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健:康体健身
20081700000013

第13章 锻炼身体 功成名就(3)

李清照丰富的体育实践活动对以后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女子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文学家,1959年在她的故乡济南的趵突泉公园建立了“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亲笔题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飘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

◎故事感悟

李清照热爱体育运动,把健身当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在封建时代十分可贵。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史海撷英

符离之战

符离之战系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之一。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四五月间,张浚部署李显忠与邵宏渊两军13万北伐,复灵璧(今属安徽)、虹县(今安徽泗县),进据宿州州治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金纥石烈志宁率军反攻,宋军败入城中。李显忠与邵宏渊不睦,邵宏渊不肯力战,诸将相继违令逃遁,金军追击,宋军大溃。此后宋丧失再战之力,被迫议和,史称“隆兴和议”。

◎文苑拾萃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颜含健身重健心

◎健全的身体比皇冠更有价值。——谚语

颜含(生卒年不详),字弘都,费县方城镇诸满村人,东晋著名大臣。颜含四代祖颜盛为东汉尚书郎,黄初年间,任青徐二州刺史东迁,卜居华县城郊,因代传孝恭,号其居处为孝悌里(即今诸满二村)。颜含父颜默,曾任汝阴太守,封护国将军。颜含兄弟3人,排行第三,因双兄早亡无传,成为颜氏大宗。

颜含为人品行端正,诚实不苟,以对人友好而著称。他的哥哥颜畿得病,卧床不起,他侍奉13年之久。嫂嫂双目失明,他奉养至其痊愈。人们无不为他的高尚品德所感动。

颜含注重个人修养,有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他认为,自身修养水平的高低,在别人身上可以得到印证。

有一年,大家围绕着“王导是皇帝的师傅,名声大,地位高,官员见他是否需要下拜行礼”的问题展开争论。此时,颜含已经年迈退职,有人来征求他的意见。他很不高兴,可最后还是做了回答,他说:“王导虽然名位尊贵,可是仍属臣民,应按常礼相待,否则,便有谄媚之嫌。也许是我老了,不合时宜了吧!”

事后,颜含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鲁国国君问柳下惠:“我想去攻打齐国,如何?”柳下惠回答:“不可。”而后,柳下惠很不愉快,说:“我听说,打算入侵别国的人,是不会向有道德的人征求意见的。他为什么来问我呢?”

颜含讲完故事叹道:“刚才有人跟我谈起了讨好别人的事,我大概也有了不端的行为吧!”从此,颜含更加注重修养自身的品德。

他还认为,人的寿命长短,是和自身的品格修养分不开的。有一天,颜含遇见了善于占卜的郭璞。郭璞讨好地要给颜含算命,对他说:“我想给先生占卜,并保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颜含听了,捋着胡子摇头说:“寿命长短在于天,名位高低在于人。努力修养自身而不能长寿的,是命运问题;努力恪守正道而不被人理解的,是秉性问题。寿命原是自有的,我努力修养就是。敬请不必烦劳!”

颜含离职后,又过了20多年,于93岁去世。

◎故事感悟

是啊!健身,关键在于健心。只能心情豁达,身体才会更健康。颜含修养自身的独到见解,确实发人深思。

◎史海撷英

颜含为人与为官

颜含少时,以孝悌闻名乡里。其兄颜畿有病,死于医家,家里人迎丧,在回来的路上,忽然招魂旗缠树不开、领丧人跌倒在地,口称畿言 说:“我命不该死,只是服药太多,伤害了五脏,还能复活,千万别埋葬我呀!”家里人都想打开棺材看看,颜默不许。当时颜含还很小,慨 然对父母说:“不寻常的事,古来有之,是否打开棺材,痛苦一样大,为什么不打开看看?”父母见他说的有道理,令人开棺,其兄果真气息尚存。颜畿长期卧床不能言语,家人侍养都生倦色,颜含却绝弃一切事务,辛勤侍护,数年如一日。他对哥哥这种友好,古代叫“悌”。江南富 豪石崇听说了,非常敬佩,特赠“甘旨”以表敬意。

颜畿死后,颜含的二嫂樊氏患病失明,为治疗嫂子的眼病,颜含费尽心力,备受煎熬,终于治愈。为了侍养父母兄弟,颜含十几年足不出户。

汉代以后推行“举孝廉”做官制度,颜含孝悌出名,本州推举他当官,却被他婉拒。一直等到父母、两兄全部去世,才到东海王司马越处做太傅参军,后出补开阳令。司马炎镇守下邳(今江苏邳州),命他为参军。307年颜含随司马炎过江,居住南京,屡任要职,曾被委为吴郡太守。宰相王导问他上任后先干什么?颜含回答说:“国家年年打仗,民不聊生,户口减少,南北富豪竞相劳民,搞得国家穷困,个人暴富。这是掌权者的忧虑啊!应当把游民从有钱人家征出,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去。不要几年,就会户给人足,礼乐恢复。”其言切中时弊,王导甚为敬服,此后,颜含又任侍中、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迁升光禄勋。颜含退休时,晋成帝赞扬他的品行,特加 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并派朝官四时致膳,他都一一谢绝。

颜含注重行实,反对浮伪,生前留下遗嘱:死后素棺薄殓。反对当时套棺厚葬,挥霍浪费的恶劣风气。颜含去世后,由江夏人李阐撰碑文述其生平,曾孙颜延之作铭。400多年后,颜含十四孙颜真卿罢抚州刺史,途经南京,为颜含重新立《颜含大宗碑》。

1958年,南京颜氏墓群发掘,陪葬物尽是石制物品和砚台,不见金银饰物,足以证明颜含制定的家训“正、清、节”名不虚传。

◎文苑拾萃

劝农·其一

(东晋)陶潜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劝农·其二

(东晋)陶潜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劝农·其三》

(东晋)陶潜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白居易以乐养生

◎一个人的身体,决不是个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凡是有志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成大事的青年,一定要十分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徐特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虽自幼漂泊,饱经忧患,但养生有道,享年75岁。可以说是一位高寿诗人。白居易的诗篇中,有不少诗句展示了他的养生之道。

白居易的养生方法有两种:其一,勤练气功,疏通气血;其二,游览名胜,陶冶身心。

“负宣闭月座,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若旁,外融为骸畅,中适一念无,旷至妄所存,心与虚俱无。”诗的意思是:关着门在幽静的室内练功,练出温和之气,可以使肌肤结实,皮肤健美。起初像喝了甘美的酒如痴如醉,又好像昆虫冬眠,全身乐融融地十分舒畅,好像进入一个极其空旷、虚静的地方,一点杂念也没有了。白居易忙碌了一天,浑身倦怠,晚上通过练气功调整身心,恢复了精力。

“湛湛正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何语人。”意思是说:西湖玉泉湛清,漫游其间就像悠悠飘荡的浮云,以安闲的心情去看那无波无浪的泉水,我的心也像泉水那样洁白恬静,不染一尘。手拄青竹拐杖,头戴白色纶巾,边走边看,直到尽兴才下山,我已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连自己都忘了。这是白居易的一首典型的游览诗。白居易闲居无事时,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清晨踏着露水耕地除草,然后荡起小舟去游玩,或闲庭散步,或柳阴赋诗,恬然自乐。

白居易对当时士大夫阶层所流行的求仙学道,服石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做法非常反感,他说:“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白居易还认为,人的寿命长短,并不在于肥瘦贫富:“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故事感悟

白居易一生胸怀宽阔,情绪乐观。从16岁时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老年时作的“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都显示了他乐观向上的精神。

◎史海撷英

白居易被贬江州

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发生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将他贬为州刺史。王涯说白居易的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文苑拾萃

池上竹下作

(唐)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望江州

(唐)白居易

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

犹去孤舟三四里,水烟沙雨欲黄昏。

辛弃疾背沙袋登山

◎欲齐家则正身,省端则家可理。——宋·林逋《省心录》

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是南宋时代文武兼备的民族英雄,杰出诗人。

有一天老师问辛弃疾:“辛生,你将来准备干什么呢?”

辛弃疾说:“反正,我不想做官。”

“想做个诗人吗?”老师问。

辛弃疾回答:“我既要习文填词,用厉词骂尽天下贼;又要锻炼身体,演习武艺,用利剑杀尽天下豺狼。”

老师大吃一惊:“啊!荒唐,你今天是怎么啦?”

“我心里这么想,嘴上这么说,这是我的志向。”

这种远大的志向,正是辛弃疾磨炼硬功的原动力。他练功的方法是背着沙袋登山。他牢记小时候爷爷给他讲的“飞毛腿”的故事:“飞毛腿”为了锻炼腿力,在腿肚子上绑沙袋子,逐渐加重分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之后,解下沙袋,便能疾走如飞。于是辛弃疾也效仿“飞毛腿”的办法,做了一个大沙袋,在袋子上面和侧面缝上便于提拉和背负的布带子,既能背负着它登山,又能提拉以锻炼臂力。有一次辛弃疾读完书,背着沙袋登山,回来时累得满头大汗。同学们见他汗流浃背,身上还背着个袋子,惊异地问:“出了什么事?怎么这个模样?”一位同学好奇上前去提袋子,没有提动,使出全身的力气,才将袋子卸到地上。

“什么东西?这么沉!”那个同学不解地问。当他解开沙袋一看十分惊奇地说:“你疯了!看你这个样子,哪像读书人,你怎么竟自找苦吃?”

辛弃疾忍不住大笑起来:“你说得对,我就是要自找苦吃,不然手无缚鸡之力,将来怎么能报效国家呢?”

◎故事感悟

辛弃疾通过苦练,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后来,他参加了反抗金兵入侵的战斗,成了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

◎史海撷英

辛弃疾在瓢泉

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举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弃疾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村民的质朴令辛弃疾大为感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的一往情深。

◎文苑拾萃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南宋)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祝英台近·晚春

(南宋)辛弃疾

宝钗分,

桃叶渡,

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

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

都无人管,

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

试把花卜心期,

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

呜咽梦中语:

是他春带愁来,

春归何处?

却不解将愁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