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利:利用厚生
20081500000004

第4章 心系大众利益(2)

◎文苑拾萃

算缗、告缗

所谓算缗,就是凡工商业者,都要如实向政府呈报自己的财产数,二缗抽取一算的税(一缗为1000钱,一算为200文钱);小工商业者可以减半抽税。凡有乘坐马车的(官吏和战士除外),一乘抽税一算,运货的马车抽二算,船五丈以上的抽一算。

所谓告缗,就是对不如实呈报财产的人,鼓励大家告发,经调查属实者,除了被告发人的财产被全部没收、戍边一年外,告发的人可得到被没收财产一半的奖赏。

氾胜之在关中区田备荒

◎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毛泽东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氾水(今山东曹县)人。西汉农学家。汉成帝时任为议郎、劝农使者。曾在三辅教民种田,后迁御史。他总结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创造了精耕细作的区田法,另外还有溲种法、穗选法、嫁接法等。著有《氾胜之书》,共2卷18篇,是中国最早的农学著作。

关中地区有着悠久的农业传统,是古代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尧、舜的农师,周人的祖先后稷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以后重农一直为周王朝的基本国策。战国末期,秦国便是凭借关中雄厚的经济实力,完成了统一大业。西汉建立以后,也非常重视关中地区的农业,兴修了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到汉武帝统治时期,先是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关中地区推广种植冬小麦,后又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在关中地区推行代田法和改良农器。就在赵过之后约60年,氾胜之也踏上了与赵过相同的道路。

氾胜之继承了前人的重农思想,认为粮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谷帛是统治天下的根本。他主张备荒,把稗草和大豆列为备荒作物,进行了区田法的试验,列入此项试验的主要作物有禾、黍、麦、大豆、荏、胡麻、瓜瓠、芋等作物,目的在于将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结合起来。

关中地区经过数千年的开发,许多良田沃土早已得到利用。剩下的一些荒地,如山地、丘陵、陡坡等,倾斜坡度较大,利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随着人口的增加,就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无地可耕的农民转而从事工商业,成为农业的异化,这是当时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政府曾经多次将官家直接掌管的苑囿、公田、池田等假借给贫民,但这对于问题的解决毕竟是有限的。

氾胜之的区田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具体做法是“深挖作区”,在区内集中使用人力物力,加强管理。合理密植,保证充分供应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肥水条件,发挥作物最大的生产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扩大耕地面积,把耕地扩展到不易开垦的山丘坡地。先用一亩地为标准对区田法作了一般性的介绍,然后又根据作物的种类和土地的肥瘠对区田作了具体的说明。区深和区间距离一般为一尺。但区深往往因作物而异,从0.5尺到3尺不等,大致上植株大而蔓长根深,或是块根作物要求深,植株较小的须根作物要求则相对浅些。区间距离则因土地而异,从0.9尺至3尺不等,土地肥则小些,瘠则大些,与种植密度有一定的联系。

氾胜之致力于农业推广和农学研究,他的著作《氾胜之书》不仅介绍了区田法,还强调农耕要遵守农时,选择最佳的耕作时期,这个要求贯穿于耕作栽培的每个环节。同时,他还介绍了十几种农作物的耕种方法和施肥方法。

其中,溲种法也是《氾胜之书》的一大亮点。溲种法即将兽骨骨汁、缲蛹汁、蚕粪、兽粪、附子、水或雪汁,按一定比例和成稠粥状,用以淘洗种子,经过淘洗的种子看上去像麦饭粒,然后再播种。氾胜之认为,溲种可以防虫、抗旱、施肥,保证丰收。实验也表明溲种可以起到种肥的作用,以供应幼苗期根系生长所急需的养分,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抗旱能力。

◎故事感悟

氾胜之的农学研究在汉朝享有盛誉,他的《氾胜之书》不仅提出了耕地的总原理和具体的耕作技术,还列举了多种作物的具体栽培方法,实是中国农书的鼻祖!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因此重视农业、发展农业也是正确的国策。

◎史海撷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让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惠帝四年(前191)废除《挟书律》,进一步促使诸子学说复苏,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比较活跃,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文苑拾萃

冬小麦

冬小麦适宜稍暖的地方种植,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获。在我国,一般长城以北大体种植春小麦,以南则种植冬小麦。我国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这里也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依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袁隆平(1930—?),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五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1960年7月,袁隆平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一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1964年和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六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六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六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在研究水稻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直到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故事感悟

袁隆平一心只为杂交稻,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为民所用。他的研究成功不但解决了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也为解决世界人口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史海撷英

非洲大饥荒

1983年至1985年,非洲发生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干旱和饥荒。当时,非洲从北部到南部的55个国家和地区就有34个遭受大旱,24个国家发生了大饥荒,1.5—1.85亿人受到饥饿的威胁。遭受灾害严重的地区河流干涸,田地龟裂,黄沙弥漫,牲畜倒毙,至少1000万人背井离乡,东奔西走寻觅食物。1983年就有1600万人死于饥饿或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1984年死亡数字更高。联合国称这次大饥荒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自此,全世界都高度关注粮食安全,警惕大饥荒的再度降临。

◎文苑拾萃

自花传粉

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自花传粉的植物必然是两性花,而且一朵花中的雌蕊与雄蕊必须同时成熟。自然界中自花传粉的植物比较少。在这类植物中,有一类植物,它的花不待花苞张开就已经完成了受精作用,这种现象称为闭花传粉和闭花受精现象。如豌豆花便是典型的闭花受精植物。这是因为呈蝶形的花冠中,有一对花瓣始终紧紧地包裹着雄蕊和雌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