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运砖头练筋骨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陶行知
陶侃(259—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西)。中国东晋时期名将。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是中国东晋时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
陶侃,东晋时期名将,在击败反晋武装后,任荆州刺史。
祖逖(东晋名将)死后,东晋王朝接连发生几次内乱。晋元帝想抵制王氏势力,王敦起兵攻进建康(今江苏南京),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元帝的儿子晋明帝即位后,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失败,自己却病死了。到了晋成帝(明帝的儿子)的时候,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峻起兵叛变,攻入建康。东晋的一些大臣束手无策,后来依靠荆州刺史陶侃出兵,用了两年时间,才平定了苏峻的叛乱。
陶侃本来是王敦的部下。陶侃立下战功,做了荆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把他调到广州。那时候,广州还是偏僻的地区,调任广州实际上是降职。
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每天早晨把100块砖头从书房里搬到屋外,到了晚上,再把砖头一叠叠运到屋里。人们看到他每天这样做,感到很奇怪,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陶侃严肃地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里想的是收复中原。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需要我的时候,还怎么能担当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着做这件事练练筋骨。”
王敦失败以后,朝廷才把陶侃调回荆州任荆州刺史。325年他被提升为征西大将军。
官虽然做得大了,可陶侃还是十分小心谨慎。荆州衙门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从来不放松。他常常对他的部下说:“大禹是圣人,还爱惜一寸光阴。像我们这种普通人,论智慧和能力都跟大禹差得很远,更应该爱惜每7一分光阴,怎能贪图安逸。”
他部下有些官吏喜欢喝酒赌博,往往因此耽误了公事。陶侃知道了非常生气。他吩咐人把酒器和赌具都没收后扔到江里去,还把那些官吏鞭打了一顿。此后,大家都吓得不敢再赌博喝酒了。
陶侃带兵41年,由于他注意锻炼身体,执法严明,办事认真,将士们都佩服他。
◎故事感悟
陶侃在逆境中仍不忘健身,是因为他心中时刻有着报效祖国的信念,从其惩罚部将便可看出他的雄心壮志。他视健身为强军之本。陶侃的这种为国锻炼身体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史海撷英
王敦之乱
东晋初年,世族王敦篡夺帝位,引发叛乱。王敦是东晋司徒王导从兄。东晋建立,他官至镇东大将军、开府、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执掌军事重权,渐有篡位野心。他镇守武昌,位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上游,对东晋政权构成威胁。晋元帝命刘隗、戴渊各率兵万人,分屯合肥、泗口(今江苏清江西南),监视王敦。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自武昌发兵东下。其党羽江东世族沈充也起兵响应。叛兵攻陷建康,杀戴渊等人。刘隗北逃,投石勒。元帝病卒。晋太子司马绍即位,是为明帝。王敦移镇姑熟(今安徽当涂),自任扬州牧。太宁二年(324年)王敦病重,明帝诏王导等率军讨叛。王敦以兄王含为元帅,发兵三万复攻建康。不久,王敦病卒,叛军大溃,余党悉平。
◎文苑拾萃
繁荣的东晋文化
由于东晋统治者安于江南,不以恢复中原为意,门阀大族致力于南方的庄园经营。北方大族及大量汉族人口迁徙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后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奠定了基础。在社会生产上,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提高。南下的北方农民和当地农民辛勤劳动,开辟南方广大的山泽荒野,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也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颜真卿书房练臂力
◎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名言
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在中国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影响,除了他在书法方面刻苦钻研外,他那种注意锻炼身体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人们。颜真卿书房练臂力,一直被人们赞颂。
颜真卿一生潜心研究书法,在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传统基础上,他博采众家之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并把篆、隶、行、楷糅为一体,使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颜体”,开创了新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将他与柳公权的“柳体”并称为“颜柳”。
颜真卿自小很苦,三岁没了父亲,家境贫寒,母亲只好领着他到姥姥家过日子。颜真卿的母亲很有学问,她见儿子聪明伶俐,从小有志气,决心把儿子教养成器,便亲自教真卿写字、读书。母亲费尽心血教,儿子吃书一般地学。不上几年工夫,颜真卿便满腹经纶。母亲想:“如今我儿已在为娘手里出了师,万不可让他半道上松下劲来。我看他对书法格外上心,那笔字儿写得很有根基,若能再下一番苦工夫,日后定能学出名堂。眼下应该让他出外去投奔名师学艺,一来让他闯闯世面,二来磨炼磨炼他的筋骨,三来让他早成大器。”就这样,母亲带着儿子投奔名师,使颜真卿在书法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颜真卿在练书法过程中,始终与锻炼身体结合起来。他把锻炼身体、练臂力看作练好字的一项基础。
一天,他正在槐花如雪、芳香四溢的槐树下练习“五禽戏”,仆人报告:“有客人来访。”他一直把操练完,才抹着额上的汗水,匆匆走进书房,接待客人。
他来到书房,见客人都是些书法家。寒暄过后,谈到怎样才能练好书法时,颜真卿说:“要写好字,臂、腕必得有力。臂举千斤,写出来的字才能苍劲有力!我不但经常锻炼身体,使自己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同时还经常在书房里练臂力。今天,我请你们看一种在书房里就可以练臂力的好方法。”说着,他拿过两把藤椅放好,自己站在中间,手抓椅背,做起双臂伸屈来了。颜真卿每次屈伸都做得一丝不苟,一口气竟做了1000多次。当他放下藤椅时,客人们都称赞道:“好臂力!好臂力!”他笑了笑说:“没什么,只要苦练,谁都可以做到。这不但有利于书法,还能强身健体。”
颜真卿的书法别具一格,与他的独特锻炼方式有直接关系。练书法与练臂力、腕力并举,这应该算是颜真卿练书法的一大“绝招”。有人说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像他本人一样:骨格雄健、精神饱满、气势超俗。人们喜爱颜真卿的书法,更赞扬他的骨气,世世代代学“颜体”的人之所以格外多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在欣赏“颜体”书法风格的同时,也从中学到了做人的骨气。
◎故事感悟
颜真卿将健身融入修习书法之中,以强健的体魄换来挥洒自如、苍劲有力的笔风。可以说,后人不仅仅要学习这种方法,更应该从健身这一层面中懂得如何奠定好事业成功的基础。
◎史海撷英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
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行草书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中称:“《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颜少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上的地位,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晚年之作《勤礼碑》写得刚劲有力,是许多人练字的首选。
◎文苑拾萃
颜真卿纪念馆
颜真卿纪念馆坐落在南京市广州路,东连乌龙潭公园,南望蛇山,西邻龙蟠里,北依清凉山、虎踞关,清静幽雅,翰墨流香。这里原是颜鲁公祠,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祠庙遗迹。
现存的颜鲁公祠为砖木结构,青砖小瓦,有大殿,配殿、东西厢房12间,占地1500平方米。
1982年,颜鲁公祠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和1995年,鼓楼区政府拨款全面维修颜鲁公祠。现在颜鲁公祠已按历史原貌修葺一新,原存七块碑刻均完好嵌于殿内墙壁上,并在原放生井上恢复修建了新放生亭一座。庭院内增设景点,栽种名贵花木。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题“书坛泰斗”,镶金匾高悬于大殿内正中上方。
清幽典雅、优美异常的颜真卿纪念馆,以大量的文史资料、实物、书法珍品、古碑帖及拓片介绍颜真卿的生平、政绩和其突出的书法艺术,前来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林巧稚注意锻炼身体
◎第一财富是健康,第二财富是美丽,第三财富是财产。——谚语
林巧稚(1901—1983年),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林巧稚,是新中国诞生后一位最有权威的妇产科专家。在20世纪的第一年,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这位普通中国市民家庭的弱女子,靠着勤奋努力,登上了事业的巅峰,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她是一位医生,医生的天职就是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她常常提醒青年们,特别是女青年们,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这一点也是她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时刻注意锻炼身体,是林巧稚从小就养成的习惯。
林巧稚从小就喜欢运动,打球、滑冰、游泳、徒步旅行、野外宿营、登山,各种各样的运动她都参加。运动不仅锻炼了她的身体,而且还磨炼了她的意志。中学毕业后,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协和医学院。
协和医学院,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办的医学院,学生毕业以后将被授予美国医学博士学位。每年招生不超过30名,条件相当苛刻。八年大学,分为三年预科,五年本科。每一年,都可能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身体不佳而被淘汰。
林巧稚入学以后,除了认真刻苦学习外,仍然坚持锻炼身体。尤其是冬天,她经常围着学院大楼跑步锻炼,别人看见后都说协和医院出了一个“疯姑娘”,没事围着医院跑。但林巧稚不管这些,依然坚持天天锻炼跑步。八年以后,她顺利地通过了一道道关卡,成为最优秀的学生,并获得了学院颁发的一年一次的“文海”奖学金。林巧稚是获得这份荣誉的第一名女学生。
林巧稚毕业后留在协和医院做妇产科医生,经常为病人做手术。为了练手术缝合时手指灵活的功夫,她读书读疲倦了,就开始做针线活,绣荷包,绣得精美纤巧、玲珑别致。她的抽屉里放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包。她说:“没有这样千针万线做活的基础,我做手术缝合时,手指绝不会那么灵活。”
林巧稚花甲之年过生日那天,她的侄女、侄孙女要在家里为她祝寿,可她却提出要去登香山。侄女怕她年岁大,出问题,就百般劝阻。而林巧稚安慰她说不要怕,结果60岁的老人最先登上了顶峰。
由于林巧稚几十年都注意锻炼身体,在近八十高龄时,还能以充沛的精力主动承担繁重的工作。编书、审稿、会诊、开会、接待客人,她的工作内容令年富力强的中年人都感到难以胜任。别人劝她不要太劳累了,她说:“我是一刻也闲不住的。闲下来就会感到孤独、寂寞。上帝如让我的生命还存在这个世界上,我存在的场所就是病房,我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我的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对外交换的信息便是了解病情和提出治疗方案。”
◎故事感悟
林巧稚是“白衣天使”,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到处为病人考虑。在生活中,她注重体育锻炼,同样像对待工作一样,每天坚持锻炼,从未间断。林巧稚以事实证明,康健的体魄是成就事业的根本,这值得我们效仿。
◎史海撷英
林巧稚轶事
1921年,林巧稚在参加协和医院考试时,曾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在最后一场英语笔试中,一位女生突然中暑,她参加急救,以致最后拿手的英文卷没有做完。林巧稚原本以为自己是要落榜的,但院方综合各科成绩,并考虑到她在考场表现出的无私与果断,因此破例录取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