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富:民富国强
20080800000013

第13章 战事背后的支持者(2)

宋耀如的英语教师是林肯总统的崇拜者,他不仅教授宋耀如英语,还带宋耀如参观了波士顿——这个打响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地方的几乎所有的革命纪念地。年少的宋耀如在这里受到了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并在内心逐渐萌生了祖国独立、民族革命的朦胧意识。

在教会学塾,宋耀如向学生们讲述美国的独立战争、林肯总统和他的有关民主与自由的主张,号召人们反对封建专制。宋耀如的言行不仅得罪了清廷,也为美国监理会所不容。林乐知为此对宋耀如进行了种种刁难与限制,每月给宋耀如的薪水不足以维持生活。1892年,宋耀如剪掉了为利于传教而留起的辫子,辞去布道团的职务,转而经商,但仍是传播福音的基督教牧师。

为了做一些自己想做的、有利于国家和民众的事,宋耀如同时出任了几家洋行的买办。因为头脑灵活,很快就腰缠万贯了。他还大量翻印西学书刊,介绍西学。

宋耀如热心传教和实业,同时也向往革命,结识了不少革命志士。1894年,经朋友的介绍与牵线,宋耀如在上海结识了正取道上海准备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的孙中山,二人一见如故。孙中山从天津回到上海后,宋耀如联系中文版《万国公报》编辑部,把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改成短论形式,在《万国公报》第九、十号上发表。这期间,孙中山、陆皓东和宋耀如三人在宋耀如家里“屡作终夕谈”。宋耀如与孙中山等革命志士还经常聚集在宋耀如的印刷厂里通宵达旦地交换有关革命问题的意见。对清廷专制统治的不满,对西方民主与富强之学的崇尚,使二人很快结为密友,孙中山成了宋耀如家中的常客。

宋耀如尽其所能地支持孙中山。他曾多次冒着砍头的危险,在他的华美印书馆以印刷中文《圣经》为掩护,秘密印刷反清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宣传品。在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中,宋耀如的捐助曾在较长时期内成为其重要的经费来源。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曾屡遭挫折,但宋耀如始终相信他、支持他。孙中山十分感慨宋耀如20年来不变的革命信念,他在《致李晓生函》中说:宋耀如乃“20年前曾与陆烈士皓东及弟初谈革命者,20年来始终不变……”

孙中山担任铁路总监后,宋耀如也去铁路系统任职,宋霭龄则任孙中山的秘书。孙中山计划第一步要在10年内修筑20万里的铁路,宋耀如与女儿宋霭龄随同孙中山一起坐火车到全国各地周游勘察,制定规划。

1913年2月,宋耀如随孙中山赴日本考察铁路事业。不久,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在北洋政府的大肆追捕下,孙中山于8月逃亡到了日本。随后,宋耀如也被迫举家避难日本,先在东京,后在横滨租赁了一幢别墅式的寓所。1914年,宋耀如夫妇率儿女回到上海。当时,像宋家这样举家与革命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实属凤毛麟角。

◎故事感悟

宋耀如一生追随孙中山,他多次冒着砍头的危险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他是一个商人,更是一个爱国爱民的“革命家”。

◎史海撷英

宋氏三姐妹

20世纪的中国,群星闪耀。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史称“宋氏三姐妹”,可谓是这个世纪的璀璨明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舞台上,“宋氏三姐妹”随同她们的丈夫,以个人的突出才华和贡献改变了中国历史,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历史,对中国妇女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值得称颂的是,“宋氏三姐妹”作为女性而言,她们出生伊始便走在时代前列,在多方面开创了“中国第一”,并在此后为推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1914年9月,宋霭龄与孔祥熙结婚。

1915年10月,宋庆龄毅然与孙中山结婚。

1927年12月,宋美龄在上海同蒋介石结婚。

抗日爱国侨商梁金山

◎崚嶒第入紫云间,秀夺峨嵋西蜀山,十里翠横双瀑泻,一峰寒带数川环,仰观乍觉星河近,登涉恒从蹬通攀,愧我霸留五斗粟,何时归去掩重关。——张巨璘赞梁金山诗

梁金山(1884—1977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1903年赴缅经商。1931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领导旅缅华侨开展抵制日货的斗争。1935年,在怒江—东方大峡谷修建了中国最早的钢索吊桥——惠通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梁金山先生在缅甸组织领导了“缅甸华侨抗敌后援会”和“中华民国缅甸救国联合会”宣传抗日。

1935年,中国最早的钢索吊桥在怒江建成,这便是被称为“抗日功勋桥”的惠通桥。从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共有45万余吨的国际援华物资通过惠通桥运往后方。捐款修筑惠通桥的便是爱国华侨实业家梁金山。

1884年,梁金山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幼年丧父,家中一直依靠母亲割卖马草为生。后听人说当时去缅甸容易赚钱,梁金山便辞掉赶马工作,徒步来到了缅甸腊戍。在这期间,他做过道班工人、码头搬运工、炼油工等,之后通过与英方合资办银厂积累财富。

经过多年发展,40岁的梁金山已成为缅甸华侨巨富。

英国女王对梁金山的远见卓识十分佩服,曾在白金汉宫召见他,称赞他“毅力感天,智慧通神,预见成真”,奖赏他左轮手枪一对,猎枪一支,大银刀一把。

“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梁金山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领导旅缅华侨开展抵制日货的斗争。要连接怒江东西岸的保山和龙陵,必须在怒江上修筑桥梁。当时估计需要30万卢比,而政府只拿得出10万左右。为筹集修桥经费,梁金山把两个商号和一个公司降价出卖,聘请美国工程师设计大桥,而后赶修腊戍至南坎的公路。又将建桥器材用火车由仰光运到腊戍,用汽车将庞大的铁件、粗长的钢缆和重型机械运至南坎,再组织骡马硬拉强拽弄到怒江边的建桥工地。在梁金山全力支持下,一座全长123米、宽6米的铜缆吊桥——惠通桥建成了,成为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上的重要桥梁。

1942年,为阻止日军进犯,惠通桥被炸断。听到这个消息,梁金山老泪纵横,但他深明大义说:“现在不得已炸断了,我相信,抗战胜利,惠通桥是要修复的。”1944年,随着滇西大反攻的胜利,惠通桥果然重新修复,再次担负起抗战运输大动脉的重任。

身为缅甸华侨总会会长的梁金山组织领导了“缅甸华侨抗敌后援敌后援会”和“中华民国缅甸救国联合会”,宣传抗日。在上海保卫战中,梁金山捐助蔡廷锴将军部白银4000两。卢沟桥事变后,他捐给保卫古北口宋哲元将军所带领的部队白银5000两,又捐卡车80辆、飞机一架给国家,并坚持每月捐100盾卢比直至抗战胜利。当时国民政府分派给云南的救国公债,他一个人就购买了一半还多。

1942年,日军大举南侵,缅甸告急。梁金山无偿动用自己公司的120辆卡车,并雇用了80辆其他公司的车辆,昼夜抢运积压在仰光的1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为了支援抗战,挽救国家危亡,梁金山倾家散财,辛劳奔波,被国民党中央授予“模范党员”的称号。在缅甸实业道路中,被英国副首相大加赞赏地道:“梁先生有先见之明,不愧为人中俊杰,侨领楷模。”

日军得知梁金山积极抗日,又是华侨领袖,把他列为捕获对象,妄图利用他的声望和资产征服缅甸,进攻云南。于是,梁金山舍弃在缅甸辛苦经营了几十年的全部家产,日夜兼程回到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金山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返回国内居住,此时的他已年近七旬。在得知保山将修建保腾公路后,他又以极大的热情为筑路而奔波,帮助保腾公路于1953年4月全线竣工。

梁金山晚年时有人问他:“你为抗日战争捐过多少钱?”他铮然回答:“你我都是华夏儿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永保祖国和人民安宁幸福,你我应该把一切献给祖国,出于一片真诚,从来也不记账啊!”

◎故事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