他也想去七河乡找阿花的男人,也想去香格里拉县找阿花的家人,但是后来他哪里也没有去。
在李江的床头柜上,我看到两本书,一本是基督教的《圣经》,一本是佛教的《华严经》。
看来,在自我救赎之路上,他是有所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