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富:民富国强
20080800000014

第14章 战事背后的支持者(3)

一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足以看出梁金山为了祖国肝脑涂地的决心。他以自己身为华夏儿女而自豪,以为国家贡献一切而坦然。在他心中,国家高于一切,金钱是无法衡量的。这是何等的慷慨大义!

◎史海撷英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千米的卢沟桥(西方称作马可·波罗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文苑拾萃

怒 江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

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由怒江第一湾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千米,中国部分2013千米,云南段长650千米;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中国部分13.78万平方千米;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积的8.7%。上游除高大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平浅,湖沼广布;中游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两岸支流大多垂直入江,干支流构成羽状水系。水量以雨水补给为主,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多年变化不大,水力资源丰富。

刘子如暮年上战场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刘子如(1870—1948年),重庆巨商、著名企业家、慈善家和爱国知名人士。

刘子如从小聪明好学,锐意钻研,在上海胜家公司工作期间学会了缝纫的整套技术,公司派其回渝开辟市场,他将一座小寺庙改造成经营胜家公司缝纫机的地址(后迁道门口),自任经理。经过不懈努力,他将公司发展成规模巨大的总公司,在西南各省开设分公司数十家,他成为了重庆地区巨商之一。

13岁,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目不识丁;而立之年,他拥有数十家公司,富甲一方;44岁,他创办孤儿院,救助了江竹筠等数千名学生;67岁,他带领百余名热血青年投身于抗日洪流,被敌炮炸伤仍不下火线……

他就是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曾经名噪中国的实业家、慈善家和爱国人士刘子如。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刘子如愤而起誓:“何日与日开战,我刘子如立即奔赴战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市组织“上海东北义勇军后援会”支援抗战。此时正值67岁的刘子如闻讯即从上海回川,会同温少鹤、何鲁、何北衡、康心如等社会名流,组织重庆市后援会。正进行间,热河失守、平津告急,形势险恶。他立即与全国救国组织联合,在重庆成立了“中华民国抗日同胞四川重庆后援会”,向全社会发出救国宣言,称“热河失陷后,使我们惊心动魄,东北各地抗日同胞只凭血肉之躯,与日寇的最新武器、毒瓦斯相搏,牺牲人数不知多少,使人痛泣,亡国灭种,迫在眉睫。亲爱的四川同胞也一定不能坐视……我们要自信,中华民族绝不可能被日寇灭亡。我们不能听天由命,要聚集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紧急动员起来……”

刘子如到处奔走募捐,发表演讲,宣传全民族抗日,掀起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潮。

67岁高龄时,刘子如在先国后家的思想指导下,实现早年日本逼迫签订“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时立下的“何时与日开战,我刘子如立即上战场”的誓言,即向政府请缨抗敌,决定亲上前线。经政府批准后,他立即行动,以“重庆市抗敌后援会战地服务团”团长名义,组织一百三十多名青年团员,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普通军事知识、医务救护训练后,紧跟第一批出川部队奔赴前线。出发前,他将自捐及募集的四十余万件慰问品集中在重庆市总商会公开展览,并召开誓师大会。会上民情激愤,数百名搬运工人同仇敌忾,自动免费将全部慰问品运至朝天门码头上船。1937年12月初,刘子如率全体团员,带着重庆市各界爱国人士、家乡父老的嘱托,在凛冽寒风中引舟东下。

抵达汉口时,南京失守,全团悲愤至极。头上子弹“嗖嗖”作响,眼前大炮燃起的大火炙热烤人。67岁的老人刘子如率领130人的慰问团从重庆出发,顺江而下到汉口、九江、南京等抗日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全力以赴支援抗战。

到达九江时,已是一座空城,慰问医院伤兵后,转南昌慰问各军旅战士。所幸此地还有老百姓,遂按营按连送去六十余头活猪及慰问品,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使前线官兵倍感亲切,士气大振。从景德镇进入皖南前线后,慰问活动更为紧张,对国共两党协同作战的前方将士进行了亲切慰问、鼓励。经四个多月的战地奔劳,刘子如在前沿阵地抢运伤员时被敌炮炸伤,仍坚持不下火线,与青年团员们滚打在一起,受到团员们深深的爱戴。

他在前线留下许多可歌可泣和感人肺腑的事迹,这些事迹感动了新四军军长陈毅,遂题赠大幅照片给他:“送给站在抗日最前线的刘老团长留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委员长蒋中正之名,特为刘子如颁发“服务前线,卓著成绩”的褒奖状。后来,他被重庆市政府评为重庆市的“历史名人”。

刘子如在前线三年,为了减免国家负担,不收公家分文报酬,自费开销。1940年底,刘子如已届七旬,因家事返川。

1948年,刘子如在故乡逝世,家属遵其遗嘱,给他穿两件布衫,薄棺入殓。如今,重庆市万盛区修建了子如广场、子如纪念碑、子如亭,以此纪念。

◎故事感悟

刘子如是著名富商、爱国企业家、慈善家。他一生勤劳节俭,正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表现。同时,危难之际,他心系家国,奔赴战场。他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服务前线,卓著成绩”的褒奖。他为抗战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永远值得继承和发扬。

◎史海撷英

“二十一条”的历史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提出德国直接将山东权益交还被拒,于是决定保持中立。当时美国注意力已转移至欧洲,而英国则希望日本能成为在其远东盟友。日本于是在8月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半岛。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意欲独占中国的权益。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历时五个月交涉,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这些条款也称中日“二十一条”。

◎文苑拾萃

万盛旅游区

重庆市万盛区始建于1955年。区境在殷商、西周、春秋及战国初期为巴国地,自然资源丰富。

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色宜人,是大自然赋予该区的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有喀斯特地貌造就独具特色的山岳型、溶洞型、石林型、泉水(冷、温泉)型自然景观;有极具价值的峡谷型流水景观;有立体气候特征明显而形成多种可观赏的气象景观和自然景色;有一批宝贵的历史人文景观等。以稀、奇、古、怪为特征的万盛石林、黑山风光、峡谷漂流、原始森林构成独特的旅游资源,可攀岩登山、避暑消夏、野炊野营、探险观奇。景区内有黑叶猴、云豹、红腹锦鸡、穿山甲等珍稀动物,有植物活化石银杉及珙桐、福建柏、杜仲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植物种类一千八百多种,是少见的生物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