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眼力:刘光启自述
20077000000019

第19章 历史画中记载的地震

我们在整理书画当中曾发现一件清代肖云从的山水卷,其中有一段作者的自题诗,诗中反映了当时地震方面的一些情况。通过这件画卷,可能有助于研究目前的地震科学,现将此卷介绍一下。

肖云从,字尺木,号无闷道人,又号钟山老人,安徽当涂县人(一说芜湖),擅山水,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卒于清康熙十二年( 1673),终年七十八岁。

此卷长867厘米,高24厘米,纸本细笔,干墨皴擦,稍有浅绛色,只不过是一件很普通的山水画卷,从绘画的内容上反映不出地震的情况来,而在画心的余纸上,却记载着有关地震的一段作者自题诗:"戊申六月十有六,老夫篝镫初就宿。梦里掀翻起披衣,轰声风飒撼茅屋。非雷非霆动不已,鳖极奋鳞鹏展鹔奋笔雯藤与霞霏,意匠凿天天为覆……地震而数椽无恙,幸不为西周之南宫极焉,披卷看山,纪异志怀以自娱云。"自题诗的时间是康熙七年( 1668),题诗的地点诗中没有写明。从书画家一般落款的规律来看,如果他一生客居在外地,写款时总是在款式上署名客居于某某地方,如临时做短期的游览,往往在作品署款时,注明什么地方、旅邸或某某舟次。而肖云从这篇自题诗,并没注明这些字样,但是在题诗中记有"地震而数椽无恙,幸不为西周之南宫极焉"。从安徽的一些府志县志看此次地震的时间和自题诗基本都相差不多。看来作者所说的地震,也就是他的家乡当涂县一带发生的。

肖云从是封建的文人画家,对于地震不会有什么科学认识。地震本是一种自然灾害,但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从自题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肖云从所住的房屋可能没受多大损失,所以作者在自题诗中有些夸张,加以润饰,甚至还有些迷信色彩,有一些"鳌极奋鳞鹏展鹔鸟,意匠凿天天为覆,人生冲谵便多福"之类的词句,但也有些值得参考研究的句子,如"楼雉轏蛇出没中"等等。康熙七年的地震,震中在山东郯城、莒县一带波及安徽凤阳、当涂等地。这些在文献上虽有所记载,只不过记得太简单,多是记些官场、衙署、城垣等,至于在地震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以及民情等,记载的就很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各方面的资料,来补其不足,填上这一空白。文物考古资料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对于地震这门科学,知道甚少,只不过是在整理书画中发现些零星资料,提供些线索,以让历史文物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