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通:互通互利
20081900000018

第18章 政通人和现盛世(2)

刘秀常常显示出一种恢廓大度、平易谦和的气度。29年,割据陇右的隗嚣分别接到公孙述和刘秀的招降信,犹豫未决,就派他的将军马援先后去公孙述的成都和刘秀的洛阳考察。马援到成都,公孙述接见他时戒备森严;而等到了洛阳,刘秀接见马援时,却没有升堂坐垫,只是便衣便服,独自一人接见马援。刚见马援,他就微笑着说:“您遨游在两个皇帝之间,见多识广。今天见到您,我深感惭愧了。”马援见刘秀如此平易谦和,立即叩头说:“当今的局势下,不只是君主在选择臣下,臣下也在选择君主。我现在从远方来,陛下接见我连警卫都没有,就不提防我是间谍刺客吗?”刘秀笑着说:“你不会是刺客,只是个说客罢了。”马援心悦诚服,回去后劝隗嚣归附刘秀。隗嚣不听,他就脱身自己归服。

太原郡(治晋阳,在今太原市以南)有很多春秋时晋国公族的后裔,他们对新的统治者常常保持一种对立情绪,不肯称臣。以至于到刘秀时期,太原仍被称为“难化”之地。刘秀以恢廓大度、平易谦和的姿态来对待他们,很快就令其心悦诚服。

刘秀在以柔道治理国家后,还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奴婢的政令。他先后九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之后,还多次下令免罪徒为庶民,减轻租税徭役。刘秀发放赈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并减400余县,精简官吏,节省开支,抑制豪强,巩固中央集权。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矛盾得到平缓,国力也有极大的提高。

为了加强皇权,刘秀还颁行图谶,神化皇权。他本来是不相信这些的,但后来发现它确实是支持和维护自己统治的“法宝”,便大肆推行,到了晚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作为法定的思想统治工具。

◎故事感悟

刘秀将自己的军事和政治政策的核心定为以柔取天下、以柔治国,结果迅速统一了全国,又迅速解决了西汉末年土地流失、生产滞后的问题,使东汉王朝的经济在短时期内得以恢复,社会生产力也大为发展。刘秀的政策使东汉初年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是十分难得的。

◎史海撷英

“硬脖”董宣

刘秀称帝后,对贵戚的过分行为有所约束,一般能够理智对待。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行凶杀人,躲在公主家中,官吏不能捉捕。洛阳县令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那个凶手出来。听说公主要出门,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得到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阳公主的车。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她的尊严,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董宣没有被吓倒,也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处决。公主立即回宫告到刘秀那里,刘秀大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

董宣说:“先别打我,请允许我说一句话。我说完了话,情愿死。”刘秀说:“你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用不着打,我自杀就是了。”

说罢,他挺起头就向柱子撞去。刘秀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董宣已经撞得血流满面了。刘秀赶紧要小太监抱住,要他给公主叩个头谢罪。董宣坚决不叩,刘秀就要人按着脖强叩,董宣就两手撑地,最终也不低头。内侍知道汉光武帝并不想把董宣治罪,可又得给刘秀下个台阶,就大声地说:“回陛下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刘秀也只好笑了笑,下命令说:“把这个硬脖子撵出去!”湖阳公主不满地说:“陛下从前做平民的时候,还收留过逃亡和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咱家来搜查。现在做了天子,怎么反而对付不了小小的洛阳令?”刘秀笑着说:“这就是天子与平民百姓不同啊!”刘秀还奖励了董宣,给他加了一个“强项令”(意为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的美名。

◎文苑拾萃

刘秀为人的两面性

刘秀对于臣下的歌功颂德阿谀奉承,常能持一种清醒的、有时是厌恶的态度,而表扬一些刚正不阿的官吏。有一次,刘秀外出打猎,直到深夜才回来,他想从洛阳城的东北门进城,结果守门的郅恽拒不开门。刘秀没法,只好转到东城门进了城。第二天,郅恽上书批评了刘秀一顿,但刘秀却赏了郅恽100匹布,并把掌管东门的人贬为登封县尉。但刘秀毕竟是皇帝,不能容忍有伤尊严的事。大司徒韩歆为人直率,说起话来无所隐讳,刘秀经常对他不满。一次朝会上,韩歆列举大量事实证明要发生饥荒和动乱,言辞激烈,说起话来指天画地。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刘秀气得当即罢了韩歆的官。韩歆回家后,刘秀仍怒气未消,又派人带着他的诏书去谴责他。罢官之后皇帝特诏谴责,就意味着要治死罪,结果韩歆及其子韩婴被迫自杀。

成武帝李雄

◎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一赏则兵无敌,一刑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商君书·赏刑第十七》

李雄(274—334),即成武帝,中国十六国时期成国建立者,306—334年在位。李雄是豪强领袖李特第三子,巴氐族人,母罗氏,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后迁略阳(今甘肃天水秦安县)。

李雄在306年建立的成国,可以算是当时兵荒马乱下难民的乐土。他称帝后所制定的一系列治国方针,使流亡至此的难民无不欢欣鼓舞,积极投入到生产中,使得成国实力迅速增加,成为当时偏安一方的强国。

李雄父亲李特在四川起兵自立后,李雄被封为前将军。303年,李特战死,李雄的叔父李流被吓破了胆,准备向晋军投降。李雄不愿投降,于是带兵攻打晋军,取得大胜。李流对李雄刮目相看,便把军权交给了李雄。

304年,李雄自称成都王,并于两年之后称帝。李雄本是流民出生,并不了解封建官制,因而建国之初,大臣们经常为官位高低争吵得不可开交。后来李雄建立百官制度,又出现买官的情况。由于财政入不敷出,李雄便默认部下可以用金银买官。但后来发现弊病太多,于是李雄又严禁买官,将所有精力转到农业生产的发展上来,成国实力迅速提高。到了314年,汉嘉、涪陵、汉中地区成为成国的领地。这一时期,也是成国最强盛的时期。

◎故事感悟

在战争纷乱的十六国时,李雄能够建立起成国,可谓不简单,而当时作为成都王来说,能把国家治理成兵荒马乱处境下难民的乐土,就更加不容易。作为皇帝来说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文苑拾萃

李班太子

李雄共有十个儿子,却偏偏立侄子李班为太子,原因是儿子们不合他心意。后来他生病后,儿子和侄子李班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没有错。334年,李雄头顶生疮,脓水长流,他的儿子看后直感恶心,躲得远远的,只有李班不分昼夜地身边侍候,经常用嘴为他吸脓水。李雄病了六天就一命归天,时年61岁。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尸子·卷上·治天下》

拓跋珪(371—409),字涉珪,南朝人又称其为拓跋开。拓跋珪是鲜卑族拓跋部人,北魏王朝的创建者,史称北魏道武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建国之初,拓跋珪就顺利解决了与叔叔拓跋窟咄之间的内乱,使得拓跋部落联盟得到巩固和发展,王权也得到强化。

随后,拓跋珪开始东征西讨。经过5年的战争,将蒙古南部和山西北部草原上的所有对手消灭,然后又兼并库莫买、高车、纥突邻等弱小部落,从而得到大量的土地、大批人口和数以十万、百万计的马、牛、羊等牲畜,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实力。

这时候,北方各割据政权你争我夺,互相蚕食,只剩下几个较强的政权了,其中后燕是最强大的一个政权。394年,北燕君主慕容垂出兵灭了西燕,然后于395年进攻华北地区最强大的对手北魏。拓跋珪设计将后燕军队全歼,只有慕容宝单骑逃脱,辎重兵械也全落人拓跋珪的手中。拓跋珪下令将被俘的几万燕军全部坑杀,严重削弱了后燕的实力,改变了北魏和后燕的力量对比。396年,慕容垂又亲率大军前来报仇,拓跋珪避其锋头,等待时机。慕容垂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始终未能与北魏主力部队决战,最后因病重不得不引兵而还,最后死于途中。慕容垂死后不久,拓跋珪在盛乐称帝,随后乘后燕内乱之机,亲率大军进攻后燕,两个月后灭掉后燕。

之后,拓跋珪又兵分几路,完全占领了黄河中下游的后燕故地,此时的北魏已经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政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拓跋部从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

拓跋珪首先下令发展农业,于394年在河套平原开始屯田。由于屯田的百姓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所以这一措施很得民心,为促使拓跋部畜牧经济逐渐转向农业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拓跋珪还将被征服地区的大多数人作为“新民”内徙,发给他们耕牛和农具,授给他们田亩,使他们成为彻底的编户农民。他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国家的局面从战争中迅速稳定下来,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实力不断增强。

随后,拓跋珪多次下令,实行旨在解散部落组织的“分土定居”政策,强制解散带有血缘关系的各部落组织,重新按居住地组织编制,变成国家的编户农民。拓跋珪为北魏政权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事感悟

拓跋珪在历史上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积极吸取汉文化的精髓,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他统治下的北魏政权日益强盛起来,独据一方。

◎史海撷英

恶有恶报的拓跋珪

建国初期,虽然拓跋珪政治通明,但在其后的日子里他想长生不老,经常服食用朱砂、石英等矿物质制成的有毒方药寒食散,结果毒性发作,使性情更加喜怒无常,经常亲自动手,将人毒打致死。他喜欢坐人力车,乘车时手拿宝剑敲打拉车人头部,死一个换一个,有时每天能死几十人。

恶有恶报,拓跋珪杀来杀去,杀得自己也害怕了,于是经常更换他的寝室,就连亲信都不知他住在什么地方,只有宠姬知道。但没想到他还是被和他宠姬私通的二儿子拓跋绍刺死,享年39岁。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有国家者,未有不任智谋而成王业也。——《太白阴经》

拓跋焘(408—452),字佛狸,鲜卑族,北魏世祖,太武皇帝。他亲自率领北魏铁骑灭亡了夏国、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向北,马踏漠北,横扫了占据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国;向南,屡次挫败南朝,并占据了刘宋的河南之地。拓跋焘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

拓跋焘于423年即位,即位不到一年,柔然骑兵6万就来犯边。年仅17岁的拓跋焘闻讯后亲自带兵,日夜兼程,前往边疆云中。到达云中后,队伍还来不及休整,柔然骑兵将北魏兵马团团困住,北魏士兵见对方强大,军心顿时大乱。但士兵见自己的年轻统帅拓跋焘临危不惧,情绪很快就平静下来,并听从拓跋焘的指挥,首先射杀了柔然的前锋将领。柔然首领大檀见势不妙,赶紧后撤。第二年,拓跋焘兵发五路,征讨柔然,大檀吓得向北逃窜。

429年,拓跋焘主动出击柔然。柔然大檀措手不及,仓促之间,只得向西狂奔。拓跋焘率军在方圆几千里的范围内,分兵搜寻柔然残部。此次进攻,拓跋焘取得大胜,被北魏抓住的柔然有30多万户,马牛羊达几百万头;高车部也有几十万人向北魏投降。拓跋焘将这些降附的部落迁到漠南几千里的边境上,监督他们从事农耕和畜牧业,并要他们每年向北魏交纳大量贡税,使得北魏毡毛皮货堆积如山,马牛羊的价格也大大跌落。

432—439年,拓跋焘在北方纵横驰骋,先后灭掉北燕、北凉等国,终于统一了北方。

统一北方后,拓跋焘很清楚地知道:现在他只是武力上统一了北方,但在人心归向上还没有完全统一,而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就必须兴办学校、开馆授经,提高鲜卑族官员的汉化水平,接受中原汉族的封建统治思想和理论,才能得到当地封建贵族的支持,进而真正完成统一。于是,拓跋焘于426年兴办太学。444年,拓跋焘又下令所有王公大臣和王公贵族的子孙都要进太学,学习经史。

在北魏统一后,进入中原为官的拓跋贵族们并没有什么法律观念,随意贪污勒索。看到这种情况,拓跋焘把修订律法、整顿吏治看作是汉化的标志和确立统治秩序的关键。431年,他就让崔诰修改律令,经过20年的修改后,最后拟定了391条律令,并将其颁布全国实施。拓跋焘又针对官员中徇私情、废王法、官官相护等恶劣的官场作风,于437年开始整顿吏治,考察和监督地方官员,并让年事已高的功臣元勋退休养老,享受优厚的待遇,而提拔年轻人才充实到官僚队伍中。这一具有战略眼光的措施,使受过汉文化教育的青年贵族大量替代了比较保守的老一代鲜卑旧臣,对于北魏的政权建设及发展步伐都有重要的意义。

拓跋焘行事节俭,平时吃饭穿衣,也仅仅是充足而已,从不讲究排场。他还命令所有官吏都要节俭,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故事感悟

拓跋焘统治北魏,相当于秦始皇统治秦朝,他是北魏诸皇帝中最有贡献的皇帝。他的功绩在史册上有重重的一笔,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骄傲。

◎史海撷英

拓跋焘听信谗言处死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