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和:和平共处
20083300000011

第11章 和平相处(3)

他家庭极为富有,本人却非常节俭,而且他急公好义,乐施好善,不惜倾囊为邻里排忧解难。州境之内有人无力办丧事,他即赶去资助。当地遭灾,田里歉收,他出粟数千石,赈济乡人。第二年收成仍不好,借债者无力偿还,登门道歉,他说:“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召来全部债家,设酒席招待他们,当众烧毁所有借据,说:“债了矣,幸勿为念也。”次年,当地大丰收,债家争相还债,李士谦坚决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遇大饥荒,饿殍遍地。李士谦倾尽家资,熬粥赈灾,赖以生还者数以万计。乡间遗尸,他都收留埋葬。至春季青黄不接时,又出粮济贫,并且准备种子,分送贫苦农民。赵郡农民感动万分,看到小孩子,就说:“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有人对李士谦说:“子多阴德。”士谦说:“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其为人之谦冲有德,一至于此。

李士谦一生和睦邻里。乡间有人放牛疏忽,牛闯入李家田地,践踏了禾苗。李士谦不但不以为忤,反而将牛牵至荫凉处,以上好饲料喂之,精心照料,甚于牛主人,其后设法还归本主。农民有贫困无存盗其庄稼者,他看见后,默不作声,避而远之,任其所为。其家僮曾经捉住一名盗割庄稼者,李士谦非但不加处罚,反倒安慰他说:“穷困所致,义无相责。”命人放他回家。有兄弟两人分家不均,争执不下。李士谦听说后,出资补其少者,使之与多者相等。兄弟皆惭愧不已,于是互相推让,从此和好如初。

李士谦的行为,感动了当地广大人民。开皇八年(588年),他殁于家中。赵郡百姓闻之,无不为之泪下,都说:“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参加其葬礼者有上万人,乡里人相与在其墓地为之树碑。许多人向李士谦家属馈赠钱物,其妻范氏说:“参军平生好施,今虽殒殁,安可夺其志哉!”所有馈赠,一无所受,还拿出500石粟济贫。

◎故事感悟

李士谦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分子,能够尽其所能,帮助穷人,周济邻里,值得称道。

董文忠为国平刑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论语·尧曰》

董文忠(1231—1281),字彦诚。元初真定藁城(今河北藁城)人。董俊第八子。宪宗二年(1252年),以分地长官子入忽必烈藩王府为质子。中统元年(1260年)任符宝郎,授奉训大夫。为宿卫,长年番直禁中。至元十八年(1281年)升典瑞卿,并佥书枢密院事。

董文忠身为元初功臣之后,又为忽必烈藩府旧臣,因此颇受元世祖敬重,“尝呼董八而不名”。而董文忠也“不为容悦,随事献纳”,多所建白,是非分明,持论公允,对元初完善法制起了积极作用。

元世祖至元初年,社会秩序相当混乱,偷盗、抢劫、杀人越货者时有发生,元世祖颁布诏书说:“犯者皆杀无赦。”于是各地大量逮捕罪犯,各地监狱人满为患。董文忠认为元世祖的诏书没有区别对待,极不合理,对元世祖说:“杀人取货,与窃一钱者均死,惨黩莫甚,恐乖陛下好生之德。”元世祖感到董文忠言之有理,下令更改了原来的诏令。

有人告发汉人殴打国人(蒙古人),又有人揭发说太府监属卢甲盗剪官布。元世祖闻报大怒,“命杀以惩众”。董文忠认为这种处置太不慎重,当即提出不同意见,说:“今刑曹于囚罪当死者,已有服辞,犹必详谳,是岂可因人一言,遽加之重典?宣付有司阅实,以俟后命。”于是元世祖派董文忠与近臣突满分别去核实案情,结果发现两件案情都有出入:所谓“汉人殴伤国人”纯属诬告,乃无中生有;而所谓卢甲盗剪官布之事也与事实不合。官布每端之外都有剩余,称为“羡尺”。恰巧尚方的工官有所需求,卢甲感到用整端布浪费太多,因此才剪羡尺交给尚方工官。卢甲这样做出发点是好的,而且“非身利而为也”。元世祖了解了事实真相,立即下令另作处理,同时批评侍臣说:“方朕怒时,卿曹皆不敢言,非董文忠开悟朕心,则杀二无辜之人,必取议中外矣。”为了表彰董文忠,元世祖赐给他一只金尊,说:“用旌卿直。”太子也对宦臣们说:“方天威之震,董文忠从容谏正,实人臣难能也。”太府监属卢甲给董文忠送去厚礼,说:“鄙人赖公复生。”董文忠说:“吾素非知子,所以相救于危急者,盖为国平刑,岂望子见报哉!”却其物不受。

◎故事感悟

董文忠为了“为国平刑”,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怕“天威之震”,“是非予夺,毅然不回”,因此得到元世祖的充分肯定。元世祖曾对皇太子说:“竭诚许国,能于大事多所建明者,惟董文忠为然!”

◎史海撷英

蒙古第一大将木华黎

木华黎作战勇敢,深受成吉思汗的喜爱,成吉思汗登上汗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任命木华黎和博尔术为左、右万户。成吉思汗带领木华黎等人讨伐金国。打到抚州的时候,金兵号称40万人,列好阵势等待交战。木华黎说:“敌众我寡,如果不拼死作战的话,肯定赢不了。”他带领敢死队冲上去,所向披靡。成吉思汗乘机指挥全军一起进攻,大败金兵。木华黎随后带兵攻打居庸关,这个关隘城墙异常坚固,很难攻破。木华黎分兵攻打其他地方,最终取得了胜利。

木华黎功高盖世,大汗特地下诏封他为太师,赐给他铁券和金印,封他王爵,对他说:“你的封爵今后由子孙继承,永不断绝。”还把很多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他,说:“太行山以北我来想办法,太行山以南就全靠你了。”

木华黎从燕州进军,攻下了赵州,在满城驻扎下来,负责河北西路战事的史天倪对他说:“目前中原已经大致平定,但是我军所到之处都大肆抢掠,这不是件好事。”木华黎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下令严禁抢掠,俘获的百姓也全部放走,各地的百姓都非常高兴,很多地方不战而降。

当时金国在黄陵冈囤积了20万人马,派了2万人袭击济南。木华黎听说济南被袭击,只带了500人马就击退了敌人。为了消灭这支部队,木华黎率领大军进攻黄陵冈,金兵在黄河南岸布阵,准备应战。木华黎说:“这次战斗不适合用长兵器,应当用短兵器。”下令骑兵全部下马,拿出弓箭对着敌阵猛射,果然打败了敌人。进攻楚丘的时候,城池非常坚固,四周都是水,易守难攻。木华黎命令用草木填塞壕沟,然后带领部下架云梯登上城墙,一举攻克楚丘。

木华黎攻打延安的时候,金国主帅出兵3万在城下摆好阵势,不花率领蒙古军3000人去侦察,回来汇报说:“敌人看我军人少,都很轻敌。明天打仗的时候,应该先假装失败,把敌人引入埋伏圈,这样就能轻松取胜。”木华黎半夜率领大部队在城东两条山谷之间埋伏好。第二天,不花率部出击,看见金兵就假装害怕而逃跑。金兵果然紧紧追赶,进入埋伏圈后,木华黎率领伏兵杀出,杀死金兵七千多人。但最后还是没有能攻下延安,于是移兵攻下了另外两座城池。

木华黎后来又攻打长安和凤翔,虽然取胜,但没有把城池攻下来。第二年他就因病去世了,享年54岁。他临死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灭掉金国。

◎文苑拾萃

昭德皇后宁死不受辱

昭德皇后即乌林答氏,金世宗完颜雍称帝前的原配妻子。乌林答氏“聪敏孝慈,容仪整肃,家族皆敬重之”。完颜雍的哥哥完颜亮早就听说乌林答氏年轻貌美,一直对她垂涎三尺,就找了个机会把完颜雍调到外地,然后让乌林答氏进宫。乌林答氏知道完颜亮打的什么算盘,她暗中考虑:如果自己在家里自杀的话,一定会连累丈夫;但如果不自杀,又不甘心被那个恶棍占有。于是,她就决定在前往京城的路途中自杀,只有这样,丈夫才能幸免。她留书信告诉完颜雍:“我知道该怎么做,不会连累大王的。”她找来家里的仆人,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好好照顾完颜雍。大家见她如此贤德,又想起她以前的好处,全都伤心地哭了起来。

乌林答氏走后,完颜亮派来护送她的人知道她一定不肯就范,担心她会寻短见,就对她严加看护。走到离京城还有70里的时候,人们见她一路上不吵不闹,还和大家有说有笑的,都放松了警惕。乌林答氏很快就找到了机会,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自尽了。完颜亮怀疑是完颜雍教她这么做的,虽然没有证据,但他心里对完颜雍还是很不满意。

完颜雍得知妻子自尽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但又不敢声张,只好把妻子的尸体草草埋葬。完颜雍即位后,是为金世宗,并追封乌林答氏为昭德皇后,下令隆重改葬。金世宗对皇后的侄子天锡说:“我四五岁的时候就和皇后订了亲。你的祖父把我抱在他的膝盖上说:‘我有七个女婿,你是年纪最小的女婿,将来一定能光耀我家门楣。’现在我当了皇帝,你祖父的话终于应验了,可惜皇后却再也看不到了。”

“独坐”顾佐心胸豁达

◎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老子》

顾佐(生卒年不详),字礼卿。河南太康县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永乐年间,以刚直不阿而声震朝野,“为御史转按察副使,召为府尹,守正嫉邪,吏民畏服”。在任顺天府京尹时,因他不惮权贵、刚直不阿而使“权贵多不便之”,被视做绊脚石,最终遭排挤,被调离京城,出任贵州按察使,直到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才调回京师任通政使。

明宣宗宣德年间,有位刚直不阿、吏民畏服的执法大臣,人们都将他比做北宋的包拯,他就是都御史顾佐,史称“顾佐掌邦宪,风纪为之一清”。

宣德初年,未禁官妓,大臣们宴饮时,歌伎满堂,以奢侈相尚,执掌风宪的都御史刘观竟带头私纳贿赂,徇私枉法,手下御史也贪纵无忌,朝廷上下贪浊成风。宣宗为了整饬吏道贪墨,一改旧习,准备选拔任用公廉刚正之士。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召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玉华门,专门询问近来贪浊成风的原因以及谁最贪浊。杨荣回答“刘观”,又与杨士奇联名举荐顾佐,认为他“公廉有威,历官并有风采,为京尹,政清弊革”,是最合适的都御史人选。宣宗闻荐大喜,当年七月就拔擢他为右都御史,赐敕奖勉,授权他考察诸御史,不称职的就予以贬黜,御史有缺,举荐合适的人选送交吏部补选。

顾佐深知,执法队伍素质好坏,直接关系着法律的成败,因此,他抛开个人情面,大刀阔斧、铁面无私地淘汰不称职的御史,起用勇于任职的新锐。他奏请皇帝批准将严皑、杨居正等20人贬谪、发配到辽东各卫所充当低级官吏卒,降级录用八人,罢官三人;同时选荐进士邓、国子生程富、参加调选的知县孔文英、教官方瑞、蒲圻教谕朱鉴等43人堪任御史。宣宗让这些被举荐的新人先到各道试御史,历政实习三个月而后加以选择,再授予实职。被贬辽东的杨居正等六人到处活动,申辩投诉,企图逃避惩罚。宣宗闻讯后大怒,将他们贬谪辽东,发配到边远地区充军。后来严皑从戍所潜逃回北京,胁迫他人向顾佐行贿求情,求情不成,又企图谋害顾佐。但顾佐凛然无所畏惧,将他的所作所为奏报朝廷。朝廷下诏将严皑在闹市上斩首。顾佐“刚直不阿纠肃百僚,虽豪贵置之法,朝纲大振,论者拟为包孝肃,天下想闻其风采”。“由是纠黜贪纵,朝纲肃然”,风气为之一变。

顾佐生性十分孝悌、友爱,始终以品德行操清白称誉,但秉性严厉坚毅,律人度己都十分严格,又生性好静,不喜人打扰。他每次前往参加早朝在外庐小憩时,都“立双藤户外,百僚过者,皆折旋避之”。在户外放两个护膝藤带,不过是表明顾佐在此,而百官竟然都折返绕道以示回避,由此可以想见他的威严。在他入宫宿直时,他也往往独处小夹室,从不与诸司官僚群坐一处。为此,顾佐人称“顾独坐”。顾佐这种貌似孤僻、高傲的举止,无形之中为宪司求得了一种高度的尊严,极大地减少了执法中徇私情的可能性。当时人在佩服他严毅的同时,对他持法的艰深也不无非议,他也曾“失入死罪十七人,被刑科纠出”,但对他来说,这终归是白玉微瑕了。

在顾佐出任都御史一年左右,有一个奸吏惮于他的威严,千方百计地想攻击他,以求得自身安全,就向朝廷讦奏顾佐,说他接受在台隶仆的馈金,私自发遣隶仆归乡。宣宗将此吏状密示杨士奇,质问道:“尔不曾举佐廉乎?”士奇坦然回答:中朝官俸禄太低,仆马薪刍之隶,允许一半隶人交钱免役,这样,交钱代役的隶可以回家务农,不误农时,官也可以得到资费,所有的中朝官都是这样,连我也这样。先帝了解到这种情况,还曾为中朝官增加薪俸。因此,顾佐所为,无妨于清廉之称。宣宗听后,不禁慨叹道:真没想到朝臣贫穷到如此地步!由此想到讦奏者的可恶,便随口骂道:“朕正在重用顾佐,奸贪小人竟敢诬奏他,一定要把他交付法司审治!”杨士奇听了,急忙劝谏道:“对这样细小之事,您不值得发这么大的火。”宣宗于是就将吏状交付给顾佐,说:“听凭你自己处理吧!”顾佐顿首谢恩之后,将讦奏自己的吏召来,对他说:“圣上命我处置,如果你悔过自新,我就放过你,不治你的罪。”宣宗听说顾佐的处置后,不由地称赞他识大体、心胸豁达。