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谋略就学李鸿章(晚清名臣·励志经典版)
20063500000011

第11章 经营淮军有一套(4)

曾国荃的吉字营是湘军的中流砥柱,最能坚守,虽然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亲率大军轮番猛攻,可是吉字营却岿然不动,仗打了一个多月,李秀成眼见无法取胜,不得不撤围而去。

李秀成走了,曾国荃的信也来了。

常胜军是一帮什么货色曾国荃也不是不知道。这帮被洋人训练出来的狗崽子们已经忘了祖宗,根本不听中国人的号令,只冲他们的外国主子摇尾巴。这样的队伍到了金陵,忙未必帮得上,乱是一定会添。所以曾国荃给李鸿章写信,告诉他,自己这边已经解围,不用派“任何人”来支援了——程学启不还给我就算了,别弄这么一帮烂玩意儿来,老子消受不起!

在曾国藩幕府待了几年,又在大上海混了一年,李鸿章已经把官场上那一套绝活玩儿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接了曾国荃的信,眼珠儿一转马上有了主意。

这一招叫做“两面三刀”。

一方面,他把曾国荃的信扣下,不让任何人知道,对外仍然调兵雇船,催着吴煦带常胜军赶紧出发。同时又悄悄给曾国荃回信,硬说吴、杨二人已经雇了十几艘火轮船,光是购买军火就花了十几万两银子,现在吴煦和常胜军队长白齐文都不听李鸿章的“劝阻”,想到金陵和湘军“争功”,已经上船,非要南下不可。

一套花活玩儿下来,把个吴煦和曾国荃都耍得团团转,不但要把吴煦赶出上海,还顺手在他和曾国荃之间种了毒,让曾国荃误以为这两个上海贪官想来抢他的头功。这么一搞,将来吴煦、杨坊到了金陵,那位杀人不眨眼的曾九帅还不活吃了他们?

眼看着常胜军就要起航往金陵去了,可事情忽然又出了变故。

原来就在不久前,常胜军的队长华尔在进攻慈溪时被太平军击毙。于是吴煦这个常胜军“督带”就向朝廷保举副队长——美国人白齐文接了华尔的班。

谁知这白齐文却是个疯子。

白齐文在战场上非常凶狠,曾经几次受伤。可是下了战场,他却是个极度傲慢跋扈的家伙,几乎可以说是个没有理智的人。听说要被调离上海,帮助湘军围攻金陵,白齐文非常不满,加上常胜军的饷银未能按期发放,于是这个美国佬儿就在十一月十四日来到松江城里,关闭城门聚众闹事。松江知府方传书、守城的副将李恒嵩得信后亲自赶来,对已经聚集的常胜军士兵保证饷银马上可以发放,这才制止了军士们闹事。

想不到就在第二天,白齐文居然带了几十个手下回到上海,冲进常胜军“管带”杨坊家里把杨坊一顿痛打,还用刀子捅伤了杨坊的家人,当场劫走用做军费的四万余银元。

此事一出,不但李鸿章这个江苏巡抚大吃一惊,就连在上海的外国人也全都傻了眼,消息传出,朝廷震怒,立刻命令李鸿章查办此事。

要说这个世界真是千奇百怪,有时候那些浑蛋玩意儿自有他的浑蛋用处。眼前这个白齐文无法无天、一通折腾,惹得大清朝廷大发脾气,下旨严办,可把李鸿章乐得一宿没睡着觉。第二天立刻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照会递到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去了。

白齐文虽然是个美国佬儿,可他能当上常胜军的队长,却是靠着英国驻华部队司令何伯的保荐,后来何伯回了英国,可是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脱和陆军指挥官士迪弗立仍然在背后支持白齐文,现在这个美国佬儿发了这么大的疯,连带着把英国人的脸也一块儿给丢了。

自打来到了上海,连在上海的很多中国官吏、士绅都瞧不起淮军,更别提那帮洋人了,所以李鸿章在洋人面前一直受挤对。现在这帮洋人总算栽到他手里了。

白齐文闹事之后没两天,麦华脱和士迪弗立坐着同一辆马车赶到淮军大营来和李鸿章商量善后。

一见这俩英国人的面李鸿章肚里就暗暗好笑。平时跟这帮英国人谈事儿,一眼望过去只能看见他们的鼻子眼儿,因为这帮人的脸全都仰得高高的,只把下巴颏对着中国人,可今天,李鸿章一眼看到的却是两对瓦蓝瓦蓝的眼珠子,因为这次是洋人栽了跟头,他们那牛哄哄的臭脾气全收起来了。

三人刚刚坐定,麦华脱就客客气气地对李鸿章说,他们今儿是特意为白齐文的事来向中国朝廷道歉的。对白齐文的行为英国方面事先并不知情,对他的愚蠢和鲁莽给予最严厉的谴责。现在按照李鸿章在照会中的要求,他决定解除白齐文在常胜军中的一切职务,听候中国方面查处。至于常胜军的日常事务,暂时由教官奥伦主持。

你看,英国人对中国人多客气呀,这可难得。全亏了那位混浊闷愣的白齐文。

这么大个事件,光道歉就算了?李鸿章早就打定主意,要借着“白齐文事件”把这支一直被英国人控制的常胜军收归国有。

当然,一家伙把所有主权都收回来,难度大了点儿。不过这谈判和做买卖也差不多,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讨价还价,握手成交。

现在李鸿章就要漫天要价了:从今以后,常胜军的外国军官要接受中国朝廷的管理,并由朝廷授给官职,如有过失,按照中国法律处理;常胜军必须由江苏巡抚派出官员共同统带,遇有调动,所有官兵都必须按巡抚的手令行事;常胜军的一切经费由巡抚专派的官员经管,每笔费用都要彻底结算清楚;现在常胜军兵员过多,以后裁撤老弱病员,应该由江苏巡抚做主,外国军官不得阻止;常胜军原存的一切武器辎重由巡抚另派专人彻底点验造册查收,以后也归中国专员管理;在常胜军中任职的外国军官将由中国方面进行考核试用,外国军官不得在常胜军里任意使用私人。如果英国人不接受以上条件,就只有把常胜军全部解散,以免日后再引发事端。

这样的条件英国人是绝不可能接受的。英国政府也早准备了它们的底牌,找了一个叫戈登的英军少校来接管常胜军的指挥权。又提出以后凡是需要调动常胜军作战都必须经过英、法两国商定;中国可以派两名官员到常胜军管理发放军粮和惩办中国士兵,但这些官员必须听从带兵官的命令;所有军营中的章程规矩均由带兵官制定;戈登少校应该拥有和中国总兵、道台平等的权力与职位;将来如果更换常胜军的带兵官,必须经过英国陆军司令的批准,再由英国领事告知江苏巡抚,才可以更换;常胜军的员额必须定为五千人,不能再少;所有经费由江苏巡抚负责发放。

接下来就是一番激烈的争论。

最终,中、英双方都作出了妥协:李鸿章答应让英国人戈登来指挥常胜军,英国方面则答应由清军副将李恒嵩参与对常胜军的管理;这支部队的兵员由四千五百人裁减至三千人,过多的经费被大幅削减,而且经费和军粮的发放都由中国官员经管;常胜军的防地在松江,松江城外的地方事务常胜军官兵无权过问;购买军火必须有巡抚的文书批准,不能由外国军官随便购买;惩办军中的中国兵勇,必须由在常胜军中的中国官员负责。

这么一来,常胜军的一半管理权回到了中国人手里。

眼看常胜军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不可能立刻调到前线去了,吴煦、杨坊当然也赶不走了。李鸿章早先定下的“一石三鸟”之计最终只搞定了一只鸟,就是把曾国藩的调兵要求应付过去了,其他的“鸟儿”却没打下来。

嘿,李鸿章的脑子是真好使,手段是真厉害。

谈妥了常胜军的事,李鸿章立刻写了一份奏折,把此事的本末缘由报告朝廷,顺便弹劾那两只让他恨得牙根痒痒的老狐狸——吴煦、杨坊。

常胜军闹事跟吴煦毫不相干,杨坊还因此挨了打,现在李鸿章凭什么参人家呢?

借口是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会有的。

常胜军本就由吴、杨二人和洋人协商创立,白齐文又是吴煦保举的,白齐文出了事,这两位自然难脱干系。现在李鸿章告吴、杨二人带常胜军援助金陵“屡次延误”,对常胜军有“督带”之责,却又“不能钤制,办理不善,咎亦难辞”。要求把吴、杨二人革职,而且此次为援助金陵而购买军火、雇用轮船花费的三十多万两银子也由吴煦、杨坊二人包赔。

很快朝廷发来上谕,一切准奏,吴、杨革职,责令退赔银两。同时下旨给新来的常胜军队长戈登封了个“总兵”的官衔,以此表明这个洋人是中国人“雇来”的,常胜军从此接受朝廷的控制。

如此一来,吴煦、杨坊二人不但被赶出了上海官场,而且多年贪墨所得也被罚了个干干净净。

虽然最终没能把常胜军这个包袱丢给湘军,可是曾国藩的借兵要求搪塞过去了,常胜军的控制权抓到手里了,吴、杨二人也滚蛋了,李鸿章的一石三鸟之计,到底还是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